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佩軍, 楊文韜, 余馳, 楊耕
(1.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北京 100084;2.慶安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00)
在某些高精度隨動控制系統運行中,往往面臨目標被短時遮擋導致軌跡不連續,或給定周期過大的現象,從而導致隨動系統跟蹤響應變慢、特性變差等問題。為了達到對目標的穩定持續跟蹤、提升對目標的跟蹤質量,在工程上一般采用軌跡預測的方法。實用的方法主要有卡爾曼濾波[1]、最小二乘[2]和模型預測[3]等。其中,卡爾曼濾波預測算法對目標的軌跡預測效果較好,且不需要存儲以前的數據,還可以獲得系統其它狀態信息。但算法需要精確的系統模型,建模誤差會給系統帶來較大影響。最小二乘預測算法運算簡單,計算量少,易于工程實現[4],但擬合函數的通用性不強,在軌跡類型發生變化時預測效果變差。模型預測控制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在控制時域內最小化目標函數以求出最優控制律。建模誤差也會對這一方法的控制效果帶來影響。
此外,普通隨動控制器運算能力較低,難以完成比較復雜的控制算法,因此難以滿足系統具有較高控制精度這一需求[5]。為了改進此問題,本文以兩自由度高精度隨動控制系統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一種適用于不同類型軌跡的預測算法。首先對被跟蹤軌跡進行微分判定并分類,據此選擇適當的擬合函數以及預測步長;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法作為軌跡預測方法,通過提供完整的目標軌跡信息,或等效提升位置給定速率,提升系統的性能。文中以連續可導的正弦波和不可導的三角波兩種軌跡為例預測,結合仿真驗證和實物實驗,對軌跡預測效果進行綜合分析,驗證了該預測方法的可行性。
兩自由度隨動控制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隨動控制器接收上位機的跟蹤指令,通過對指令和反饋信號的處理,對執行機構水平、俯仰電機發出控制指令;執行機構按照指令,通過傳動裝置,將被控對象移動到指定位置來跟蹤目標;水平、俯仰編碼器,將采集到的被控對象位置信息,反饋給隨動控制器;隨動控制器還會將系統工作狀態傳回上位機。

圖1 隨動控制系統原理圖Fig.1 Schematic of servo control system
不考慮負載擾動和測量噪聲,隨動數字控制系統如圖2所示。Tr、Ty、Tu分別代表輸入r(t)、輸出y(t)和控制u(t)指令周期。Tu由D/A轉換器和控制器的速度決定,為隨動控制系統控制指令周期;Ty一般由傳感器的速度決定,是系統采集信號的周期;Tr為隨動系統收到的指令周期。當Tr<Tu,Ty時,采用軌跡預測的方法,可以等效提升軌跡給定指令周期,從而提升系統性能。

圖2 隨動數字控制系統Fig.2 Digital servo control system
最小二乘法軌跡預測,是一種利用已知軌跡,采用多項式函數擬合,預測未來軌跡的方法。由于其擬合多項式不隨著軌跡變化,所以在確定了擬合多項式后,針對不同類型的軌跡,其預測效果也不相同。在基本預測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對軌跡類型的判斷,選用不同的擬合函數,會提升預測效果。
己知前n個時刻的位置給定(xi,yi),i=1,2,…,n,假定多項式擬合函數T(t),使得擬合誤差(實際位置與擬合曲線的距離)的平方和D最小。擬合函數為

其中:ai為待定系數,ti為時間。擬合誤差平方和為

擬合問題變為:求待定系數ai,使得D取最小值。根據多元函數極值的必要條件:函數在某點具有偏導數且偏導數為零。我們以估計x軸位置為例,得

整理后得到

于是,上述擬合問題轉化為求以下方程的解[a0,a1,…,ar][6-7]為

仿真中分別為對正弦波和三角波的預測,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圖中菱形為位置給定值,圓點是對位置給定值的估計(圖4、圖5、圖7同)。從圖中可以看到,軌跡預測可提高實際系統中給定信號的頻率。這種軌跡預測方法,對于連續的、平滑變化的位置給定(圖3(a)),具有較好的預測效果,可以準確預測連續兩次位置給定之間的位置信息。但是對于三角波(圖3(b)),由于其在尖點處不可導,對于此點之后的估計并不準確。即在知道尖點處的位置給定時,沒有任何信息可以預示位置給定斜率的劇烈變化,因此在下一次位置給定到來之前的時間內,對于位置的估計值都是不準確的。

