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韜+岳振
2014年6月26日,以“治理現代化與文明的跨越”為主題的首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貴陽市云巖區“黨建品牌催生聚合效應”入選“中國治理創新100佳經驗”之“10佳黨建經驗”。
近年來,貴陽市云巖區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引入品牌戰略理念,通過“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的創建,實現了現代組織管理與資源集約利用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水平,優化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管理模式,聚合了發展資源,有效地突破了當前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領域中黨組織管理難、黨建工作積極性不高和黨建專業化人才隊伍缺乏三大瓶頸,進一步激發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活力。
充實黨建服務內容
云巖區在推進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中,圍繞“非公和社會組織需要什么,黨建平臺能為非公和社會組織提供什么”這兩個問題,立足區情實際,制定了以非公和社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攜手并進,實現自身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和諧共生為目標的品牌定位策略,全力打造“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
在具體實踐中,云巖區將服務作為品牌推廣和提升的重要內容,立足非公和社會組織實際需求,先后推出了“駐點式”、“菜單式”和“文化式”服務。
建立區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機制,組建22個重大項目服務工作隊,圍繞39個重大項目建設進行駐點服務。明確區直部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聯系點30個,分批次累計派駐67名黨員干部到非公企業掛職,定期開展服務和指導,幫助非公和社會組織解決自身發展和開展黨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這是駐點式服務。
菜單式服務的內容是,針對“創業型”企業,重點提供證照辦理、政策咨詢、市場信息、矛盾調解等基礎服務,先后開辦了納稅人講堂,各類政策法規培訓班、企業經營管理培訓班,在工商辦事大廳開辟了證照辦理綠色通道;針對“發展型”企業,重點以拓寬融資渠道、項目資金申報等服務為主,搭建了“非公發展交流平臺”,開展了“服務發展項目簽約”活動,其中由區統戰部和工商聯協助市西商會創建的“銀企協作”平臺,已面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累計53億元。
文化式服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通過舉辦以“黨建同心,發展同行”為主題的各類大型活動,進一步促進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相互之間的交流,另外是針對“龍頭型”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形象宣傳策劃、媒體資源運作等高端服務,先后建成了集交流、學習、政策信息獲取等功能為一體的非公黨建之家,幫助非公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明星黨員評選”等活動。
構建行業價值體系
非公和社會組織人員流動性大,黨員隊伍不穩定,黨的活動較難達到共同參與的目標,活動載體設計也難以滿足成員的不同需求,組織管理較為松散,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云巖區借鑒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黨組織運行管理的優勢,創建了行業統籌的組建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了同類行業不同企業、個體工商戶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行政主管部門的介入,在有效加強行業監管的同時,也強化了上級黨委對非公黨組織和黨員的管理。
由云巖區衛生監督局、延中社區黨委聯手組建的全市第一家以餐飲行業成員為主體的“飛山街飲食一條街黨支部”,在組建后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就有12名“隱形”黨員亮出了身份,20余名流動黨員轉接了組織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特色菜系交流、餐飲行業經營管理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將優秀的飲食文化、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在成員單位中進行推廣,促進了行業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筑共建為理念的行業共同價值體系,其關鍵就在于,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能促使管理對象對開展黨建工作給予重視,而推動行業共同發展的活動載體,又促成了組織內各成員單位形成共同愿景。
云巖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機關黨委以對個體工商戶的行政管理權限為依托,組建云巖區個體私營協會黨組織,伴隨著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該局以地域為單位,通過在個體私營協會增設18個協會分會,并同步組建黨支部,將黨的工作覆蓋至轄區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效解決了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黨組織組建難、黨建工作覆蓋難的問題。在云巖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機關黨委的領導下,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得到有力推進,其下轄的個體私營協會黨總支共建立黨支部30個,其中社會組織黨組織18個,非公黨組織12個,黨員169名。
針對一些非公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性不強、發揮作用不夠、黨員服務社會和服務群眾意識不高、黨的基本制度貫徹執行不力等實際情況,云巖區以非公和社會組織自身文化建設、社會形象樹立為抓手,創建了由國稅、地稅、工商、社區黨委共同參與的黨員誠信經營“四方聯動”評價體系,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和對黨員的評議,實行誠信經營一票否決制。
通過與社區黨委共同創建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愛心驛站”服務平臺,將服務社區群眾的成效作為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重要依據和年度黨員評議的重要依據,由社區黨委、社區群眾進行評價。
廣泛合作聚合資源
現就職于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的車雅婧,是貴州財經大學首批到“云巖區大學生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踐基地”實踐鍛煉的大學生黨員。在實習期間,車雅婧先后參與了企業黨建活動陣地建設、黨內統計、黨員發展等工作,出色的工作成績讓她在畢業前就收到了企業遞來的“橄欖枝”,與企業簽定了正式用工合同。
