張 春,孟凡博,朱 峰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3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所發表的文告中就指出:長期以來,人們對在家中、路上或工作場所可能遇到的危險認識不足,未能形成公眾輿論。但是,一個新的流行病學模式正在出現,意外事故和肉體傷害行為常常對受害者個人及其家庭造成災難性后果。高校是一個在特定時空內成千上萬人聚集的地方,也是一個各種風險的潛藏地。在學校,食堂、教室、寢室、活動中心都是非常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尤其是學生寢室。高校學生公寓,人多物雜,是安全事故易發地帶。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十條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把急救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的能力。國內學者多次對非醫學高校和綜合性高校的學生現場急救知識的了解程度和運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大概有1/3的學生接受過現場急救知識的培訓。但近幾年多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學生急救知識嚴重匱乏,亟需提高。
公寓管理服務中心在公寓內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現場救護培訓,學生以自愿原則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后,隨機抽取400名學生做調查問卷。通過數據比較得出通過這樣的培訓課程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
調查對象為學生,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學生公寓內按各二級學院抽樣,共發放4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41份,問卷有效率達85.3%。其中建藝學院106份,經貿學院87份,機電學院63份,信息學院85份。共涉及20個專業。男女學生分別為:男生188名,女生153名。按學生生源地來分:城市戶籍學生有121名,農業戶籍學生有220名。
2.研究方法
(1)調查問卷。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問卷采用開放式,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現場救護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習現場救護技能的意愿程度這三部分。問卷共有20道題目,其中單選題18題,多選題2題。在公寓內隨機抽取學生進行調查。
(2)統計方法。所有問卷經核查后統一編號,運用SPSS2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交叉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
1.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學生中,有20.8%的被調查者參與過現場救護培訓或課程,43.1%的被調查者聽說過但沒有參加,36.1%的被調查者根本沒有聽說過學校開設相關的培訓或課程。參加過救護課程或培訓的學生比例較少,大部分學生都只是聽說過但沒有參加過培訓或課程。有57.5%的學生會偶爾關注下有關災害的新聞動態,也有8.5%的學生從不關注。關于在寢室中或家里是否會配置急救用品,有35.8%的學生在寢室中或家里不配置急救用品。
關于學生在面對突發事故時的第一反應方面,選擇“很緊張,不知道做什么”的學生占17.3%,選擇“會撥打救護車”的學生占34.3%,選擇“會根據現場情況采取不同措施”的學生占41.9%,選擇“事不關己,馬上離開現場”的學生也占6.5%。從得到的數據中看,學生愿意也有信心能予以施救的比例并不高。
2.被調查者的救護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
在此次問卷設計中,我們調查了學生對救護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調查中可看出,是否參加過救護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統計學差異的,尤其是關于心肺復蘇技能的問題,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對于常見的意外傷害的應急救護的問題,只有溺水和鼻出血急救統計沒有差異。從表1中我們也看到,參加過救護培訓的學生中正確率并不高。(見表1)
3.被調查者學習救護知識的意愿程度
關于學生認為學習救護知識是否有必要的調查,有84.5%的學生認為是有必要的,有15.5%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總體而言,認為必要的學生還是占多數。同時有79.2%的學生愿意學習現場救護技能。在調查學生為何不愿意學習現場救護技能的原因,集中表現在有81.9%的學生認為“平時用不到”,有68.1%的學生認為是“這是醫生的事,跟己無關”,有47.5%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很好的普及方式”,這三個是學生不考慮學習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曾參加過現場救護課程或培訓,培訓率不高,而且參加過培訓的學生對現場救護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分析原因:一是可能在于學生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現場救護課程學習,缺乏獲取相關知識的有效途徑以及急救意識不高;二是學習完后沒有花時間去重溫,受訓學生對急救技能的練習力度不夠,絕大部分受訓學生未能真正獲得必要的日常緊急救護知識與技能。
1987年中國紅十字會等部門發出“關于開展群眾衛生救護訓練的通知”,全國各地加速了對現場救護知識的普及。到2000年全國已有1000萬人接受過心肺復蘇初級救生培訓,但這還遠遠不夠。發達國家每3-5人中間就有一人熟知急救知識與技能。
在公寓安全管理中,突發事件以其不常發生,但一旦發生可能帶來極大危害而成為安全防范的重點之一,提高學生應急處置能力刻不容緩。調查發現,學生只對觸電、火災、溺水等常見的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理技能掌握較好,而對心肺復蘇等專業的急救措施并不了解。因此,提高大學生急救知識水平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大學生年輕好學、活動面廣、接受能力強,通過學習現場救護知識,不僅可在公寓突發事件中發揮“第一目擊者”的作用,而且還是很好的知識傳播載體,通過諸如指導家人或朋友等為今后普及現場救護知識獻一份力。

表1現場救護知識的掌握情況
[1]鄭霄陽,常志衛.普及急救自救知識,從容應對突發事件[J].科學與生活,2012(3):121-123.
[2]覃思,王聲氵勇..穗港澳地區大學生急救知識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26(2):121-122.
[3]陳根芝,胡高樓,林佳.浙江師范大學學生急救知識知曉及需求現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
[4]姚建軍,黃武,龔衛平等.湖北省大學生急救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3,22(2):181-182.
[5]王滿,答邦俊,楊輝.河南省高師大學生急救能力現狀調查[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6):74-76.
[6]桂莉,曾友燕,陶紅.醫學院校大學生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3,23(5):331-332.
[7]費國忠,蔡曉峰,劉藝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聯合開辦自救互救選修課的經驗總結 [J].中國急救醫學,2001,21
(11):676-677.
[8]孫曉靜,張欽祥.大學生群體中普及急救常識的意義[J].職業與健康,2006,22(12):93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