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
摘 要: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目的語與母語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樣可以讓我們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的掌握目的語。從漢語和韓語的語音特點,以及韻母的特點來對比漢語語音和韓語語音。從中找到相同點和不同點,為我們的學習和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語音特點;單韻母;復韻母
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語言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成為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學習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而與我們接壤的韓國,學習漢語的人則更多。在1443年以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文字一直是漢語,但在那之后,世宗大王根據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創制出了《訓民正音》,這樣朝鮮半島才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字。創制《訓民正音》所利用的材料正是中國的《洪武正韻》,這是明太祖統一天下后為了普及中國全國通用的漢語語音而制定的韻書。而現在韓國使用的漢字音都繼承了15到18世紀的漢字音。為了讓韓國學生更輕松的學習漢語,我們可以從漢語和韓語的語音特點,以及韻母的特點來對比漢語語音和韓語語音。從中找到相同點和不同點,為我們的學習和教學提供幫助。
一、 漢語和韓語語音特點
(1)漢語的語音特點
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在人們彼此交談時,說話人通過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讓聽話者了解自己在說什么。我們把這種能代表意義的聲音叫做語音。單個的元音和輔音都是語音的最小單位,我們可以稱它們為音素。元音是發音時氣流不受到阻礙,聲帶發生振動,音色比較響亮的音,而輔音則是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在漢語中音節是由一個或者幾個音素構成的。在漢語中,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字是一個音節,但也有特殊的情況,比如在兒化音中,兩個字代表一個音節 ( 花兒huar)。普通話中共有39個韻母,韻母重要由元音構成,但韻母和元音也是既有同一性也有差異性。普通話中39個韻母,除兩個韻尾之外(nng),其余全部都是由元音充當。有個韻母由一個元音構成,有的韻母由一個或兩個元音后面帶上鼻輔音而成。在漢語音節中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聲調,一個音節帶上不同的聲調后,它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相同。在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所以漢語中音節構成的基本原則是:一個音節可以沒有聲母,韻頭,韻尾,但是不可以缺少韻腹和聲調。
(2)韓語的語音特點
韓語屬粘著語,語音表現力相當豐富。韓語和漢語分屬于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漢語屬于漢藏語系,韓國語屬于中亞的烏拉爾——阿爾泰語系;韓語屬于表音文字,它由40個字母組成,其中包含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由單個的元音或者輔音和元音構成一個音節,再由一個音節構成一個單詞。在韓語中,每個音節都必須有元音。而且韓語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的音節中可以出現由輔音充當的收音。其次韓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韓語是沒有聲調的。但是它受前后音的影響較大,這就是韓語中的音變現象。這點和漢語區別很大。 在韓語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因為韓語的產生曾經借鑒的漢語的發音,所以至今在韓語中存在的漢字詞,發音都與漢語相似。
二、漢語和韓語韻母對比
(1) 漢語中的單韻母和韓語中單韻母的對比
漢語中的單韻母,是有一個元音構成的。普通話中共有10個單韻母,ɑ,o,e,i,u,ü,ê,-i(前),-i(后),er 。前面7個單韻母都是舌面元音,后兩個是舌尖元音,最后一個是卷舌元音。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①按舌位的高低我們可以分為高元音(i,u,ü, -i(前),-i(后)),半高元音(o,e,),半低元音(ê),低元音(ɑ)。舌位的高低和開口度有著密切的聯系。
②按舌位的前后我們可以分為前元音(ê,-i(前),i, ü,),央元音(ɑ,er),后元音(o,e, u, -i(后))。
③按唇形的圓展可以分為圓唇音(o, u,ü,),不圓唇音(ɑ, e,i,ê,-i(前),-i(后),er)
韓語中的單韻母共有10個,?(a),?(eo), ?(o), ?( u ),?(i),?( eu),?(?),?( e ),?( we ),?( wi )
①按舌位的高低,可分為高元音(?,?,?,?),中元音(?,?,?,?),低元音(? , ?)。
②按舌位前后可以分為前舌元音(?,?,?,?,?),后舌元音(? ,?, ?, ?,?)
③按唇形的樣子可以分為平唇音(?,?, ?,?,?,?),和圓唇音(?, ? , ?,?)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漢語和韓語的單韻母都可以從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以及唇形的樣子來分類。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時,要盡量模仿漢語的發音方法,有些音漢語和韓語很相似,只是有時口型的大小會有些區別。比如韓語中?的發音,它的發音比漢語中e 的音,嘴巴開口度稍微要大一些,而且舌尖的位置不同。還有?的發音,它的發音比漢語 o 的音,嘴巴要更加圓。還有由于韓語中沒有卷舌音,所以在學習漢語卷舌音的時候也要多加注意。
(2)漢語中的復韻母和韓語中的復韻母對比
漢語中的復韻母,是指由兩個或三個韻母組合而成的韻母。普通話中有13個復韻母,他們發音的特點是,舌位,唇形都有變化,而且其中一個主要元音(韻腹)開口度大,聲音響亮,清晰。復韻母可分為
①前響復韻母aieiaoou它們的發音特點是元音舌位都是由低向高滑動,開頭的元音十分響亮,收尾的元音音素輕短模糊。
②中響復韻母 iao, iou, uai, uei 它們的發音特點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動,再從低向高滑動。開頭的元音輕短,中間的元音響亮,收尾的元音模糊。
③后響復韻母 ia, ie, ua, uo, üe 它們的發音特點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動,收尾的元音因素響亮清晰。
韓語中的復韻母指的是舌頭從一定的位置,移動到其他位置的同時發出來的音,與開始的音連續,形成一個音節,復韻母是半元音和單元音結合成的音。
①?(ja),?(jeo),?(jo ),?( ju),?(je),?(j?)這幾個音是從“?”的位置開始的
②?(wa),?(weo),?(w?),?(we)這幾個音是從“?/?”的位置開始的
③?(eui )這個音是從“?”的位置開始的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漢語和韓語復韻母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單元音構成的,而區別則是韓語只是舌頭由開頭的元音迅速滑向第二個元音的,幾乎聽不出來前面那個音。而漢語的滑向位置則不確定,有的是從高到低,也有從低到高,還有先從高到低,再從低到高的滑動。比如韓國學生在讀 ai 的時候,容易讀成 ( ? )。所以在復韻母中漢語的變化比韓語多,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應注意復韻母的變化。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兩種語言在某些音的發音上有著相似之處,但是從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同之處。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目的語與母語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樣可以讓我們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的掌握目的語。不僅如此,這樣做也為對韓學生的漢語教學提供幫助,教師可以根據兩個國家語言上的關系,來更好讓學生理解目的語。避免讓學生犯同樣的錯誤,盡快的走出發音誤區。
參考文獻:
[1]《對外漢語語音》,曾毓美,2007年,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現代漢語》,黃伯榮,廖東旭,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對比語言學》,徐余龍,2001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韓國語語言學概論》,黃京洙,2009年,遼寧民族出版社
作者簡介:楊怡 (1986.5-),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助教,文學學士,研究方向:韓國語詞匯與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