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的日益進步,越來越多的網絡媒體開始興起,人們的閱讀習慣逐漸由傳統的紙質模式轉向了新興的網絡。本文作者通過句法結構分析計算機機輔助下網絡新聞的英譯,目的在于研究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網絡新聞翻譯中的應用以及其局限性。
關鍵詞:句法結構;計算機輔助翻譯;網絡新聞
一、引言
如今,計算機輔助翻譯(CAT)已經成為各翻譯機構必不可少的應用技術。目前,網站成為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如何翻譯網絡新聞才能既快又好的傳遞信息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
本文將通過句法結構分析計算機輔助下網絡新聞的英譯,以一篇政治性網絡新聞評論,即關于美國國務卿克里訪法發表8分鐘講話的社論為例,目的在于研究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網絡新聞翻譯中的應用以及其局限性。
二、英漢句法結構差異比較
英語與漢語屬于不同的語言,因此在句法結構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一)英漢句子結構差異
英語重抽象思維,重形合,漢語重形象思維,重意合。英語句子中各意群的結構通常都用適當的連接詞來表達相互關系,因此形式比較完整。而漢語句子中的意群往往是通過內在的聯系貫穿在一起,不一定有連接詞,因此形式比較簡單、松散。
比如說,“在美國之前一直高調“重返亞洲”,從而令歐洲眾多傳統盟國感到心寒的情況下,克里此舉恐怕也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希望能通過個人努力挽回政策失衡的損失”。 通過計算機輔助翻譯后,得到譯文” in the United States, had been a high-profile "return to Asia", so that many traditional chill European allies, Kerrey would probably also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oping to change the policy imbalances by personal loss.”在本句中,中文并沒有明確的指示主語。因此計算機不能夠明確的識別出其間的邏輯關系,所以需要譯者的重新排序整理。
(二)英漢句子重心不同
英語的復合句中,主句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漢語則一般按照邏輯和時間順序,將主要部分放在句尾,即重心在后。
比如說,“只可惜,費了這么大勁才促成恢復的巴以和談目前沒有取得絲毫進展,而且因為敘利亞問題也基本上遠離了公眾的視線”。 百度譯文為“Unfortunately, fee so hard to resume peace talks between Palestine and Israel currently has made little progress, but because of the problem of Syria basically away from the public eye.”在本句中,中文的句子重心主要是巴以和談沒有進展,由于計算機軟件無法識別出中文句子的重心在哪里。因此翻譯過后,從句法上來講,讀者不能夠立刻得出句子的重點。這就需要譯者在此之后進行加工整合已達到譯文通順的目的。
(三)英漢語的顯性和隱形
英語當中,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系常常是顯性的,有標志的,往往要靠某些形式詞語反映出來;漢語中語句間的寓意邏輯關系常常是隱形的,無標志的,不使用特定的關系詞。
“與自己的前任希拉里?克林頓相比,克里從行程上可能并不見得比希拉里更加匆忙,畢竟希拉里創造了一個國務卿任期內出訪102個國家的歷史記錄”。本句中的寓意邏輯關系是隱形的,無標志的,沒有特定的關系詞。通過計算機軟件翻譯后,得出翻譯,“Compared with his predecessor Hillary Clinton, Kerrey from the trip may not necessarily more haste than Hilary; after all, Hilary created a secretary of state to visit 102 countries within the term of historical records.”本句翻譯的邏輯較為清晰,本文作者得出百度翻譯軟件在其語料庫中對英漢語中顯性與隱形之間的區別有較為全面的儲備資料。
結論:通過以上句法結構分析,得出結論,即計算機輔助翻譯并不能夠完全地完成對漢語與英語句法結構之間的轉換,在翻譯過程中,網絡語料庫中并不能面面俱到地覆蓋兩種語言間的所有不同,所以計算機輔助翻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譯者在做翻譯時,不能僅僅依靠計算機進行翻譯,而是要在計算機輔助的基礎上對譯文進行加工整合,使之更為通順流暢。
參考文獻:
[1]曹智華. 英漢語句法結構差異比較[J] 語言文學 (2011 出版)
[2]黃政德、李艷慧、李亞非、張和有. 漢語句法學[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出版)
[3] 嵇麗娜、劉方博. 淺談英漢句法結構差異[J] 語言文學 (2009 出版)
[4]鹿鵬. 機器翻譯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J] 中國翻譯 (2012 出版)
[5]楊雄. 英語長難句結構分析(第2版)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 出版)
作者簡介:劉詩晨(1992-),女,內蒙古滿洲里市人,碩士,英語口譯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