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能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李春花 重慶康華會計師事務所 吳凌飛
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研究
●重慶渝能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李春花 重慶康華會計師事務所 吳凌飛
從宏觀意義上講,投資是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從微觀意義上講,投資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增值。我國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普遍存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的治理刻不容緩。內部控制作為新興且符合時代要求的公司規范體系,將其與企業非效率投資相結合,既為企業非效率投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拓寬了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研究。
內部控制 非效率投資 投資行為 抑制
目前,我國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屢見不鮮,而這正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體制不完善,證券市場監管不嚴格,使得企業長期表現為融資率高而投資效率低的狀況,導致企業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極大浪費,嚴重影響了企業資源的配置,甚至公司可能因此而形成大量的壞賬,加大了公司財務風險。所以如何有效監督和規范企業投資行為,盡快提出切實可行且能有效抑制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的治理方法迫在眉睫。根據國內外監管機構的監管效果可以看出,內部控制質量越高越能降低因信息不對稱或代理問題而產生的非效率行為,研究探討內部控制對企業非投資行為的影響,將有利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具體執行,也有利于探索我國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的治理。本文從信息不對稱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和自由現金流理論角度,分析得出內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
(一)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下的內部控制對企業非效率投資的影響。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提高投資效率。因為從內部控制五要素分析,正規、有效的內部環境可以保證內部職責分工明確,使得內部審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完善的風險評估程序和風險應對策略能正確識別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控制活動要素可以保證對外擔保、授權審批、預算控制等程序的嚴格執行,這三要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降低風險成本,緩解公司與其他各方信息不對稱的狀況。良好的信息與溝通要素則能保證企業信息及時、有效地在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傳遞,可大大減少各方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行之有效的內部監督可通過持續監督和個別評價,及時發現并改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可見,一方面,內部控制可以通過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從而減少因發行被高估的融資證券或股票而導致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另一方面,內部控制能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降低財務報告信息的不確定性,從而抑制因融資約束而產生的非效率投資行為。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論下的內部控制對企業非效率投資的影響。良好的內部控制可減輕因代理問題引發的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首先,內部控制可以緩解股東—經理人的代理沖突,防止經理人因“帝國建造”、聲譽提升、羊群效應、職業安全等顧慮而導致的投資不足行為。因為內部控制可以通過改善企業內部環境,而內部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投資決策的合理性。內部控制還可以通過制度安排,利用監督手段防止經理人因“帝國建造”、聲譽提升等激進的投資行為發生,利用激勵措施遏制經理人因羊群行為、職業安全的顧慮而出現的投資不足的產生。其次,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減輕股東—債權人的代理沖突,因為可以通過改善內部控制,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保證企業各種相關信息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及時、有效地傳遞,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最后,內部控制可以減少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間的代理沖突,因為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預防或識別公司不合理的關聯投資,從而抑制因不合理的關聯投資而導致的非效率投資行為。
(三)基于自由現金流量理論下的內部控制對企業非效率投資的影響。由于治理層和管理層兩者對公司和市場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加上治理層對管理層沒有良好的監督和控制機制,管理者往往會從個人利益出發做出相對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抑制這一問題的發生,主要在于讓企業始終保持合理的自由現金流,并激勵和監督管理層對自由現金流的合理運用。首先,可以通過分發股利,減少管理層的可控資金流,做到事先預防管理層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其次,適當增加負債金額,因為負債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層的財務風險意識,減少非投資發生的概率;最后,合理的管理層激勵措施,可以促使管理層始終站在企業角度客觀分析、綜合評價投資的收益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而這些方面都可以通過內部控制來實現,以達到抑制企業非效率投資的目的。內部控制作為一種全面、完整的制度體系,它通過合理設置崗位以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制定相關的控制制度,包括限制企業最多或最少持有的自由現金流、明文規定投資激勵制度和投資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制度等,持續監督管理層的投資行為,評價投資績效,以便及時發現管理層的不當投資行為,防止非效率投資行為的滋生。