“云巖區委組織部所建立的這個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就業拓寬了渠道,增強了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貴州財經大學投資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治航如是說。
云巖區率先在全省建立大學生黨員專職黨建人才引進機制,加強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與轄區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與貴州財經大學攜手,創建“大學生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踐基地”。通過專業培訓、測試和雙向選擇,從大學生黨員中選派專職黨建指導員進駐非公和社會組織開展指導和就業實習,既加強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又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全新就業渠道。
以加強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在黨建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為目標,云巖區開展了以行業相近為原則的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聯姻”活動。
2013年5月,云巖區市西商會黨委與貴陽黔陽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云巖區田田外語學校黨總支與貴陽春風學校黨支部、云巖區金關鋼材商會黨總支與貴陽集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等6家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分別結成三個“聯姻”對子,在黨建和其他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
活動中,金關鋼材商會黨總支先后幫助貴陽集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完善了黨員發展、“三會一課”等一系列基本制度,使其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化;市西商會黨委以加強會員道德修養,樹立誠信經營意識,利用貴陽黔陽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道德教育基地的優勢,先后與聯姻單位共同舉辦了5期道德講堂,培訓非公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1500余人次。
在云巖區“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所產生的輻射和凝聚效應下,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五新創優”、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非公黨建三平臺”、貴州拾禾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店長黨員制”、云巖區市西商會“黨員三帶頭,致富三不忘”、云巖區田田外語學校“三爭三帶三促進”、云巖區金關鋼材商會“四比四創”、貴陽市豐航學校“三心服務”等一批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子品牌先后創建。
目前,以紫林庵、噴水池、大西門、大十字為核心的“非公黨建先鋒圈”,以北京路、大營坡、新添大道和頭橋、三橋、金陽為主線的“非公黨建先鋒帶”,以三馬片區為集群的“非公黨建先鋒群”正逐步形成。非公和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全區非公經濟財政貢獻率達到97%以上,促進區域經濟不斷提升。(陳恩韜系云巖區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責任編輯/岳振)
充實服務內容、構建共同價值、聚合行業資源,為云巖區“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非公黨建品牌注入強大活力。
2014年6月26日,以“治理現代化與文明的跨越”為主題的首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貴陽市云巖區“黨建品牌催生聚合效應”入選“中國治理創新100佳經驗”之“10佳黨建經驗”。
近年來,貴陽市云巖區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引入品牌戰略理念,通過“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的創建,實現了現代組織管理與資源集約利用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水平,優化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管理模式,聚合了發展資源,有效地突破了當前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領域中黨組織管理難、黨建工作積極性不高和黨建專業化人才隊伍缺乏三大瓶頸,進一步激發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活力。
充實黨建服務內容
云巖區在推進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中,圍繞“非公和社會組織需要什么,黨建平臺能為非公和社會組織提供什么”這兩個問題,立足區情實際,制定了以非公和社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攜手并進,實現自身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和諧共生為目標的品牌定位策略,全力打造“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
在具體實踐中,云巖區將服務作為品牌推廣和提升的重要內容,立足非公和社會組織實際需求,先后推出了“駐點式”、“菜單式”和“文化式”服務。
建立區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機制,組建22個重大項目服務工作隊,圍繞39個重大項目建設進行駐點服務。明確區直部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聯系點30個,分批次累計派駐67名黨員干部到非公企業掛職,定期開展服務和指導,幫助非公和社會組織解決自身發展和開展黨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這是駐點式服務。
菜單式服務的內容是,針對“創業型”企業,重點提供證照辦理、政策咨詢、市場信息、矛盾調解等基礎服務,先后開辦了納稅人講堂,各類政策法規培訓班、企業經營管理培訓班,在工商辦事大廳開辟了證照辦理綠色通道;針對“發展型”企業,重點以拓寬融資渠道、項目資金申報等服務為主,搭建了“非公發展交流平臺”,開展了“服務發展項目簽約”活動,其中由區統戰部和工商聯協助市西商會創建的“銀企協作”平臺,已面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累計53億元。
文化式服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通過舉辦以“黨建同心,發展同行”為主題的各類大型活動,進一步促進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相互之間的交流,另外是針對“龍頭型”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形象宣傳策劃、媒體資源運作等高端服務,先后建成了集交流、學習、政策信息獲取等功能為一體的非公黨建之家,幫助非公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明星黨員評選”等活動。
構建行業價值體系
