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娟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已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擴大就業、滿足居民多樣化及個性化需求、進行局部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融資難問題一直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如何解決好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顯得日益重要。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8-0170-01
一、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內部原因
1.經營管理不規范。中小企業經營規模相對小,組織結構變動快,形式各種各樣,加上經營活動的透明度差、財務信息真實性和公開性差,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導致了企業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借款人對自身的風險情況掌握的往往要比貸款人全面,但由于種種原因借款人有可能不嚴格履行告知義務,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使貸款人無法掌握全面信息,誤導貸款人,使其無法做出決策。
2.企業自身信用缺失。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報告可知,產生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原因之一是企業自身誠信度偏低,信用等級差,社會信用狀況不佳。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生存期短,拖欠銀行債務很嚴重,出現了到期無法償還貸款現象,這嚴重制約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熱情和積極性。在中國工商銀行評定信用等級的中小企業中,信用等級在A以上者只占 16.2%,在B及以下的占83.8%。這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
3.中小企業自身經營風險很高。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位置決定了其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的銷售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采用粗放式經營,量大而不精,資源浪費嚴重。另外,中小企業的家族式管理背景也局限了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負責人不愿放權,任人唯親,導致企業的管理無法達到專業水平,經營者的素質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從企業經營角度而言,風險既來自企業外部環境又來自企業自身。在風險無法回避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認清風險的來源,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風險。銀行的謹慎風格也給中小企業融資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4.中小企業抵押式擔保能力不足。中小企業基于自身的規模以及經營方式,很少有閑置的資金投資廠房以及設備,因而,在向銀行貸款時缺少必要的擔保抵押物。從擔保貸款方面來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良好的資信,一般的單位擔保銀行不認可,但是效益較好的單位又不愿意為效益不穩定的中小企業擔保,以免把自己拉下水。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外部原因
1.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不足。我國的國有銀行的定位是為以國有經濟為導向,為大型國有企業提供外源融資的需求而建立的,這種體制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是無法滿足的,而且面臨諸多困難。這就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沒有所需的政策環境,中小企業的融資和貸款仍然受到了影響,這就注定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相當困難的。
2.缺乏健全的擔保體系。目前我國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采用的都是抵押貸款的方式,而中小企業普遍具有經營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房產等抵押物不足的特點,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用于貸款抵押難度較大。有的企業甚至只是租賃經營,更沒有有效的資產可用于貸款抵押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特點決定了其無法提供合適的抵押資產。同時,對于抗風險能力不高因此中小企業又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機構。
3.金融機構相關融資體制不健全。目前,我國的銀行體系很難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雖然國家設立了中國民生銀行來專門從事中小企業信用服務,但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缺乏長期規劃和監管制度,使其難以發育成熟并發揮其應有作用,現有中小型、地方性民營金融機構在可獲金融資源、機構設置、地域選擇、準備金提取、呆賬處理等方面受到嚴格限制,監管滯后。
4.法律法規與管理機構不健全。長久以來我國相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不夠重視,在制定中小企業各項法規、合理設置管理機構等方面都不完善。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尤其相關于如何有效融資的法規還是一項空白,法律法規還不能很好的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障中小企業融資順暢提供有效服務。
二、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商業銀行融資支持,加強銀企合作
金融產品多元化和管理服務創新已經成為未來金融市場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優化融資機制,建立健全融資信用監管機制,廣泛使用個人和企業在內的信用數據庫,為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活動提供可靠性參考依據,從而避免銀企雙方可能出現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相互了解。
(二)建立健全融資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監管
應當立足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和融資特點,設立專項融資服務機構,形成覆蓋全國的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中小型、地方型銀行共同發展的格局,不僅把國有大型企業的融資服務擺在融資首要地位,還要加強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項投資融資服務設立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促進貸款利率的市場化。
(三)優化法律環境
中小企業要想快速的發展,良好的法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受到法律制度的保護和扶持,中小企業才能夠保障其在對外融資中所獲得的契約權利。只有積極地制定和完善有關中小企業融資和發展的法律法規,才能夠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進而保障中小企業的利益,優化其融資模式。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可以確立中小企業的法律地位,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總之,法律法規是中小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得必要條件。缺少這一必要條件,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將舉步維艱。
參考文獻:
[1] 許 進.中小企業成長中的融資瓶頸與信用突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陳曉紅.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與信用擔保[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 孔德蘭.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與融資策略研究.第1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