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凇+霍慶濤
編者按:當前,我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推進情況如何? 職能轉變中有哪些特點?在優化內設機構設置中有哪些特點?本刊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專訪。
職能職責已劃轉到位
:目前,新的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已經組建,市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正穩步推進,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能有哪些?
宋宇峰:中央和省委多次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簡稱“三定方案”)明確: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消的職責有5項;整合的職責有5項;加強的職責有6項;下放的職責有3項。目前,新組建的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承擔食品(含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以及食品綜合協調職能;負責全省藥品、醫療器械研究、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行政監督和技術監督以及化妝品監督管理。
“三定方案”對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職責調整進行了明確界定。將原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省商務廳的酒類流通食品安全監管、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原省衛生廳組織實施藥品法典、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的職責,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和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的職責,劃入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整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貴州科學院所屬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推進管辦分離,實現資源共享,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統一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支撐體系。
:在職能轉變中有怎樣的特點?
宋宇峰:這次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整合呈現了“收緊” 與“放大”的兩大特點。
“收緊”,就是把原來散落在工商、質監、衛生、商務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劃轉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使全省食品安全監管由“九龍治水”變為農業、食藥監管兩段式管理為主。目前,省局層面的職能職責已全部劃轉到位。
“放大”,就是改革后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呈現 “三放大”特點,首先是,職能放大。劃入了原屬工商的食品流通環節、商務的酒類流通、質監的食品生產環節監管職責,增加了原屬衛生的組織實施藥品法典、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職責,原屬質監的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和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職責,承擔省政府食品安全辦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現在的主要監管對象是“四品一械”: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其次,機構放大了。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省政府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由副廳級調整為正廳級,增加了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新聞宣傳與應急管理處、科技與監測處5個職能處室。再者,人員編制放大了。核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關行政編制為93名,從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轉66名行政編制;從原省衛生廳劃轉10名行政編制(含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8名行政編制);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劃轉12名行政編制;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劃轉5名行政編制,單列省紀委派駐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省監察廳派駐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察室行政編制4名。目前,省政府食安辦、省衛生廳、省質監局、省工商局人員已劃轉到位。
實現職能轉換
運行情況良好
:在機構改革運行中,如何優化內設機構設置?
宋宇峰: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管局有辦公室、政策法規處、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藥品化妝品注冊管理處(中藥民族藥監管處)、藥品化妝品生產監管處、藥品化妝品流通監管處、醫療器械監管處(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處)、新聞宣傳與應急管理處、科技與監測處、人事處(對外交流合作處)、規劃財務處等內設機構14個。
在優化內設機構設置中有三個特點,首先省局層面食品藥品監管職能設置條塊清晰、合理。在原有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基礎上增設了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對于指導全省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環節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其次保留了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對于進一步指導民族地區健康飲食、加強特色食品監管將發揮積極作用;再者省級層面職能轉換的合理性給市縣改革做了表率,緩解了市縣推進機構改革的難度。
: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運行情況怎么樣?
宋宇峰: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完全實現了職能轉換,目前,運行情況良好。一是“大意識”普遍增強。各級自覺領會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大安全”的全新定位、自覺領會建立“大機構”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全新要求、自覺領會“大治理”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全新任務;二是“大網絡”格局即將形成。目前,市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正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前,全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實現“點線面”(點,就是散落于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線,就是省、市、縣、鄉、村的監管機構或隊伍;面,就是全省一盤棋整體推進)大連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格局;三是“大協作”機制逐步完善。以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為牽引,推動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部門內部之間的協調、協作機制正逐步健全;四是監管工作的“大舉措”陸續出臺。構建食品安全監管十大體系,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正深度推進,推動食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出臺,食品各環節監管的創新機制和手段正陸續形成。
構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
新格局
:今年和今后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什么?如何有突破?