非公和社會組織人員流動性大,黨員隊伍不穩定,黨的活動較難達到共同參與的目標,活動載體設計也難以滿足成員的不同需求,組織管理較為松散,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云巖區借鑒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黨組織運行管理的優勢,創建了行業統籌的組建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了同類行業不同企業、個體工商戶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行政主管部門的介入,在有效加強行業監管的同時,也強化了上級黨委對非公黨組織和黨員的管理。
由云巖區衛生監督局、延中社區黨委聯手組建的全市第一家以餐飲行業成員為主體的“飛山街飲食一條街黨支部”,在組建后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就有12名“隱形”黨員亮出了身份,20余名流動黨員轉接了組織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特色菜系交流、餐飲行業經營管理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將優秀的飲食文化、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在成員單位中進行推廣,促進了行業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筑共建為理念的行業共同價值體系,其關鍵就在于,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能促使管理對象對開展黨建工作給予重視,而推動行業共同發展的活動載體,又促成了組織內各成員單位形成共同愿景。
云巖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機關黨委以對個體工商戶的行政管理權限為依托,組建云巖區個體私營協會黨組織,伴隨著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該局以地域為單位,通過在個體私營協會增設18個協會分會,并同步組建黨支部,將黨的工作覆蓋至轄區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效解決了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黨組織組建難、黨建工作覆蓋難的問題。在云巖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機關黨委的領導下,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得到有力推進,其下轄的個體私營協會黨總支共建立黨支部30個,其中社會組織黨組織18個,非公黨組織12個,黨員169名。
針對一些非公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性不強、發揮作用不夠、黨員服務社會和服務群眾意識不高、黨的基本制度貫徹執行不力等實際情況,云巖區以非公和社會組織自身文化建設、社會形象樹立為抓手,創建了由國稅、地稅、工商、社區黨委共同參與的黨員誠信經營“四方聯動”評價體系,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和對黨員的評議,實行誠信經營一票否決制。
通過與社區黨委共同創建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愛心驛站”服務平臺,將服務社區群眾的成效作為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重要依據和年度黨員評議的重要依據,由社區黨委、社區群眾進行評價。
廣泛合作聚合資源
現就職于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的車雅婧,是貴州財經大學首批到“云巖區大學生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踐基地”實踐鍛煉的大學生黨員。在實習期間,車雅婧先后參與了企業黨建活動陣地建設、黨內統計、黨員發展等工作,出色的工作成績讓她在畢業前就收到了企業遞來的“橄欖枝”,與企業簽定了正式用工合同。
“云巖區委組織部所建立的這個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就業拓寬了渠道,增強了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貴州財經大學投資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治航如是說。
云巖區率先在全省建立大學生黨員專職黨建人才引進機制,加強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與轄區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與貴州財經大學攜手,創建“大學生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踐基地”。通過專業培訓、測試和雙向選擇,從大學生黨員中選派專職黨建指導員進駐非公和社會組織開展指導和就業實習,既加強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又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全新就業渠道。
以加強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在黨建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為目標,云巖區開展了以行業相近為原則的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聯姻”活動。
2013年5月,云巖區市西商會黨委與貴陽黔陽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云巖區田田外語學校黨總支與貴陽春風學校黨支部、云巖區金關鋼材商會黨總支與貴陽集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等6家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分別結成三個“聯姻”對子,在黨建和其他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
活動中,金關鋼材商會黨總支先后幫助貴陽集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完善了黨員發展、“三會一課”等一系列基本制度,使其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化;市西商會黨委以加強會員道德修養,樹立誠信經營意識,利用貴陽黔陽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道德教育基地的優勢,先后與聯姻單位共同舉辦了5期道德講堂,培訓非公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1500余人次。
在云巖區“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所產生的輻射和凝聚效應下,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五新創優”、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非公黨建三平臺”、貴州拾禾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店長黨員制”、云巖區市西商會“黨員三帶頭,致富三不忘”、云巖區田田外語學校“三爭三帶三促進”、云巖區金關鋼材商會“四比四創”、貴陽市豐航學校“三心服務”等一批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子品牌先后創建。
目前,以紫林庵、噴水池、大西門、大十字為核心的“非公黨建先鋒圈”,以北京路、大營坡、新添大道和頭橋、三橋、金陽為主線的“非公黨建先鋒帶”,以三馬片區為集群的“非公黨建先鋒群”正逐步形成。非公和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全區非公經濟財政貢獻率達到97%以上,促進區域經濟不斷提升。(陳恩韜系云巖區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責任編輯/岳振)
