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武
讀書在我的人生經歷和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上世紀70年代初,我被安排到邊遠的基層供銷社站柜臺。那幾年里,白天要么賣百貨,要么被抽到生產隊傳達上級精神,幫助春耕、夏鋤等,晚上沒有電燈,大家聊會兒天就睡覺。日子雖過得清閑,但心里總感覺空空的,直到我點亮煤油燈,開始熬更守夜地看書,內心才充實起來。雖然當時只找到寫作基礎知識、魯迅全集、列寧文集、毛澤東選集等書籍,卻深受裨益,讓我在恢復高考后的激烈競爭中如愿以償考上大學。
畢業分配到新的工作崗位后,環境變化,工作節奏加快,而且工作性質決定所需的知識不僅要專,更要廣。結合工作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成為頭等大事。切身感受到在科技日新月異、全球經濟社會加速變化的時代,三天不讀書,心里就悶得慌,工作就跟不上趟。好在新時期各類經典和實用書籍資料豐富多彩,加上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現代工具的廣泛運用,閱讀和查閱資料更方便,了解的面更寬,吸取的知識更豐富,提高了素質,工作能力也逐漸增強。真實體會到學習和勤奮使人進步,無知和懶惰使人愚昧。
現在想想,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多半得益于閱讀。不管是中國傳統文化先驅孔子、莊子、老子等教育家、思想家,還是國外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克思等思想家、哲學家,通過閱讀那些銘鐫著他們思想、理論、觀點精髓的書籍,我做人處世、追求理想的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閱讀除了帶來這些直接的、顯像的改變外,也帶來了心靈的慰藉和生活的豐滿。工作之余,我喜歡閱讀科幻、武俠、言情等書籍,隨著書中內容的情節變幻,緊張的工作和生活在愉悅、歡笑、傷悲、緊張中得到釋放,不僅充實了生活,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從這些書中悟出的道理,也從另一側面有助于工作和認識社會。
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它能使人思路更寬、境界更高,為人更真誠、處世更淡然。(作者系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