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禮
摘 要:功利主義觀念、平面化閱讀方式、文化精神的缺位等,從社會、學生、教師四個層面,造成了當下古代文學教學的困境。
關鍵詞:古代文學教學;困境;思考
中國古代文學在中文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門非常重要的主干課程。相對其他課程而言,課時較多,但教學內容繁雜,由此,她也成為中文專業中最難學的課程之一,當前高校古代文學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對包括古代文學在內的傳統文化性課程,部分學生缺乏濃厚興趣與學習激情。要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探求其中的原因,自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工作,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功利主義觀念的影響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在經濟與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不斷推進,為我國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政策保證與社會導向,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社會上的功利主義、短視行為也相對開始泛濫起來,這帶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在高等教育方面,自本世紀初以來的高校快速擴招,培養目標以市場需求馬首是瞻,學生的就業率成為社會衡量一個高校或一個專業的主要標準,家長和學生把就業、高薪以及舒適的工作環境作為專業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不可否認,以市場需求為培養目標,這一基本導向對于高校改革與人才培養,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積極作用。而對于一些關系國家民族長遠利益的傳統基礎學科,由于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力與號召力,這一導向所產生的消極作用也不可小視,中文專業辦學出現的缺生源、缺經費、缺重視等等困境便是事實性證據。本人所在學校在實行大類招生,二年級實行專業分流的招生與辦學模式,這對于充分尊重學生的專業興趣、完善提升學生培養質量作用巨大。但由于夾雜著各種現實利益的計算,我們可以發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除出于熱愛漢語言文學的原因,不可排除,較多學生在選擇該專業時并不是很了解,興趣更無從談起。加之,專業學習與專業愛好本身存在的巨大差異,致力于將作家作品放置于時空的坐標中進行考察,尋求其價值坐標的專業式學習,顯然與注重文本,注重個體審美感悟,更多從自身主體激情的投入,去品味作品的愛好型閱讀有著巨大差別。
二、圖像閱讀和通俗文化氛圍的影響
當前的大學生普遍都是出生于90后。他們成長于電視、電腦廣泛流行的環境之中,習慣于圖像閱讀,這種閱讀模式與傳統的文字閱讀方式有本質的區別:圖像閱讀模式是一種直接作用于人的聽覺、視覺等感官的閱讀方式,優點主要表現在使閱讀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愉快、容易接受理解,缺點為閱讀內容表面化、簡單化,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缺少對閱讀內容的思考和聯想。當對這種閱讀方式形成一種習慣時,人的思維就會逐漸怠惰,懶于思考,逐漸對文字形式的閱讀感到吃力、枯燥。“圖像閱讀”使人們對文字讀本的興趣、敏感性、閱讀文字的能力以及思維的深度等都大大下降了。這種閱讀習慣模式在現在高校學生中的表現是,部分學生知識面廣泛,而在相關深度則欠缺很大,這對于需要大量文字閱讀,并講求從中進行體悟的古代文學教學,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除了閱讀的平面化,對古代文學教學形成另一個巨大挑戰的是流行、通俗文化的風行。不可否認,這一文化現象對于滿足和豐富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對于第三產業經濟的推進均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而這一流行、通俗文化對于相對高雅文化生存空間的大肆擠壓,出現了在流行文化盛行的氛圍中長大的90后,對于諸如古代文學等傳統文化學科和課程的陌生,乃至抗拒感。
三、文化精神的缺位
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本世紀以來,古代文學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已發生了變化,形成了能較好適應當下時代需求的古代文學教育理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沉重的歷史包袱,也讓我們的古代文學教學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受“功利主義觀念”、“圖像閱讀和通俗文化氛圍”的影響,加之,曾經流行的重視文獻考據學風在教學領域的波及,課程學時的大量擠壓,在堅守傳統學科本位的號召下,教學之中出現的重“史”而輕“文”,重“文獻”而輕“文學”,重“文學”而輕“文化”的傾向應該不是個別現象。而古代文學教學目的之一,即欣賞和學會欣賞,如果教學僅僅關注于以追求僵化的、刻板的文史、文獻知識為目的,學科教學最終將被冷卻成諸多凝結了的觀念,而不能流入到學生的血脈之中,更談不上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去深入體會古人的人生經驗,并將自我的人生經驗融之于中。文化精神的缺位,影響了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價值元素的判斷和理解認同,對于其中體現的人文精神自然無法體悟。如不能將古代文學作品還原為鮮活可感的靈動生命,并引導學生對此加以把握,最終將導致大學的人文精神領域的淺薄與蒼白,這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培養,自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保證。
總而言之,目前古代文學教學存在較多的困惑,造成一些困境,但如形成在市場導向與專業定位、堅守傳統與當下關懷、工具理性與人文感性中取得一種較好平衡的教學理念,并將之與選修課、讀書會、學生社團活動等實現互動,拓展古代文學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則不失為古代文學走出當下困境,可以考慮的應對之策吧。
參考文獻:
[1] 張克鋒.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11(01):70-73
[2] 韓國良.論當下我國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07):107-110
[3] 劉勇.古代文學教學與大學生理想人格的形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1):113-115
[4] 陳赟.古代文學學科定位及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1):132-134。
作者簡介:楊秀禮,上海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