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金
閱讀給了我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勇氣和能力,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每天讀書50頁”。當我寫下這句話時,腦海里清晰地浮現(xiàn)出說這句話的林老師的面容。雖然他在20多年前就離開人世,但這句話卻經(jīng)常回響在我耳邊,讓我終生難忘。
中師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區(qū)中學當語文教師。那正是流行“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學生大多不愛學習。而我,一方面因為工作,需要多看書;另一方面受一位酷愛文學的同學影響,正做著青年人的文學夢,急需多看書。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本區(qū)一個公社小學的林老師。他是縣一中老三屆的高中畢業(yè)生,因為“文革”爆發(fā)而未有機會考大學。我是同一所中學新三屆的初中生,剛踏進初中門檻就遇上了“文革”。后來“復課鬧革命”讀了三年,算是高中畢業(yè)。畢業(yè)那年剛好又趕上“資產(chǎn)階級思潮回潮”,被推薦到中師學習一年,然后成為一名中學教師。
當說到讀書時,我們找到了共同的話題。他說他每天讀50頁書,在英語上要超過某某,在語文上要超過某某。他說的這兩位都是當時全縣知名的正牌大學畢業(yè)的頂尖老師。他可能在其他場所也說過類似的話,被一些人認為是狂妄自大。我當時是欽佩至極,看他信心滿滿的,沒有一點懷疑,相信他完全能夠做到。從那以后,“每天讀書50頁”這句話,就深深地刻在我腦海里。
我對照自己,感到差距很大,暗暗下決心要向他看齊。
因為家在農(nóng)村,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沒有一本藏書,就到處找書讀。那正是書籍匱乏的年代,所能讀的書十分有限。《艷陽天》、《金光大道》、《西沙兒女》,以及魯迅的作品、法家詩文,還有雜志《朝霞》、《學習與批判》成為我當時喜愛的書籍。
閱讀并非時時都充滿樂趣,有時是很無聊而辛苦的。我家住房背后就是家里的自留地,住房后對面是當?shù)刈罡叩拇笊健叻逅隆榭朔喿x的枯燥,我常站在自留地邊,面對高峰寺高聲誦讀,讓鄰居感到驚訝而怪異。
誦讀不僅提高了閱讀興趣,增強了閱讀效果,還有助于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我常常用“每天讀50頁書”檢查自己,看是否做到了。這句看似平常的話,真正要做到,確實太難。
我不知道說這話的林老師,是否堅持做到了。只知道“文革”結束后不久,他就從原來的公社小學調(diào)到了縣教育局教研室,后又調(diào)到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想,無論他是否做到,境遇的改變,已經(jīng)在事實上證明閱讀給他帶來的成效。當時,我常因做不到而懊喪,而自責,但并未放棄,它促使我養(yǎng)成了堅持閱讀的習慣。
4年后,全國恢復高考,我欣然報名參考,并有幸成為“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我的高考作文,被地區(qū)教育局選為范文,與另外7篇作文一起印發(fā)給第二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學習參考。后來,縣里常有人戲稱我為才子。
進入大學,我更加廢寢忘食地閱讀,不僅是平常的學習時間,還搭進了4年幾乎所有的周末。畢業(yè)后我留校工作,兩年后調(diào)到省委宣傳部工作。在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下,從一名普通干部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從那時到如今,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但我始終堅持著閱讀的習慣。當年高中及中師的同學談及我時,往往說我命好、運氣好。其實,他們不知道,是閱讀給了我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勇氣和能力,是閱讀使我有了上大學的機會,是閱讀使我從偏僻的農(nóng)村走進了省城,是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作者系省政協(xié)常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責任編輯/彭美玉)
閱讀給了我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勇氣和能力,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每天讀書50頁”。當我寫下這句話時,腦海里清晰地浮現(xiàn)出說這句話的林老師的面容。雖然他在20多年前就離開人世,但這句話卻經(jīng)常回響在我耳邊,讓我終生難忘。
中師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區(qū)中學當語文教師。那正是流行“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學生大多不愛學習。而我,一方面因為工作,需要多看書;另一方面受一位酷愛文學的同學影響,正做著青年人的文學夢,急需多看書。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本區(qū)一個公社小學的林老師。他是縣一中老三屆的高中畢業(yè)生,因為“文革”爆發(fā)而未有機會考大學。我是同一所中學新三屆的初中生,剛踏進初中門檻就遇上了“文革”。后來“復課鬧革命”讀了三年,算是高中畢業(yè)。畢業(yè)那年剛好又趕上“資產(chǎn)階級思潮回潮”,被推薦到中師學習一年,然后成為一名中學教師。
當說到讀書時,我們找到了共同的話題。他說他每天讀50頁書,在英語上要超過某某,在語文上要超過某某。他說的這兩位都是當時全縣知名的正牌大學畢業(yè)的頂尖老師。他可能在其他場所也說過類似的話,被一些人認為是狂妄自大。我當時是欽佩至極,看他信心滿滿的,沒有一點懷疑,相信他完全能夠做到。從那以后,“每天讀書50頁”這句話,就深深地刻在我腦海里。
我對照自己,感到差距很大,暗暗下決心要向他看齊。
因為家在農(nóng)村,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沒有一本藏書,就到處找書讀。那正是書籍匱乏的年代,所能讀的書十分有限。《艷陽天》、《金光大道》、《西沙兒女》,以及魯迅的作品、法家詩文,還有雜志《朝霞》、《學習與批判》成為我當時喜愛的書籍。
閱讀并非時時都充滿樂趣,有時是很無聊而辛苦的。我家住房背后就是家里的自留地,住房后對面是當?shù)刈罡叩拇笊健叻逅隆榭朔喿x的枯燥,我常站在自留地邊,面對高峰寺高聲誦讀,讓鄰居感到驚訝而怪異。