圖3 軌跡預測仿真Fig.3 Simulation of trajectory prediction
實際系統中,位置給定對應于跟蹤目標的實際位置。由于被跟蹤的目標具有較大慣性,因此其位置是連續變化的,這就使得本文提出的預測方法更為有效。
由于目標軌跡具有多變化、不確定和隨機性,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項式擬合預測目標移動軌跡時,如果能夠根據目標的已知軌跡,優化預測步長,亦即優化擬合多項式函數T(t)的多項式階數,對于提升預測方法的準確性,有較大幫助。這是因為對于任意軌跡,若設置的多項式階數過高,則式(4)左側的方陣A的階次會變高。經仿真驗證,當A的階次超過10階時,A往往會變為病態矩陣,此時求出的多項式系數[a0,a1,…,ar]會不準確,導致預測效果變差。
同時,由于已知的歷史數據具有誤差,預測結果也會引入誤差。此時,對于同一軌跡采用不一樣的多項式擬合函數,歷史數據誤差帶來的影響也不同,適當的選取擬合多項式,會減小這一誤差。我們以原函數為一階多項式為例,說明采用一階、二階擬合多項式后,帶來的誤差不同。
設原多項式為Y(t)=t+1,已知的3個點為

采用一階、二階多項式擬合函數在t+2處的值,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一、二階擬合多項式擬合結果Table 1 Fitting results with first and second order polynomials
可見,不同擬合多項式擬合結果不同。對于由歷史數據誤差帶來的擬合誤差,選取合適的擬合多項式,會減小這一偏差。以下以目標軌跡為三角波和正弦波為例,說明擬合函數對不同軌跡預測效果的影響。
若歷史軌跡為三角波,對軌跡微分可知,在大多數位置,微分結果為常數。此時,可適當降低擬合多項式階數,采用一階或二階多項式參與擬合,會提升軌跡預測效果。圖4為不同階次對三角波軌跡預測結果影響對比。
由圖4可見,對于三角波軌跡預測,一階多項式得到的結果要優于高階多項式。同樣的,若歷史軌跡為正弦波,軌跡任意階可導,則可以采用較高階數的多項式參與擬合。經仿真驗證,當多項式階數為3時,仿真效果較為理想。

圖4 不同階次擬合多項式的三角波軌跡預測結果Fig.4 Triangle wave trajectory prediction results with different order of polynomials
圖5為不同擬合函數下正弦波軌跡預測結果對比。

圖5 不同階次擬合多項式的正弦波軌跡預測結果Fig.5 Sine wave trajectory prediction results with different order of polynomials
由圖5可以看出,對于正弦波的預測,若擬合函數階次過低,在正弦尖峰處,預測效果變差。實驗說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做軌跡預測時,選擇的擬合函數的階次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預測結果變差。對于不同類型的曲線,其擬合多項式的最佳階次也不相同。
實際系統的目標軌跡,并不是單一的類型。由于篇幅限制,我們以正弦類軌跡與三角波類軌跡的混合軌跡作為預測目標,利用改進后的預測算法進行試驗,其結構如圖6所示。以下以三角波類、正弦波類混合軌跡為例,介紹這一方法。