宋宇峰:第一,確立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圍繞構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格局,明確了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確保“兩個目標”、推進“四個戰役”、構建“十大體系”。
兩個目標:一是確保食品藥品安全;二是推動食品藥品產業發展。
四個戰役:一是推進監管體制改革;二是強化機制和制度建設;三是抓好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四是全面提升隊伍素質。
十大體系:一是健全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二是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三是健全食品安全執法監管體系;四是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體系;五是健全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六是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七是健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八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支撐體系;九是健全食品安全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體系;十是健全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服務支撐體系。
第二,抓了幾項重點工作的落實。一是認真抓了年度工作部署,強力推進機構改革。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相關部門職能交接會、全省推進市縣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順利實現了相關部門職能轉換,促進了市縣機構改革工作。目前,多數市州“三定方案”已經出臺。二是全面完善工作機制和制度。結合履行新職能要求,對省局機關公文運轉、工作統籌、工作指導進行了部分調整,對機關工作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對原有制度進行了廢、立、改工作,廢除制度15項、新建制度7項、修訂完善制度57項。三是全面啟動了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面鋪開。四是全力抓了職能轉換時期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分解了省政府重點工作,明確了全年1.5萬批次食品抽驗任務和6000批次藥品醫療器械抽驗任務。確保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期間人心不散、工作不亂、質量不減和食品藥品安全。
:近期重點推進的幾項工作是什么?
宋宇峰:一是進一步推進改革,落實改革任務。成立以“一把手”任組長的局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進一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和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二是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三是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十大體系建設,抓好分解細化落實工作;四是加快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加大工作力度,盡早完成建設目標,并投入使用,提高監管和服務效率;五是探索基層,特別是農村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機制和制度,竭力改變農村食品藥品安全重災區局面;六是加大指導、服務力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確保“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二五醫藥產值500億目標實現”。(責任編輯/顧海凇)
編者按:當前,我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推進情況如何? 職能轉變中有哪些特點?在優化內設機構設置中有哪些特點?本刊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專訪。
職能職責已劃轉到位
:目前,新的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已經組建,市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正穩步推進,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能有哪些?
宋宇峰:中央和省委多次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簡稱“三定方案”)明確: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消的職責有5項;整合的職責有5項;加強的職責有6項;下放的職責有3項。目前,新組建的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承擔食品(含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以及食品綜合協調職能;負責全省藥品、醫療器械研究、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行政監督和技術監督以及化妝品監督管理。
“三定方案”對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職責調整進行了明確界定。將原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省商務廳的酒類流通食品安全監管、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原省衛生廳組織實施藥品法典、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的職責,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和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的職責,劃入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整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貴州科學院所屬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推進管辦分離,實現資源共享,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統一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支撐體系。
:在職能轉變中有怎樣的特點?
宋宇峰:這次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整合呈現了“收緊” 與“放大”的兩大特點。
“收緊”,就是把原來散落在工商、質監、衛生、商務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劃轉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使全省食品安全監管由“九龍治水”變為農業、食藥監管兩段式管理為主。目前,省局層面的職能職責已全部劃轉到位。
“放大”,就是改革后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呈現 “三放大”特點,首先是,職能放大。劃入了原屬工商的食品流通環節、商務的酒類流通、質監的食品生產環節監管職責,增加了原屬衛生的組織實施藥品法典、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職責,原屬質監的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和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職責,承擔省政府食品安全辦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現在的主要監管對象是“四品一械”: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其次,機構放大了。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省政府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由副廳級調整為正廳級,增加了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新聞宣傳與應急管理處、科技與監測處5個職能處室。再者,人員編制放大了。核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關行政編制為93名,從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轉66名行政編制;從原省衛生廳劃轉10名行政編制(含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8名行政編制);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劃轉12名行政編制;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劃轉5名行政編制,單列省紀委派駐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省監察廳派駐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察室行政編制4名。目前,省政府食安辦、省衛生廳、省質監局、省工商局人員已劃轉到位。
實現職能轉換
運行情況良好
:在機構改革運行中,如何優化內設機構設置?
宋宇峰: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管局有辦公室、政策法規處、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藥品化妝品注冊管理處(中藥民族藥監管處)、藥品化妝品生產監管處、藥品化妝品流通監管處、醫療器械監管處(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處)、新聞宣傳與應急管理處、科技與監測處、人事處(對外交流合作處)、規劃財務處等內設機構14個。
在優化內設機構設置中有三個特點,首先省局層面食品藥品監管職能設置條塊清晰、合理。在原有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基礎上增設了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對于指導全省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環節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其次保留了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對于進一步指導民族地區健康飲食、加強特色食品監管將發揮積極作用;再者省級層面職能轉換的合理性給市縣改革做了表率,緩解了市縣推進機構改革的難度。
: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運行情況怎么樣?
