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與寫之間的關系,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們似乎更重視閱讀教學,卻不重視寫作指導。我們的閱讀教學總是和寫作教學分離開來,閱讀是閱讀,寫作是寫作,學生很難從閱讀中獲得寫作方面的啟示。
許多時候,我們將寫作教學作為一種方法來指導,將寫作教學作為一種技藝來對待,殊不知,寫作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學生的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魯迅先生才不主張學生看那些寫作之類的書籍。他說,自己除了多看多寫之外,別無他法。
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要真正把握寫作規律,掌握寫作方法,主要還是靠我們的閱讀教學,要讓我們的閱讀教學發揮真正的作用。許多時候,我們的閱讀教學只重視讓學生理解文本,認識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卻沒有讓學生真正領略文本的寫法,感悟到作者的思路。我們給學生灌輸了一大堆寫作方面的知識,卻沒有講清楚這些知識所蘊含的生活內容,以及作者面對這些生活內容的時候,他產生了怎樣的感受,有怎樣的認識。因此,這些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始終外在于學生,而沒有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之中。比如,我們學習了藏克家先生的《有的人》,我們讓學生知道了這是寫給魯迅的,是為了紀念魯迅而寫的一首詩歌,然后我們讓他們知道了這首詩歌作者用了對比的手法,贊頌了魯迅精神的不朽。如果我們的文本只是學習到這兒不再追問,不再深究,那么學生所得的就非常有限。學生對詩歌中的對比手法還只是知道了一點皮毛,這種修辭手法還是不能納入到他的認知結構之中,內化為他自己的認識,形成他的能力,他們在寫作中還是不能運用對比的手法。如果我們從魯迅的偉大人格,從魯迅的豐功偉績入手,感受到他的生命意義和價值,讓學生對魯迅產生深厚的感情,真正認識到他死了,但是他仍然活著這一點。如果我們沒有從反面入手,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說有些人活著,他卻死了。沒有從社會上種種人物的表現入手,讓他們感受到沒有價值的人生,毫無意義的活著的人們如行尸走肉,那么,我們對這種對比手法的認識也就停留在表面。人和寫作手法都是具體內容的呈現,離開具體的內容,傳授寫作方法都是蒼白的,無力的。
再比如,我們經常在文章中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但是,我們的學生卻不能在寫作中有意識地去使用這些手法,這是為什么?因為修辭手法都是作者感情的真實流露,都是作者面對具體事物時的一種特殊的、真切的感受。如果我們單純讓學生知道這地方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而不是讓學生知道這些修辭手法背后的作者的這種真切的感受和認識,那么學生學到的修辭手法也就毫無意義,他們在寫作中照樣還是不會使用。
再比如,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學生雖然都知道,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在寫作中使用,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體驗不到這些東西的表達效果。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學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另外,閱讀教學要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只有我們的閱讀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及經驗,生命體驗結合起來了,我們才能使學生真正深入文本的內部,才能理解文本的內在結構所包含的內在情韻。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結果,我們的教學就不能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應該通過文字,認識作家的生活,感悟作家的生活。時間長了,學生的心眼就活了,思路就廣了,對自己生活的感受能力相應地也就強了。許多時候學生沒有材料寫作文,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對生活的認識。每天他們都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每天都有許多事情激蕩他們的心靈,每個生活細節都會在他們稚嫩的心田碰撞出情思的火花。但是他們為什么不能去捕捉這些東西呢?一方面是我們的作文評價限制了學生的思想,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另一個方面是我們的閱讀教學拔高了作家的思想,沒有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去教學,高山仰止,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我們總是拿一些大的思想去套作品,不知道貼著地面飛。這樣學生從閱讀中獲得的,我們交給學生的,是學生望塵莫及的,高不可攀的。我們人為地就將寫作和生活隔開,拉開了距離。比如孔已己這一人物形象包含著作者巨大的同情,是哀其不幸思想的生動體現。但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卻不顧這一思想內核,一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分析這一形象,最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得到。故鄉中的潤土,在今昔的對比中,我們體會到的是魯迅深刻的悲涼,時間無情的將一個活潑的少年變成一個木訥的中年,這里既有魯迅對人生的悲劇性的認識,也有他對社會的反思與批判,是潤土的悲劇人生使他體會到了社會的殘酷無情,體會到了生命的荒涼。如果我們不從這樣的認識出發,一味地拔高作品的思想,有時反而干擾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并不缺乏這樣的人生體驗,但是他們缺乏審視的勇氣,原因是我們閱讀教學灌輸給他們的思想。
最后,寫作知識沒有被激活。語文知識需要在實踐中使用,才能變為活的源泉。我們交給學生許多寫作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卻成了條條框框,學生并不知道在寫作中有意識地去使用。閱讀教學教學生看人家是怎樣將知識使用到自己作品中的,教學生結合作品的生活內容來體會,玩味,而寫作教學就是讓學生知道怎樣將寫作知識使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
(孫玉珍 甘肅省山丹縣南湖學校 734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