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樂
每年11月份,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專家團隊都會在北京、上海、廣州進行招生的新一輪專業面試。這所面向全球招生的世界頂級學校,在191年的時間內培養出無數優秀的音樂家,近兩百年的教學過程中有何獨特的授課秘籍?為什么它能夠每年吸引全世界60個國家的優秀學生共同爭取寶貴的入學資格?近日筆者采訪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長莊納森博士(Jonathan Freeman—Attwood),請他揭開“英皇”的神秘面紗。
創建于1822年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與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法國國立音樂學院、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占據了世界音樂學院排行榜的前五名。談及各名校間的區別,莊納森表示:“學院間基礎課程構架大致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各校的學院風格以及教學活動,‘英皇’始終堅持的是通過一對一教學以及室內樂、工作室、為學生量身定制課程等項目和對學生進行多種模式的訓練,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點,從而為其量身打造能幫助其成為職業演奏家的專一課程。”每一位來到“英皇”的學生,都將在入學時得到一本指導性極強的“學生手冊”,上面除清楚標明學習目的、要求之外,輔導員還會為每位學生量身打造“職業推薦規劃”和“升學推薦規劃”,并為學生科學、全面地分析日后的發展方向?!耙粭l龍”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演奏生涯做到“心中有底”。

與國內音樂學院“從一而終”的專業學習方式不同,莊納森博士告訴筆者:“18歲不能確定學生未來,成功源于興趣。”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每年都會有學習過程中轉專業的畢業生進入世界各地樂團,成為優秀演奏家。多選擇、多實踐、確立目標、VIP專業指導是英皇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以主修古典巴洛克課程的學生為例,學生們除要對巴洛克時期各個題材、體裁的作品有深入了解外,也要對現代音樂與當代音樂有所了解,如爵士、搖滾、拉丁音樂等必修課會有相應的學分、課時要求,每周還需進行至少一次樂隊排練。以演奏各類作品促進學生對各種音樂風格的了解,既可以全面且綜合地訓練業務水平,也能使學生在畢業后以最短的時間適應各類工作。
國內通常把每年學生的演出場次以及獲獎經歷作為演奏專業的衡量標準。莊納森卻認為,演出是重點,大師課交流、交響樂排練、工作坊參與等音樂實踐課程都是英皇教學重頭戲之一,但要想由優秀學生發展為職業演奏家以及藝術家,需要提高的是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非簡單的業務水平。如今很多學生把去英國讀研作為學術“鍍金”的最佳選擇,一年的學習時間使其可以更快拿到“洋文憑”,這種做法英皇校方并不認同,他們認為,在藝術家成長過程中有些環節無法加速,碩士學習安排為2年最為恰當。
英皇的一些其他政策和便利條件,也會讓學生收獲實實在在的“福利”。如:碩士研究生們在校期間除研修本專業外,還可申請攻讀相關專業教育學位資格,畢業時可獲得相關專業教師資格證。這個證書擁有世界通用的含金量,取得證書的畢業生不僅在教學崗位更有競爭力,而且課余時間做家教的代課費都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高出近1/3。多年來英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其始終保持位居各音樂學院前列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