圖6 改進后的預測算法流程Fig.6 Improved prediction algorithm flow
在預測開始時,首先進行軌跡分類算法選擇。利用已知歷史數據,采用不同階次的多項式,進行擬合預測。若一階多項式擬合結果誤差小,則認定為三角波類軌跡;若三階多項式擬合結果誤差小,則認定為正弦波類軌跡;若二階多項式擬合結果誤差小,則認為是在兩類波形之間過渡。在預測過程中,對比每個采樣點處軌跡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誤差:若誤差小于設定閾值,則繼續采用當前預測方法;否則調整預測方法,利用其他階次多項式擬合歷史數據,將得到的預測值與實際值對比,選擇誤差最小的擬合方法,利用當前數據點進行預測。利用歷史軌跡得到預測軌跡,并將預測結果輸入隨動控制器。這種加入軌跡判定的方法,比固定擬合函數的辦法,預測效果更好。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采用不同擬合函數預測結果Fig.7 Prediction result with different order of polynomial
圖7可以看出,對于不同類型的混合軌跡,采用不同擬合函數預測時,比起單一擬合函數,在不連續軌跡處,預測軌跡偏離較小;對于連續軌跡尖峰(變化較慢處),預測結果也更為準確。在仿真中只是針對此類軌跡,示意性的采用了3種不同階次的多項式擬合函數。對于更加復雜的情況,可以采用更多不同階次,甚至不同種類的擬合函數。
實際系統的原理構成圖如圖1。電動機采用混合式兩相步進電機。實際位置每0.5 ms采集一次(Ty=0.5 ms),位置給定每20 ms更新一次(Tr=20 ms),控制指令每2 ms更新一次(Tu=2 ms)。在不加入位置預測的情況下,系統響應如圖8(a)所示(放大圖中粗實線為給定值,細實線為實際軌跡),其中系統最大跟蹤誤差(最高點處誤差)為0.081°,跟蹤時延為0.035 s。

圖8 系統響應曲線Fig.8 System response curve
加入了軌跡預測模塊后的系統,在預測準確的情況下,等效于提高了系統的位置給定速率Tr。此時系統的響應如圖8(b)所示,系統最大跟蹤誤差(最高點處誤差)為0.0202°,跟蹤時延為0.008 s。系統性能有明顯提高。
針對高精度隨動控制系統中,目標軌跡給定時間間隔較大或目標軌跡不連續,造成的控制精度下降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改進最小二乘法預測軌跡,等效提升軌跡給定速率,或完善軌跡信息,從而提升系統性能的方法。通過對已知軌跡微分實現分類,并對不同類型的軌跡采用不同的預測方法。仿真證明這一方法對于系統性能的提升有較大幫助,且實現簡單,無需系統模型。與傳統的最小二乘法軌跡預測相比,預測結果更好。雖然對于連續不可導的軌跡,本預測方法在不可導處有較大誤差。若跟蹤目標具有較大慣性,其位置連續,則預測效果較好;若跟蹤目標慣性較小軌跡會發生突變,則不宜采用本文提出的預測方法。
在實際應用中,跟蹤目標軌跡可能還有其他類型,因此可在本文方法的基礎上,加入不同的擬合函數,如選取正交多項式為基;或加入其他擬合手段,再給軌跡分類后,采用適合的辦法進行預測。
[1]WELCH G,BISHOP G.An introduction to the Kalman filter[M].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01.
[2]黃曉林,楊建剛,朱雯蘭.目標運動趨勢預測跟蹤算法及其軟件實現[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5,18(6):42-43.
HUANG Xiaolin,YANG Jiangang,ZHU Wenlan.Trend forecasting and tracking algorithm for moving target[J].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2005,18(6):42-43.
[3]周宏仁,敬忠良,王培德.機動目標跟蹤[M].第一版.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1.
[4]譚菊.基于Kalman濾波的目標軌跡預測[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5):28-30.
TAN Ju.Target trajectory prediction based on kalman filtering[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28(5):28-30.
[5]榮盤祥,何志軍.步進電機數字控制系統設計[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9,13(2):272-275.
RONG Panxiang,HE Zhijun.Design of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for steppermotor[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09,13(2):272-275.
[6]楊耿,和衛星.運動目標圖像識別與跟蹤系統的研究[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5,13(3):267-269.
YANG Geng,HE Weixing.Study of system on image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of moving object[J].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2005,13(3):267-269.
[7]盧迪,柳長源,閆健,等.機動目標跟蹤的完全最小二乘法輸入估計[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6,10(3):300-303.
LU Di,LIU Changyuan,YAN Jian,et al.Total least square input estimation in tracking maneuver target[J].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2006,10(3):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