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摘 要: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既聯系緊密有諸多不同,中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將來在大學進行數學學習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數學學習;大學數學學習;影響
0.引言
中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大學數學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多數中學教師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仍然禁錮在應試教育的思維上,學生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式的題海戰術,結果導致一些高考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的數學學習表現出極端的不適應,甚至不會學習,期末考試出現不及格現象。
1.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的聯系
1.1中學數學是大學數學的基礎
將大學數學的理論應用于中學數學,使二者的本質聯系得到體現,進而去指導中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作為中學的數學教師,除了應掌握中學數學各種類型題的初等解題方法外,還應該善于使用大學數學方法解決中學數學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用中學數學方法難以解決或非常繁瑣的解題方法而用大學數學方法非常容易解決的中學數學問題,這樣可以提升解題的思路和技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開拓學生的思維,達到教、學雙促進的目的,為學生將來的大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知識與思維方面的聯系
大學數學在知識方面是中學數學的繼續和提高,中學數學中的一些模糊問題在大學數學中得到了明晰的解答。
中學數學思維方法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具體的解題方法和模式如解方程、平面幾何的證法等;第二階段是適用面很寬的通用方法如反證法等;第三階段是概括認識和推理如歸納法等。在大學數學學習中上述三個階段的思維方法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2.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的不同
2.1不同的內容
中學數學內容包含的基本上是常量、平面等直觀的知識,學生課后很容易將作業完成;大學數學內容包含的是變量、空間等抽象的知識,學生想完成作業要經過知識的復習、理解、提高才能完成。
2.2不同的教學方法
中學數學教師在一次課內講授的知識容量不多,在講完例題和解題方法后,用同類型習題進行知識鞏固,采用車轱轆戰術進行所謂的提高;大學數學教師在一次課內講授知識的容量很大,課堂內學生基本沒有時間進行知識的鞏固與提高,教師主要在進行知識的深化與拓寬,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及獨立的生活工作能力。
3.合理的教學方式
中學的教學效果看什么,眾所周知當然是看成績,初中看中考成績、高中看高考成績,這毋庸置疑,也沒有什么不對,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學生將來的發展。
3.1學習時間不與學習成績成正比
古訓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到了社會發展的今天,在學習方面這句話還適用嗎?看一看中學生的作息時間表,早7:00到校、中午12:00午飯及午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5:00晚飯及休息、晚上6:00開始晚自習、晚上9:00放學回家、晚9:30開始在家自學到深夜乃至凌晨。我們現在用一顆平常的心、冷靜的心看著這個時間表心疼不?學生還要迷迷糊糊地進行第二天的重復動作。我們認為學習效率才是第一位的,在學習時間之外應該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鍛煉身體、放松思維,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而且也沒有必要學習得很晚。
3.2做題容量不與學習成績成正比
如上所述,中學數學教師用的是車轱轆加題海戰術,認為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殊不知結果恰恰相反。同樣的事情讓你重復做10遍以上你煩不?更何況中學生正處在心里逆反期,下面的一首小詩正好可以反映中學生的心里,“窗外北風呼呼吹、桌上作業堆成堆、老師還在拼命催、我想把本燒成灰?!奔热粚W生煩死了,能出現好成績嗎?應該讓學生從不同的類型題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進行概括和歸納,既能讓中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又能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能為將來的大學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一舉三贏的事情。我們聰明的中學教師一定愿意用在可愛的中學生身上。
3.3能力不能不與成績成正比
中學生如果能從時間和題海戰術的羈絆中解放出來,能力的提升不是問題。中學教師和中學生的父母,都喜歡拿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來衡量學生,這個表現往往聚焦在考試成績上。事實上,考試成績只是內在能力的表現,學生的能力越強,成績自然越好。提高能力才是最重要!即使中考、高考成績與他人相差一、二個分數段,這個學生將來的發展也是不可限量的,多少政界、企業界成功人士在他學生時代絕不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的成績絕不是中考、高考的一張卷,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誰也不希望學生贏在一時,都希望學生贏在一世!
4.結語
希望中學的數學教師不要把眼睛只盯著學生的一張中、高考卷上,更應考慮學生將來更長、更遠、更高的發展,能力才是第一位的。
參考文獻:
[1]數學分析,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杜方翔,如何做好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的銜接工作[J] 中國科教新導刊,2011。
[3] 王榮,羅鐵山,對中學與大學數學教育銜接問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
[4] 張文琦.淺談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的銜接[J].山西科技,2010(1).
作者簡介:王文華(1968-),女,遼寧錦州人,遼寧省錦州市第八中學教師;魯寶安(1965-),男,遼寧錦州人,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