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 健
2013年10月25日,由遼寧省文聯、遼寧省音樂家協會、遼寧省打擊樂協會主辦的連雅文打擊樂團專場音樂會在沈陽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辦。連雅文打擊樂團是在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連雅文的號召下,于2005年正式成立的。這支聚集了臺灣打擊樂精英的表演團隊,以令人屏息的演奏技巧、迷人的舞臺魅力,迅速席卷臺灣,并成功地站上國際舞臺,發出令人無以抗拒的熾熱聲音。近年來,國際知名的臺灣連雅文打擊樂團為兩岸打擊樂藝術交流作了大量的工作,此次來訪是作為呂青山教授任藝術總監的沈陽音樂學院棍棒游戲打擊樂團赴臺交流的回訪,給沈陽觀眾帶來了空前的藝術享受。音樂會中演奏家精湛的演奏技巧,充滿活力的演奏熱情,敬業的演出精神感染了沈城的觀眾。
臺灣的現代打擊樂發展已30余年,培養了不少打擊樂人才,并在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角成為國際樂壇新星,為臺灣打擊樂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次來沈的打擊樂演奏家們也是臺灣打擊樂界的中堅力量,無論個人的演奏技巧,還是團隊之間的配合,都表現出了專業打擊樂手應具備的職業精神。連雅文打擊樂團以“新風格、新視野、新聲音”的藝術理念,通過打擊樂演奏,探索當代多元藝術的發展,嘗試將打擊樂與各種不同藝術形式相融合,創造氛圍獨特的音樂舞臺。此次交流音樂會中,曲目內容涵蓋了歐美、亞洲地區作曲家的改編及原創作品。在曲目編配上,節奏型與旋律型打擊樂器的相互配合,厚重與動感音響的相互交織,巴洛克與現代樂曲風格的鮮明對比,中西方音樂的相互碰撞,都為此次音樂會的成功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序曲“2012”》是作曲家連雅文的原創作品,它的副標題是“給臺灣的勇士”。在自述中,他這樣寫道:我創作習慣常隨著熱情和感動跳躍隨想,這首《序曲“2012”》原來想嘗試描寫大環境的變動與心靈碰撞的種種故事及畫面,但想了太多音符,試了幾次決定從簡,讓簡單的音符訴說內心深層的感動。這首曲子沒有太多音樂理論和曲式框架,只想通過音符抒發感動與祝福。樂曲中充滿了力度,行進般的八分音符像宇宙、像天地、像時間、像沒有結局的故事,也像無盡的嘆息。身在無法掌控的時代,我任憑身體顫抖,讓作品像網一樣,抓住希望,卻依然遺漏許多夢想。長期對環境的關注,讓作品有了點重量,特別將這首作品獻給許許多多被沖撞的靈魂,隨著音樂的行進治療深處的傷,并像勇士般面對未來。這首作品,正是作曲家對音樂精髓的把握和內心深處對情感的訴說。讓音符的力量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民族,超越了世界,來觸碰人們內心最真誠的回憶。
在眾多器樂、聲樂作品中,情感是音樂作品的貫穿線,作品真正能停留在聽者的記憶深處,并不是音符單一的排序,而是音樂中能夠觸動心靈,并被感動的部分。如果我們更深層次地探知音樂的本質問題,那么,打擊樂是最直接,也是最原始的音樂形式。尼伯夏·吉柯維克作曲的《驛動的靈魂》就是打擊樂與人聲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原始神秘的力量。這首作品是由馬林巴、節奏型打擊樂器和人聲共同完成的,人聲的加入,更加突顯了音樂的本質性。讓我們穿越歷史,回到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時代。敲打和呼喊是原始時代狩獵時所要準備的環節,如果我們把敲擊與呼喊藝術化,它正是音樂形成的最初元素。《驛動的靈魂》這首作品,運用7/8、9/8、11/8這樣的混合拍子,表現出不平均的節奏律動,焦躁的顫音引出了不安的靈魂,渾厚雄偉的男聲,讓音樂回歸到本質,強烈奔放的民族性,隨著音樂顯露無遺,強烈的鼓聲,動人的旋律,原始的吶喊,碰撞到了我們內心的靈魂。正是這種音樂的最原始形態,呈現了與眾不同的視覺、聽覺藝術。