宋宇峰: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完全實現了職能轉換,目前,運行情況良好。一是“大意識”普遍增強。各級自覺領會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大安全”的全新定位、自覺領會建立“大機構”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全新要求、自覺領會“大治理”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全新任務;二是“大網絡”格局即將形成。目前,市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正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前,全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實現“點線面”(點,就是散落于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線,就是省、市、縣、鄉、村的監管機構或隊伍;面,就是全省一盤棋整體推進)大連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格局;三是“大協作”機制逐步完善。以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為牽引,推動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部門內部之間的協調、協作機制正逐步健全;四是監管工作的“大舉措”陸續出臺。構建食品安全監管十大體系,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正深度推進,推動食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出臺,食品各環節監管的創新機制和手段正陸續形成。
構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
新格局
:今年和今后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什么?如何有突破?
宋宇峰:第一,確立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圍繞構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格局,明確了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確保“兩個目標”、推進“四個戰役”、構建“十大體系”。
兩個目標:一是確保食品藥品安全;二是推動食品藥品產業發展。
四個戰役:一是推進監管體制改革;二是強化機制和制度建設;三是抓好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四是全面提升隊伍素質。
十大體系:一是健全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二是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三是健全食品安全執法監管體系;四是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體系;五是健全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六是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七是健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八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支撐體系;九是健全食品安全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體系;十是健全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服務支撐體系。
第二,抓了幾項重點工作的落實。一是認真抓了年度工作部署,強力推進機構改革。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相關部門職能交接會、全省推進市縣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順利實現了相關部門職能轉換,促進了市縣機構改革工作。目前,多數市州“三定方案”已經出臺。二是全面完善工作機制和制度。結合履行新職能要求,對省局機關公文運轉、工作統籌、工作指導進行了部分調整,對機關工作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對原有制度進行了廢、立、改工作,廢除制度15項、新建制度7項、修訂完善制度57項。三是全面啟動了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面鋪開。四是全力抓了職能轉換時期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分解了省政府重點工作,明確了全年1.5萬批次食品抽驗任務和6000批次藥品醫療器械抽驗任務。確保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期間人心不散、工作不亂、質量不減和食品藥品安全。
:近期重點推進的幾項工作是什么?
宋宇峰:一是進一步推進改革,落實改革任務。成立以“一把手”任組長的局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進一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和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二是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三是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十大體系建設,抓好分解細化落實工作;四是加快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加大工作力度,盡早完成建設目標,并投入使用,提高監管和服務效率;五是探索基層,特別是農村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機制和制度,竭力改變農村食品藥品安全重災區局面;六是加大指導、服務力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確保“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二五醫藥產值500億目標實現”。(責任編輯/顧海凇)
編者按:當前,我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推進情況如何? 職能轉變中有哪些特點?在優化內設機構設置中有哪些特點?本刊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專訪。
職能職責已劃轉到位
:目前,新的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已經組建,市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正穩步推進,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能有哪些?
宋宇峰:中央和省委多次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簡稱“三定方案”)明確: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消的職責有5項;整合的職責有5項;加強的職責有6項;下放的職責有3項。目前,新組建的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承擔食品(含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以及食品綜合協調職能;負責全省藥品、醫療器械研究、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行政監督和技術監督以及化妝品監督管理。
“三定方案”對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職責調整進行了明確界定。將原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省商務廳的酒類流通食品安全監管、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原省衛生廳組織實施藥品法典、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的職責,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和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的職責,劃入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整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貴州科學院所屬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推進管辦分離,實現資源共享,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統一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支撐體系。
:在職能轉變中有怎樣的特點?