誦讀不僅提高了閱讀興趣,增強了閱讀效果,還有助于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我常常用“每天讀50頁書”檢查自己,看是否做到了。這句看似平常的話,真正要做到,確實太難。
我不知道說這話的林老師,是否堅持做到了。只知道“文革”結束后不久,他就從原來的公社小學調(diào)到了縣教育局教研室,后又調(diào)到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想,無論他是否做到,境遇的改變,已經(jīng)在事實上證明閱讀給他帶來的成效。當時,我常因做不到而懊喪,而自責,但并未放棄,它促使我養(yǎng)成了堅持閱讀的習慣。
4年后,全國恢復高考,我欣然報名參考,并有幸成為“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我的高考作文,被地區(qū)教育局選為范文,與另外7篇作文一起印發(fā)給第二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學習參考。后來,縣里常有人戲稱我為才子。
進入大學,我更加廢寢忘食地閱讀,不僅是平常的學習時間,還搭進了4年幾乎所有的周末。畢業(yè)后我留校工作,兩年后調(diào)到省委宣傳部工作。在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下,從一名普通干部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從那時到如今,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但我始終堅持著閱讀的習慣。當年高中及中師的同學談及我時,往往說我命好、運氣好。其實,他們不知道,是閱讀給了我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勇氣和能力,是閱讀使我有了上大學的機會,是閱讀使我從偏僻的農(nóng)村走進了省城,是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作者系省政協(xié)常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責任編輯/彭美玉)
閱讀給了我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勇氣和能力,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每天讀書50頁”。當我寫下這句話時,腦海里清晰地浮現(xiàn)出說這句話的林老師的面容。雖然他在20多年前就離開人世,但這句話卻經(jīng)常回響在我耳邊,讓我終生難忘。
中師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區(qū)中學當語文教師。那正是流行“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學生大多不愛學習。而我,一方面因為工作,需要多看書;另一方面受一位酷愛文學的同學影響,正做著青年人的文學夢,急需多看書。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本區(qū)一個公社小學的林老師。他是縣一中老三屆的高中畢業(yè)生,因為“文革”爆發(fā)而未有機會考大學。我是同一所中學新三屆的初中生,剛踏進初中門檻就遇上了“文革”。后來“復課鬧革命”讀了三年,算是高中畢業(yè)。畢業(yè)那年剛好又趕上“資產(chǎn)階級思潮回潮”,被推薦到中師學習一年,然后成為一名中學教師。
當說到讀書時,我們找到了共同的話題。他說他每天讀50頁書,在英語上要超過某某,在語文上要超過某某。他說的這兩位都是當時全縣知名的正牌大學畢業(yè)的頂尖老師。他可能在其他場所也說過類似的話,被一些人認為是狂妄自大。我當時是欽佩至極,看他信心滿滿的,沒有一點懷疑,相信他完全能夠做到。從那以后,“每天讀書50頁”這句話,就深深地刻在我腦海里。
我對照自己,感到差距很大,暗暗下決心要向他看齊。
因為家在農(nóng)村,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沒有一本藏書,就到處找書讀。那正是書籍匱乏的年代,所能讀的書十分有限。《艷陽天》、《金光大道》、《西沙兒女》,以及魯迅的作品、法家詩文,還有雜志《朝霞》、《學習與批判》成為我當時喜愛的書籍。
閱讀并非時時都充滿樂趣,有時是很無聊而辛苦的。我家住房背后就是家里的自留地,住房后對面是當?shù)刈罡叩拇笊健叻逅隆榭朔喿x的枯燥,我常站在自留地邊,面對高峰寺高聲誦讀,讓鄰居感到驚訝而怪異。
誦讀不僅提高了閱讀興趣,增強了閱讀效果,還有助于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我常常用“每天讀50頁書”檢查自己,看是否做到了。這句看似平常的話,真正要做到,確實太難。
我不知道說這話的林老師,是否堅持做到了。只知道“文革”結束后不久,他就從原來的公社小學調(diào)到了縣教育局教研室,后又調(diào)到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想,無論他是否做到,境遇的改變,已經(jīng)在事實上證明閱讀給他帶來的成效。當時,我常因做不到而懊喪,而自責,但并未放棄,它促使我養(yǎng)成了堅持閱讀的習慣。
4年后,全國恢復高考,我欣然報名參考,并有幸成為“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我的高考作文,被地區(qū)教育局選為范文,與另外7篇作文一起印發(fā)給第二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學習參考。后來,縣里常有人戲稱我為才子。
進入大學,我更加廢寢忘食地閱讀,不僅是平常的學習時間,還搭進了4年幾乎所有的周末。畢業(yè)后我留校工作,兩年后調(diào)到省委宣傳部工作。在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下,從一名普通干部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從那時到如今,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但我始終堅持著閱讀的習慣。當年高中及中師的同學談及我時,往往說我命好、運氣好。其實,他們不知道,是閱讀給了我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勇氣和能力,是閱讀使我有了上大學的機會,是閱讀使我從偏僻的農(nóng)村走進了省城,是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作者系省政協(xié)常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責任編輯/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