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感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歷久而彌新的課題。新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眳问逑嫦壬赋觯骸罢Z文教學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奔玖w林先生對漢語言文字特點的分析中也指出,“中國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現代漢語的綜合性依然存在,多義性依然存在,學習漢語還得重視語感?!边@些均可見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的重要性,而初中階段正是語感形成的重要階段,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感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者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對語感的認識和培養,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語感的意義及作用
“什么是語感”,這是我們語文教學者首先應該弄清楚的問題。筆者一直喜歡用韋志成對語感的解釋來詮釋“語感”現象及實質,他認為:“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或語文現象的敏銳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或者說是人對語言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從語表到語里,從形式到內容,包括語音、語義、語法、語用等內在的正確豐富的理解力?!闭Z感是人把握言語的主要方式,是思維并不直接參與作用,而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它不只是一種語言知識,而是和人的觀念、情感交織在一起的,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深刻而豐富的感覺。具有良好語感能力的人能夠在一瞬間就辨別出詞義或語段的細微差別和感情色彩,可以從語句或語段的開頭立即預測到整個語句或語段的主旨趨向。培養良好的語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積極地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提高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語感在語文學習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培養良好的語感既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也是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對教者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值得研究的問題。葉圣陶先生早在《文心語匯與語感》中提出:“語感是對詞匯的感覺力?!辈⒊珜дZ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感訓練,他認為對學生加強語感培養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到底如何培養語感?朗讀訓練對語感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朗讀訓練與語感培養的關系及可行性
首先,談談朗讀與培養語感的關系。根據語感的性質,它是在長期規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成的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物。它的獲得是建立在對語言現象條件反射般熟練的基礎上的,它具有直覺性特征,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學者對典范的語言材料進行感受,從而獲得認知上的直覺能力。這種直覺感受最有效的途徑便是大量反復的誦讀吟詠。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習語文“不該只是用心與眼來學習,必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吟詠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笨梢娎首x對于語感的培養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朗讀是培養語感的前提與基礎,其本身就是一種琢磨與體驗的過程,通過吟詠誦讀可直接迅速感受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得到語言上的形象感覺,感情色彩等感受,從而促成語言的感悟能力,即培養了語感。因此,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對語感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其次,現行中學語文的文本利于運用朗讀培養語感?,F行中學語文課本,可以說每一篇都是精心挑選和編排的,它注意到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與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并有許多聲像教材的朗讀,語音標準、語言規范,為學生最優良、最規范的學習樣版。用朱光潛老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把數量不多的好詩文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確切意義,還要推敲出全篇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奏,使他們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精肉里,等到自己動筆時,于無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氣勢?!敝炖舷壬@段精辟的描述,便是誦讀的實質。因而,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還要明確怎樣的語言適宜于培養怎樣的語感。一般來說構成畫面的語言適宜培養形象感;含義深刻,寓意豐富的語言適宜培養意蘊感;對話、獨白式的語言適宜培養情趣感。
那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操作訓練朗讀來培養語感呢?筆者就教學實踐中摸索的可行性方法列舉一二。
三、在語文實踐中如何利用朗讀培養語感
首先,示范朗讀講策略。示范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有助于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中學語文課本中大多數篇目都是適合朗讀的,但對于僅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來說如何更有效地進行示范朗讀或許更值得我們思考。筆者將朗讀示范的內容分為三大類:
