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視產業也得到迅猛的發展,但是接踵而至的是各類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同質化熱鬧的背后,給觀眾留下的是混亂與煩惱,同時也是電視節目制作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爸爸去哪兒》與《爸爸回來了》為例,對同質化節目進行分析,并給出面對同質化競爭的對策。
關鍵詞:電視節目;同質化;競爭分析
前言:受到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影響,我國電視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機遇存在的同時,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存在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所謂的電視節目同質化,就是指電視節目以克隆的形式復制原有已經取得的節目。娛樂節目時電視文化的四大主體之一,人們可以在娛樂節目中得到歡樂與放松,漸漸的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門部分,而電視節目的同質化,使得各個節目魚龍混雜,一時間難以區分,給觀眾與電視節目本身帶來一定的影響。如何在同質化節目中具有競爭力,是電視節目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電視節目同質化存在的原因與本質
1、收視率壓力影響
電視媒體在經營過程中,其唯一的收入來源便是從市場中取得利潤,因此電視媒體在節目設置過程中,不得不將市場因素作為主導因素。因此《爸爸去哪兒》與《爸爸回來了》同質化電視節目,紛紛將各界明顯與孩子請到節目中,從而通過引起親子浪潮,來增加節目本身的收視率,提供電視媒體的知名度,從而造成引起國內很多家電視臺都開始以親子節目為主題,才做到對觀眾的吸引。從本質意義來說,電視節目同質化,其實是電視節目商業化與市場化的產物,在人們不斷追求經濟效益的當前社會中,如同以銷量去衡量圖書的優劣情況,以流傳程度衡量歌曲好壞一樣,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成為電視媒體發展與利潤回報的關鍵因素。
2、競爭資源的匱乏
我國電視媒體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使得各家電視媒體所獲得利潤也越來越多,因此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各家電視開始不斷的增加節目量,以便于取得更豐厚的回報。然而,快速增長的節目數量與開發緩慢的節目資源形成矛盾。拿《爸爸去哪兒》與《爸爸回來了》來說,雖然一個是戶外親子節目,一個是戶內親子節目,但是明星親子資源的匱乏,造成同質化競爭,同時節目也因同質化問題的存在,而變得缺乏個性與風格。
3、相互模仿造成表現單一
在親子節目中,主要找到明星與孩子,無論是戶內,還是戶外,帶到一個環境當中,便可以成為一期節目。《爸爸去哪兒》與《爸爸回來了》在節目錄制當中,去除環境的因素,更多時候還是表現明星與孩子的互動過程與生活過程,而這一過程雖然因人而異,但是其本質都是項目的,因此,觀眾時常會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雷同感覺。另外,盲目的競爭,引發盲目的跟風與模仿,造成節目產生時,并沒有經過大幅度的改良與創新,甚至存在直接照搬照抄的現象,從而缺乏差異性競爭因素。
二、《爸爸去哪兒》與《爸爸回來了》的同質化競爭
1、戶外體驗與家庭生活的競爭
《爸爸去哪兒2》中,對節目第一季中五組家庭的戶外體驗模式延續的基礎上,增加了4+X模式,本質來看,戶外親子是《爸爸去哪兒》的節目核心,矛盾與沖突的存在,使得節目吸引大量觀眾的眼球,并符合當代年輕人對旅行的追求與幻想。而作為同質化競爭的節目《爸爸回來了》,在節目中呈現的回歸明星與孩子的家庭生活,將節目深入明星的家庭,隨著明星豪宅與生活的曝光,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
2、戶外與戶內親子的競爭
對于《爸爸去哪兒》來說,每一期的戶外展示,使得節目每一期都能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呈現給觀眾。另外在《爸爸去哪兒2》中,增加的4+X模式,不僅能夠讓觀眾欣賞到美景,享受爸爸與孩子們的旅行與親子,還通過設置懸念,增加了節目的看點。《爸爸回來了》將明星家庭的生活呈現給觀眾,不論是吳尊對女兒的寵愛,還是賈乃亮的搞怪,不論是王中磊的不理睬,還是李小鵬的育兒經,都還原節目的真實性,亦做到對觀眾的吸引。
3、《爸爸去哪兒》與《爸爸回來了》的同質化競爭效果
《爸爸回來了》在《爸爸去哪兒》大獲成功之后,通過將戶外模式轉變為室內模式,從而便于在同質化節目中得到創新,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雖然這一創新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是得不到一些觀眾的認可,《爸爸回來了》同質化效果,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與聲討,更為可惜的是,《爸爸回來了》雖然得到觀眾的喜愛,卻沒有達到浙江衛視理想的收視效果。
三、電視節目應對同質化競爭的對策
1、媒體形象與電視品牌的塑造
電視媒體之間最直接的區別便是媒體形象的不同,這其中包含了媒體的經濟形象、文化形象與技術形象等各個層面,正是通過這些形象的展現,建立起電視媒體在觀眾心中的印象,觀眾心中良好的印象,是電視媒體的隱形資產。而電視品牌,是電視媒體形象的體現因素,其中包含了品牌節目、臺標、風格、主持人與制作人的品牌因素,這些因素形成了媒體的總體競爭力。媒介形象的創新,是電視媒體在定位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擺脫同質化競爭的最有效方法,是創造優秀品牌的根本所在。媒介形象的塑造,需要電視臺對競爭結構、媒介形象與市場進行充分的取證、調查,從而做到對內外資源的有效整合,尋找自身差異化因素所在,確定自我優勢,完成對自身整體形象的地位,最后完善市場定位與品牌形象的構建,形成獨樹一幟的電視媒介形象。中央電視臺的權威、鳳凰衛視的高端大氣、湖南衛視的娛樂創新,都是其創新形象所在,并能夠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2、傳播效果的改善
面對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各個電視節目之間的競爭情況在所難免,但是在同質化競爭中,要想取得勝利,需要電視臺通過對電視節目的有效整合,并能夠通過合理的編排,使得各個節目之間所存在的沖突得到有效緩解,便可以取得較好的收視率。具體來說,就是將電視節目的傳播方式進行組合,并在合適的時間段播出,從而得到最大程度的節目影響力,這一方法的使用,能夠使得原本收視效果并不出奇的節目,能夠獲得更好的收視率。
3、內容、策劃與編排的加強
電視節目本身是一種文化類的產品,其所具備的精神文化,更是電視節目的核心競爭力。不管時代是如何的發展,觀眾的需求是如何的改變,在跨越競爭之后,電視節目扔舊需要通過節目內容做到對觀眾的聚合,通過電視節目所表現的價值、文化與類型,來觸發觀眾對節目的喜愛。因此,電視節目要想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發展,就必須要以內容為主,這也是各家電視臺開辟更廣闊市場空間和形成市場差異品牌的必備因素。另外在同質化競爭環境中,哪種節目具有獨特、優質、多彩的內容,哪種節目就會擁有更廣闊的市場。
總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國電視媒體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電視節目同質化的問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但是對于節目制作人,其需要認識到同質化所帶來的危害性。因此,在同質化節目中,需要在他人的基礎上,用創新促進自身的發展,用差異吸引觀眾的眼球。對節目的市場定位,對節目的品牌與傳播策略進行差異化與創新性的定位,從而走出同質化競爭的不利局面。
參考文獻:
[1] 劉楓. 電視節目同質化的原因[J]. 新聞愛好者. 2010(20)
[2] 尹鴻,于烜. 我國電視節目同質化的產業機制癥結[J].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1(03)
[3] 付國新,曹爽. 淺談電視節目同質化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 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2(01)
作者簡介:王曉曉(1990-),女,河南省項城人,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