打擊樂演奏,不僅僅是聽覺藝術,也是視覺藝術,演奏者的肢體語言在整個演奏過程中起到很強的輔助作用,在舞臺表演中,肢體動作和音樂需要協調一致。很多打擊樂表演中,甚至把舞蹈的元素都加入到樂曲的演奏中,提高打擊樂表演的觀賞性。日本作曲家伊藤康英的作品《巴厘島幻想曲》,呈現了一百年前東方的異國風情,充滿速度感的樂曲,在旋律上不僅采用了東方色彩濃厚的全音音階,還加入了巴厘島當地的祭祀舞蹈元素,緊湊的節奏輪動,考驗團隊之間的配合,在東方風情中舞動的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也激蕩出東方文化熱烈情感的另一面。
整場音樂會中,艾倫·何斯頓的《定音鼓協奏曲》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首作品是為一位定音鼓獨奏和七位打擊樂伴奏而作的。全曲分為三個樂章,各樂章充分展現獨奏者的演奏技巧和伴著者之間的默契配合。第一樂章以澎湃的氣勢開場,馬林巴的演奏,猶如強勁的馬達帶領樂團不停地前進,作者運用大量不和諧音程來表現詭異緊張的氣氛。定音鼓演奏者炫技般的演奏,讓臺下觀眾驚嘆不已。第二樂章旋律優美且莊重,仿佛置身于富麗堂皇的宮殿中。它像一位典雅的貴婦,時而悠長,時而纏綿。第三樂章,輕盈的三拍子舞曲,演奏者必須具備熟練的換音技巧才能很好地詮釋此樂章的旋律,中段加入華麗的裝飾音,考驗獨奏者的技巧。
本場音樂會演奏的曲目還包括:艾瑞克·薩穆作曲的《爬行·漫步·奔跑》、山穆·巴柏作曲的《給木琴的慢板樂章》、吉岡孝悅作曲的《嬉游曲》、官大為作曲的《探戈》。讓沈城的觀眾,尤其是“小演奏家們”欣賞到了一場優美絕倫的視聽盛宴。動人的音樂總是會通過音符的表達傳遞給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本來躁動的心,變得安靜。音樂會結束后,音樂廳持久而熱烈的掌聲是對演奏家們精彩演出最高的評價,很多小朋友紛紛與臺上的演奏家合影。此情此景,讓我想到,雖然沈陽與臺灣在地域上相距很遠,但是,音樂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音樂強大的魅力讓我們彼此吸引,跳動的音符永遠會在我們的心里留下那最美的旋律。
音樂會的成功,不僅僅代表高水準的演出,還有對于音樂的把握、市場的需求和敏銳的判斷力。音樂會結束后,我有幸見到了樂團總監連雅文先生,他說了很多關于樂團未來發展的想法。他說:一個好的樂團,如果想在眾多樂團中脫穎而出,首先,演奏者的技巧和對音樂精準的把握是樂團發展的基礎。其次,在不失藝術風格的基礎上,需要迎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在演出中尋找不足。最后,要保持樂團團員的穩定性,培養新生力量。對于很多非職業化的演出團隊來說,排練時間和人員的穩定性,一直是制約著樂團發展的因素,如何能協調好排練時間與個人生活之間的問題,也是難度非常大的工作。所以,市場化的運作和高素質的管理團隊是一個樂團發展的助推器。
連雅文打擊樂團的成員,年輕演奏家居多,還有一些是在校的大學生,他們的熱情感動著每一位觀眾,他們的職業精神令很多專業樂手驚嘆。遺憾的是此次交流音樂會中,有兩首作品沒有演奏,但是,他們的熱情讓這個冰雪的冬日里吹來了一股清新而溫暖的風,我們似乎也在享受著那缺憾的美了。
回顧歷史,中國的打擊樂發展雖然尚屬起步階段,與歐美、日韓等國家還有差距,但隨著中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打擊樂形式的音樂會會以常態化的形式出現在藝術的舞臺上。隨之,中國風格的打擊樂原創作品也會在世界藝術舞臺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國新生代藝術家的崛起,會為中國文化繁榮與發展帶來新的氣息。有了堅定的目標,中國打擊樂的發展一定會走向輝煌,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