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 福建廈門361006)
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 《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關于“固定資產”要素的變動較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固定資產分類進行了調整,把“房屋和建筑物”調整為“房屋及構筑物”,把“一般設備”調整為“通用設備”,把“圖書”調整為“圖書、檔案”,把“其他固定資產”調整為“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二是固定資產價值標準提高,即通用設備由500元提高到1 000元、專用設備從800元提高到1 500元;三是把“固定基金”修訂為“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四是引入“折舊”因素;五是明確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六是每月末把“基建賬”數據納入大賬核算;七是明確了盤盈固定資產計價的方式方法,即依次計價的標準為:重置完全價值、按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及名義金額等。
新修訂的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應當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固定資產的原價、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資產使用部門、資產管理部門等基礎資料,對不符合固定資產價值確認標準的資產轉入存貨,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要建立每個資產的數據信息,并于2013年12月31日對這些固定資產補提折舊。根據該要求,本文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excel操作,對本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流程進行完整的體現,以期對實際工作有具體指導意義。
作如下會計分錄 (該分錄在2012年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出臺后就應編制):借記“固定資產——房屋及構筑物”、“固定資產——專用設備”、 “固定資產——通用設備”、“固定資產——文物和陳列品”、“固定資產——圖書、檔案”、“固定資產——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房屋和建筑物”、“固定資產——專用設備”、“固定資產——一般設備”、“固定資產——文物和陳列品”、“固定資產——圖書”、“固定資產——其他資產”等科目。
(一)低于新固定資產標準的。按照新的固定資產標準,將低于1 000元的固定資產(其中專用設備低于1 500元)作為庫存材料處理,將篩選出來庫存材料根據使用狀態是已領用或是在庫,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以本單位通用設備為例,見下圖。
如果為未出庫的原固定資產,會計處理如下:借記“庫存材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同時,借記“事業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基金”科目。如果為已出庫的原固定資產,則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同時對固定資產卡片的信息及時進行變更登記。

?
(二)對達到新的固定資產標準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本文以通用設備(使用年限假定10年)為例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流程進行說明。2013年底按照新的會計制度要求對以前年度未提折舊的部分一次性補提,從2014年起每月計提。如下表所示,對整理后需要計提固定資產的通用設備臺賬作如下處理:
1.計算開始計提折舊的日期,公式為:=IF(MONTH(取得日期)=12,YEAR(取得日期)+1,YEAR(取得日期))&"-"&IF(MONTH(取得日期)=12,1,MONTH(取得日期)+1)&"-"c&1。通過這個公式可以批量計算每臺固定資產開始計提折舊的日期,即從取得該固定資產后的下一個月開始計提折舊。
2.計算每月應計提的折舊額。本例假設殘值率均為0,折舊年限為10年,采用年數總和法來計算折舊,每月計提折舊額=C2(原值)/12/10。
3.計算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應補提折舊的月數。公式為:DATEDIF(取得日期,計算折舊的截止日期,"M"),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每臺設備應補提舊的月數,從而計算出至2013年12月各臺設備應補提的折舊額。
(三)對各類需要計提折舊的設備按相應的折舊年限進行類似的操作加總后得出應補提的折舊總額。作如下會計分錄: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此次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提出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要求,本單位從對固定資產基礎數據的整理,到固定資產實物的全面盤點清查,再到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健全,直接推動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電算化,大大提高了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水平。在會計核算方面,固定資產折舊采取了“虛提”的方式,即計提的折舊額不直接計入“支出或費用”,而是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這一處理兼顧了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雙重需要,既不影響事業單位支出的預算口徑,又有利于反映資產隨著時間推移和使用程度發生的價值消耗情況。通過計算,本單位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已達到固定資產原值的一半左右,真實地反映了本單位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物價值的差異,加強了本單位“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資產管理理念和原則,也為本單位進行內部成本核算提供會計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