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

在旅游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各地都在花費很大精力尋找市場定位,希望拿出富有地域特色與精神內涵的旅游產品吸引游客。在貴州,比如黔東南州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情和良好的自然生態,構筑“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后家園”,廣受贊譽。黔東南州獨特的人文與生態景觀及其發展理念,為引領貴州旅游業大發展舉起了一面旗幟。
當前,“世界旅游業發展的重心逐步東移,旅游業融合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放之國際視野,這是貴州旅游業大發展的重大機遇,而“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的戰略定位,也讓貴州的旅游圖景日漸清晰。貴州省旅游局局長傅迎春認為,旅游改革的成敗在于是否突出特色,能否走出一條符合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的改革發展之路。
推進旅游市場化進程
在今年初公布的《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旅游業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中,用幾個數據展現了“基本實現建成旅游大省目標”:到2015年,接待旅游總人數達到3億人次以上,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
“意見”提出,到2017年,接待旅游總人數達到3.9億人次以上,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超過4580億元,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多元、線路互通、協調發展的旅游產業體系,實現旅游產品體系和產業格局全方位升級。
這是貴州省打造“旅游發展升級版”的發展目標。為確保發展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意見”提出10個方面的深化旅游改革“主要任務”,包括深化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引進培育旅游市場主體、建構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等,同時提出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財政支持、項目用地、稅收優惠以及人才支撐等?!叭珖糜螛I已進入市場秩序的重塑期。”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說,貴州需要“做好準備,搶抓機遇,推動全省旅游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取得更大發展”。
根據“意見”的思路,貴州旅游升級版的內涵,除以上所提發展目標,還包括“構建適應轉型發展的旅游體制機制,促進旅游發展要素集聚化、業態多元化、服務規范化,提高旅游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
市場化是貫穿整個貴州旅游改革進程的關鍵思路。從“意見”所透露出的信息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需要把貴州豐富的旅游資源放在更大的市場環境和消費群體當中進行考量,比如培育市場主體以期更有效利用各種旅游資源,想方設法開拓新的旅游業態,適應各類旅游消費需求,吸引跨國旅游者,以消費者的眼光,進行軟硬環境的改善和優化。
按照“意見”提出的任務,貴州將選擇10個旅游景區開展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相分離等形式的改革試點,其中的原則是,“建立旅游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按政府引導、市場配置,產權明晰、授權經營、保護開發”。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政府職責是明確產權分配,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產權規范制度,不以政府權力干預市場主體的經營管理活動。
市場化導向的一個途徑,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此,貴州一些旅游企業經營者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思考。經營雙乳峰景區的貴州施達集團董事長黃秋說,現在就是要利用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加快貴州旅游業經濟的發展。
在思考發展混合所有制旅游企業時,黃秋把貴州旅游企業分三類,第一是以黃果樹為代表的國有經濟完全控制類型,第二是屬于民營經濟完全投資,第三是由政府成立風景區管理處投資的旅游企業?!拔宜氵^一筆賬,貴州全省100個旅游景區進行股份制改造,可能會引進上千億的資金。”
黃秋建議,對國有完全控股的企業,進行股份化改造,引入社會資本,然后形成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民營企業投資的旅游資源,同樣需要引入大量資金;對縣一級政府控制的旅游資源,要進行新的股份制開發、改造,讓管理權與開發權分離,成立旅游公司,但是要一開始就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立足資源稟賦促改革
對政府改革與發展規劃而言,立足資源稟賦,尊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改革精神,貴州旅游業的改革設計與轉型升級圖景,才可能有實質性呈現。
有學者認為,貴州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一個特征是“星多月不明”,也就是豐富的旅游資源分散程度高,重點不突出,旅游產品整合提升的意識與力度都還非常欠缺。近幾年,這樣的狀況稍有改觀,但是離“旅游大省”或者“旅游強省”還有不小差距。
“意見”中對改變“星多月不明”現象作出了改革部署?!耙M和培育一批大型旅游企業集團”等措施,正是整合推介貴州旅游的思路體現?!耙庖姟狈Q,積極推進旅游資源整合,激活旅游市場主體,支持旅游企業以資金、品牌、市場為紐帶,實現規?;洜I、集團化擴張、網絡化發展。鼓勵各地對重點旅游景區、大型旅游綜合體、度假酒店等旅游項目投資主體給予扶持。
雖然旅游管理、經營體制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向市場化轉型過程中,貴州始終在不斷探索,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由“事業化經營”向“市場化經營”轉變,實行政企分開、景區經營權與管理權分離及成立由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建立風景名勝區特許經營制度。
根據貴州省旅游局等部門的解釋,通過黃果樹景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省內各景區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建立適合各自特點的管理和經營體制,全省旅游景區經營管理模式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一部分景區向黃果樹景區改革模式靠攏,開始組建統一的景區管理機構,實行政企分開,如龍宮風景區、百里杜鵑風景區、西江千戶苗寨景區;一部分新開發的景區一開始就走市場化道路,如黔西南州興義市的萬峰林景區和雙乳峰景區。
經營管理模式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為貴州省旅游景區的開發注入了活力,也為貴州旅游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作為重要產業支柱,貴州省旅游業發展仍然需要在投資融資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按照當前國家層面對旅游業整體發展狀況的判斷,中國旅游業已經成為“產業投資的熱點領域”?!耙庖姟碧岢龅?017年建成10個以上投資額超50億元的大型旅游項目。另外,2014年,貴州省力爭100個景區融資同比增長20%以上,完成旅游招商到位資金170億元以上,完成200億元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
據最新數據,2014年1至3月,貴州省100個旅游景區建設工程累計在建項目729個,累計完成投資81.56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40.78%。一季度超額完成建設目標任務。
守住“底線”彰顯特色
貴州“生態文化旅游”定位的兩大核心要素,是“青山綠水”與“文化傳承”。傅迎春說,以前貴州提出“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發展理念,“當時我曾做了一些延伸,提出保護青山綠水、利用青山綠水、美化青山綠水、建設青山綠水‘四個青山綠水,繼而我們又提出保護一方山水、傳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進一方經濟、推動一方發展的‘五個一方發展理念”。后來,“五個一方”發展理念被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稱為“貴州模式”。
“貴州模式”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深度融合,而今,發展與環保成為貴州的“兩條底線”。底線思維體現的是危機意識,于貴州而言,“兩條底線”是發展自信,也是時代要求,堅守“兩條底線”已成為貴州各行各業改革發展的基本要求。
對于旅游領域的發展底線,“貴州旅游經過8年的高速增長,還能不能、還有無必要仍保持高增長?”傅迎春認為,增速回落是必然的,但保持較快的增長是有條件也是必須的。政策環境、立體交通、基礎設施改善、5個100工程、“美麗鄉村·四在農家”、生態文明建設等,形成對旅游發展的強大動力。
對于生態底線,“青山綠水、民族文化是貴州旅游賴以生存發展的源泉?!备涤赫J為,“我們常常以旅游資源富集而沾沾自喜,旅游資源的確是貴州的富礦,但這些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有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和人流量加大,這兩大特征越來越明顯的暴露在我們面前。”因此,旅游工作者既要當好發展的推動者,又要當好環境的守護者。
“要謀全局,以改革增強旅游發展內生動力”,“要抓開局,以改革開創旅游發展的新局面”,傅迎春說,貴州旅游業要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卓越意識和改革意識,自覺踐行“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行業核心價值觀,主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未來,建設和展示貴州“國家公園省”新形象,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