宋宇峰:這次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整合呈現了“收緊” 與“放大”的兩大特點。
“收緊”,就是把原來散落在工商、質監、衛生、商務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劃轉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使全省食品安全監管由“九龍治水”變為農業、食藥監管兩段式管理為主。目前,省局層面的職能職責已全部劃轉到位。
“放大”,就是改革后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呈現 “三放大”特點,首先是,職能放大。劃入了原屬工商的食品流通環節、商務的酒類流通、質監的食品生產環節監管職責,增加了原屬衛生的組織實施藥品法典、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職責,原屬質監的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和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職責,承擔省政府食品安全辦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現在的主要監管對象是“四品一械”: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其次,機構放大了。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省政府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由副廳級調整為正廳級,增加了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新聞宣傳與應急管理處、科技與監測處5個職能處室。再者,人員編制放大了。核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關行政編制為93名,從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轉66名行政編制;從原省衛生廳劃轉10名行政編制(含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8名行政編制);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劃轉12名行政編制;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劃轉5名行政編制,單列省紀委派駐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省監察廳派駐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察室行政編制4名。目前,省政府食安辦、省衛生廳、省質監局、省工商局人員已劃轉到位。
實現職能轉換
運行情況良好
:在機構改革運行中,如何優化內設機構設置?
宋宇峰: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管局有辦公室、政策法規處、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藥品化妝品注冊管理處(中藥民族藥監管處)、藥品化妝品生產監管處、藥品化妝品流通監管處、醫療器械監管處(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處)、新聞宣傳與應急管理處、科技與監測處、人事處(對外交流合作處)、規劃財務處等內設機構14個。
在優化內設機構設置中有三個特點,首先省局層面食品藥品監管職能設置條塊清晰、合理。在原有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基礎上增設了食品綜合協調處、食品生產監管處、食品流通監管處,對于指導全省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環節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其次保留了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對于進一步指導民族地區健康飲食、加強特色食品監管將發揮積極作用;再者省級層面職能轉換的合理性給市縣改革做了表率,緩解了市縣推進機構改革的難度。
: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運行情況怎么樣?
宋宇峰: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完全實現了職能轉換,目前,運行情況良好。一是“大意識”普遍增強。各級自覺領會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大安全”的全新定位、自覺領會建立“大機構”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全新要求、自覺領會“大治理”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全新任務;二是“大網絡”格局即將形成。目前,市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正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前,全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實現“點線面”(點,就是散落于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線,就是省、市、縣、鄉、村的監管機構或隊伍;面,就是全省一盤棋整體推進)大連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格局;三是“大協作”機制逐步完善。以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為牽引,推動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部門內部之間的協調、協作機制正逐步健全;四是監管工作的“大舉措”陸續出臺。構建食品安全監管十大體系,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正深度推進,推動食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出臺,食品各環節監管的創新機制和手段正陸續形成。
構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
新格局
:今年和今后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什么?如何有突破?
宋宇峰:第一,確立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圍繞構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格局,明確了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確保“兩個目標”、推進“四個戰役”、構建“十大體系”。
兩個目標:一是確保食品藥品安全;二是推動食品藥品產業發展。
四個戰役:一是推進監管體制改革;二是強化機制和制度建設;三是抓好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四是全面提升隊伍素質。
十大體系:一是健全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二是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三是健全食品安全執法監管體系;四是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體系;五是健全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六是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七是健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八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支撐體系;九是健全食品安全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體系;十是健全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服務支撐體系。
第二,抓了幾項重點工作的落實。一是認真抓了年度工作部署,強力推進機構改革。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相關部門職能交接會、全省推進市縣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順利實現了相關部門職能轉換,促進了市縣機構改革工作。目前,多數市州“三定方案”已經出臺。二是全面完善工作機制和制度。結合履行新職能要求,對省局機關公文運轉、工作統籌、工作指導進行了部分調整,對機關工作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對原有制度進行了廢、立、改工作,廢除制度15項、新建制度7項、修訂完善制度57項。三是全面啟動了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面鋪開。四是全力抓了職能轉換時期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分解了省政府重點工作,明確了全年1.5萬批次食品抽驗任務和6000批次藥品醫療器械抽驗任務。確保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期間人心不散、工作不亂、質量不減和食品藥品安全。
:近期重點推進的幾項工作是什么?
宋宇峰:一是進一步推進改革,落實改革任務。成立以“一把手”任組長的局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進一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和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二是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三是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十大體系建設,抓好分解細化落實工作;四是加快食品安全云平臺建設。加大工作力度,盡早完成建設目標,并投入使用,提高監管和服務效率;五是探索基層,特別是農村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機制和制度,竭力改變農村食品藥品安全重災區局面;六是加大指導、服務力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確保“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二五醫藥產值500億目標實現”。(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