對于文質兼美,篇幅短小,內容活潑,淺顯易懂的課文,筆者選擇整篇示范,多重朗讀法。如《春》這篇散文內容輕松,語言活潑,節奏歡快,學生比較喜歡,筆者采取了多重朗讀法:先讓學生聆聽音頻范讀,然后老師配樂朗讀,讓學生評比優略,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意蘊的理解,情感的把握都在評比過程里得到體驗;接著配以背景音樂讓學生自我仿讀,自由誦讀;然后,小組選擇喜歡的段落賽讀,教師評點;最后,個人范讀展示,讓學生根據個人喜好全篇或段落朗讀示范展示。這樣形式豐富的多重朗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相對自由的氛圍學生也樂于參與。
對于含蓄雋永,意蘊深長,篇幅較長,學生比較難以把握文章主旨的課文,筆者選擇重點示范,體驗朗讀法。如《囚綠記》,本文較難把握文章的主旨,即“綠友”的象征意義,但作者對于“綠友”感情卻相當鮮明。教學時,在學生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筆者先要學生直接將作者對“綠友”感情的語句找出來,自己示范朗讀,再讓學生揣摩感情體驗朗讀,并在體驗的基礎上重復多次朗讀這些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最后出示本文寫作背景,學生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而對于另一類具有特殊的音韻美的古詩文而言,筆者則采用“嚶嚶成韻”理解誦讀法。所謂“嚶嚶成韻”即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古詩文具有其他文體不具備的優點,即音韻美,而初中階段的古詩文大多篇幅短小,內容相對淺顯,在新授之前完全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背誦,并且“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上在小組討論或教師點撥之下,學生就可以很輕松地翻譯課文了。但文章的情感主旨未必把握,這時候介入朗讀體驗則效果非常好。endprint
其次,朗讀技巧需點撥。示范朗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朗讀,從而逐漸內化培養語感,因此教師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技巧指導。朗讀技巧要思考的問題主要是如何通過“讀”來調動全身多種感官充分獲得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在“語音”、“語氣”、“語速”、“語調”這些方面下功夫。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喜歡理論性的總結,學生往往覺得枯燥乏味,筆者認為適時地總結方法技巧很有必要。在方法上,筆者只要求學生記住四個字“輕、重、緩、疾”。讀情感態度表達鮮明、凝重的語句時要重而緩,字句要擲地有聲,例如《海燕》一文結尾處,海燕、強烈、渴望、暴風雨到來的那幾個感嘆句,就要“重”得有氣勢,有威懾力。讀含蓄雋永,深刻而富有哲理或耐人尋味的語句時要輕而緩,字句語氣輕但要有破力,破而不軟同樣發人深省,例如《最后一課》文章的結尾處,那個無聲的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一句無聲勝有聲,言有盡而意無窮,輕破有力表達效果就很不錯。讀關于憂國思家,抒發內心憤懣不平表現深刻主題的,那種或沉郁頓挫,或激越昂揚,或豪邁慷慨,或淡然雅趣等感情基調詩文時,則需將幾種方式相繼、交替、綜合運用。例如《春望》一文主要表達憂國思家這一主題,那種憂國思親之沉痛宜緩而有力。而《沁園春·雪》則緩疾相繼,更能表現昂揚、自信、樂觀、豪邁,一代偉人的風范。這些必須在授課時適時指導,朗讀訓練才更有效。
同時用朗讀方式上課,利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掌握朗讀技巧,根據表達情感的需要可選擇不同的形式。例如激越昂揚課全班整讀或組讀來增強氣勢,清新婉約的讓學生單讀,情景交融的可配樂朗讀,戲劇可分角色讀。
朗讀技巧的點撥必須建立在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之上,才能有的放矢進行訓練,因此筆者一般選擇在課文新授結束后進行,學生對文本無論是內容理解還是情感體驗都比較熟悉清晰,有利于他們有更好的朗讀體驗,培養語感。
最后,對比聯想巧延伸。筆者在課堂上一直嘗試著這樣的方法,即朗讀訓練不局限于課文本身,在課前選擇一些與課文相似相通,有可比性的文章來指導朗讀。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又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充實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以達到培養語感的朗讀目的,增強語文的閱讀能力,提高水平。
例如《背影》一文,在承受著生活與家庭重負的父親那種細膩的關心,深沉的父愛,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讓學生在質樸的語言中體會父親這樣特殊的心境,筆者選擇了一篇與此文相似的文章先進行朗讀體驗。筆者從《讀者》選了一篇名叫《假如有一天生我們養我們的人都不在了》,此文與《背影》一樣語言質樸,但感情真摯,發人深省,而且“假設”聯想,也容易讓學生有深刻的情感體驗。筆者先讓學生自我閱讀,在學生熟悉文章之后指導誦讀,以體驗深刻的思想感情,然后請學生談閱讀感受,再請班級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進行誦讀。這樣學生的感情被充分調動,再結合《背影》中有關家庭背景的介紹稍作指導,開始朗讀父親買橘時的那一段關于背影具體描寫的部分,由于之前的大量鋪墊,學生對此部分的理解層次更為深刻,能很好地把握情感,朗讀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在聯系實際談感受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們討論得非常激動,認識到生活中許多被自己忽略的父愛母愛的細節。討論結束后,筆者選擇了《感恩的心》這首歌的歌詞,再請學生誦讀,在優美的語言、動聽的歌聲中進一步陶冶情操。
這樣的朗讀訓練,只要長期堅持,筆者相信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力必然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同時還增加了課外閱讀量,也有效進行了語文積累。通過課外閱讀的延伸,學生整體感知、感悟的能力必然提高,這就是語感。呂叔湘也曾說:“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边@種方式特別適合目前大多數不愛看與語文相關的書的學生。這樣的朗讀訓練可以有效地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豐富語言材料,提高學生語言實踐的運用能力,這便促成了語感的形成。
語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一線語文教學者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好的方法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
(李玉慧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方巷中學 225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