基于以上內部控制對企業非效率投資影響的分析可知,內部控制可有效抑制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優化企業投資機制。而內部控制五要素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協同與聯系,內部環境是基礎,風險評估是關鍵,控制活動是核心,信息與溝通是手段,內部監督是保障,五大要素交織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并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內部控制五要素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缺陷都可能會給企業整體內部控制體系帶來致命性打擊。所以只有從五要素出發,同時提高各要素質量及各要素下的子要素質量,全方位把握,才能最終提高內部控制的整體質量,才能真正做到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抑制非效率投資行為的發生。本文從內部控制五要素入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改善內部環境,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的規范程度越高,員工的自覺性越高,企業文化氛圍越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非效率投資行為。改善內部環境,優化公司治理結構,進而提高公司投資效率,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加強公司獨立董事聘任、任職等制度建設,避免大股東利用職權干涉獨立董事的聘請和職權行使,確保公司獨立董事獨立發表無偏意見。為盡可能提高內部監督效果,保證投資的合理性,在不影響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上使董事長職位與總經理職務相分離。其次,改進公司內部決策程序,建立科學、自由、民主的決策制度,對于小規模投資,高管在決策時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以減少因個人認知偏差而導致的投資失敗;對于規模較大的投資,應組建投資決策小組,小組成員盡量擬定多套投資方案,然后通過董事會討論后投票決定選取投資方案,最終由股東大會審核,聯簽之后方可生效。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形成合理的、股東相互制衡的股權結構,規避上市公司一股獨大所帶來的弊端。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評價體系,提高投資風險意識。現階段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對風險管理意識不強,風險管理方式多為被動式管理,多表現為事后的風險應對。企業應建立財務風險評估機制,及時、準確評估企業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并針對個別的風險提出相應應對策略,并適時地根據內外部風險及時調整應對方案。對重大突出問題進行著重處理,采用風險轉移、風險轉換等手段將風險轉嫁或消除。完善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機制可以有效識別投資項目所面臨的內外部風險,為管理層做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從而降低非效率投資行為的發生。投資風險作為財務風險的一部分,在進行風險評估體系建設的同時應著重識別投資各環節的風險點,對關鍵環節的風險做到事前控制。同時,在管理層強化投資風險意識,形成全面的風險管理文化,確保企業正常運行。
(三)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落實與投資相關的控制活動。對于企業而言,控制活動涵蓋的面極廣,應針對具有不同風險程度的活動設置不同的制度加以規范。對于投資活動,企業應針對不同投資金額制定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預算控制制度、關聯交易制度,以及投資失敗后的責任追究制度等,這些制度應貫穿于投資決策方案的制定、審核、實施等全過程。確保各個職能部門分工合作、各個環節順利進行,進而抑制公司管理層的私利行為,提高投資效率。
(四)強化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強化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定期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職工代表大會等,確保管理層的決策及時、有效地傳達給內部各層級,各執行部門的反饋信息及時傳遞給管理者,同時又能將企業內部信息及時呈現給外部相關信息使用者。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適當增加股東大會、董事會會議和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及時了解企業投資動態,理清投資者關系網。另外,企業應認識到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完善披露體制,提高披露質量,最終在企業內外部之間建立起有效而便捷的溝通橋梁,使企業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社會地位。
(五)完善內部監督體系,加大監管力度。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大上市公司監管力度勢在必行。首先,上市公司內部應成立內部審計部門,并由董事會設立審計委員會,指導和審核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內部審計部門應受監事會的監督,并保持獨立。其次,上市公司應建立內部審計檢查制度,制度中應明確內部控制缺陷類型和判斷標準,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應及時跟蹤評價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及時加以修正。最后,上市公司應自覺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進行審計,以確保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客觀、完整,加大企業內部監管力度。

通過本文分析,筆者認為內部控制五要素及五大要素下的子要素均對企業投資產生或大或小的作用,將內部控制納入企業非效率投資影響因素的研究將是理論界和實務界的一大突破。因為內部控制作為公司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其可通過設置一系列規章制度來規范企業行為,將內部控制與非效率投資相結合是企業內外部因素作用的必然結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推動了內部控制的具體實現。■
1.蔡艷芳、蔣瑜峰.2012.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非效率投資:基于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的視角[J].財會通訊,5:6-8。
2.李麗君、金玉娜.2010.四方控制權制衡、自由現金流量與投資過度行為[J].管理評論,2:103-108。
3.李萬福、林斌、楊德明等.2010.內控信息披露、企業過度投資與財務危機[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4:76-105。
4.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2007.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7: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