充實服務內容、構建共同價值、聚合行業資源,為云巖區“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非公黨建品牌注入強大活力。
2014年6月26日,以“治理現代化與文明的跨越”為主題的首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貴陽市云巖區“黨建品牌催生聚合效應”入選“中國治理創新100佳經驗”之“10佳黨建經驗”。
近年來,貴陽市云巖區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引入品牌戰略理念,通過“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的創建,實現了現代組織管理與資源集約利用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水平,優化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管理模式,聚合了發展資源,有效地突破了當前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領域中黨組織管理難、黨建工作積極性不高和黨建專業化人才隊伍缺乏三大瓶頸,進一步激發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活力。
充實黨建服務內容
云巖區在推進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中,圍繞“非公和社會組織需要什么,黨建平臺能為非公和社會組織提供什么”這兩個問題,立足區情實際,制定了以非公和社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攜手并進,實現自身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和諧共生為目標的品牌定位策略,全力打造“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
在具體實踐中,云巖區將服務作為品牌推廣和提升的重要內容,立足非公和社會組織實際需求,先后推出了“駐點式”、“菜單式”和“文化式”服務。
建立區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機制,組建22個重大項目服務工作隊,圍繞39個重大項目建設進行駐點服務。明確區直部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聯系點30個,分批次累計派駐67名黨員干部到非公企業掛職,定期開展服務和指導,幫助非公和社會組織解決自身發展和開展黨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這是駐點式服務。
菜單式服務的內容是,針對“創業型”企業,重點提供證照辦理、政策咨詢、市場信息、矛盾調解等基礎服務,先后開辦了納稅人講堂,各類政策法規培訓班、企業經營管理培訓班,在工商辦事大廳開辟了證照辦理綠色通道;針對“發展型”企業,重點以拓寬融資渠道、項目資金申報等服務為主,搭建了“非公發展交流平臺”,開展了“服務發展項目簽約”活動,其中由區統戰部和工商聯協助市西商會創建的“銀企協作”平臺,已面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累計53億元。
文化式服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通過舉辦以“黨建同心,發展同行”為主題的各類大型活動,進一步促進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相互之間的交流,另外是針對“龍頭型”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形象宣傳策劃、媒體資源運作等高端服務,先后建成了集交流、學習、政策信息獲取等功能為一體的非公黨建之家,幫助非公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明星黨員評選”等活動。
構建行業價值體系
非公和社會組織人員流動性大,黨員隊伍不穩定,黨的活動較難達到共同參與的目標,活動載體設計也難以滿足成員的不同需求,組織管理較為松散,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云巖區借鑒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黨組織運行管理的優勢,創建了行業統籌的組建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了同類行業不同企業、個體工商戶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行政主管部門的介入,在有效加強行業監管的同時,也強化了上級黨委對非公黨組織和黨員的管理。
由云巖區衛生監督局、延中社區黨委聯手組建的全市第一家以餐飲行業成員為主體的“飛山街飲食一條街黨支部”,在組建后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就有12名“隱形”黨員亮出了身份,20余名流動黨員轉接了組織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特色菜系交流、餐飲行業經營管理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將優秀的飲食文化、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在成員單位中進行推廣,促進了行業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筑共建為理念的行業共同價值體系,其關鍵就在于,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能促使管理對象對開展黨建工作給予重視,而推動行業共同發展的活動載體,又促成了組織內各成員單位形成共同愿景。
云巖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機關黨委以對個體工商戶的行政管理權限為依托,組建云巖區個體私營協會黨組織,伴隨著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該局以地域為單位,通過在個體私營協會增設18個協會分會,并同步組建黨支部,將黨的工作覆蓋至轄區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效解決了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黨組織組建難、黨建工作覆蓋難的問題。在云巖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機關黨委的領導下,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得到有力推進,其下轄的個體私營協會黨總支共建立黨支部30個,其中社會組織黨組織18個,非公黨組織12個,黨員169名。
針對一些非公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性不強、發揮作用不夠、黨員服務社會和服務群眾意識不高、黨的基本制度貫徹執行不力等實際情況,云巖區以非公和社會組織自身文化建設、社會形象樹立為抓手,創建了由國稅、地稅、工商、社區黨委共同參與的黨員誠信經營“四方聯動”評價體系,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和對黨員的評議,實行誠信經營一票否決制。
通過與社區黨委共同創建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愛心驛站”服務平臺,將服務社區群眾的成效作為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重要依據和年度黨員評議的重要依據,由社區黨委、社區群眾進行評價。
廣泛合作聚合資源
現就職于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的車雅婧,是貴州財經大學首批到“云巖區大學生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踐基地”實踐鍛煉的大學生黨員。在實習期間,車雅婧先后參與了企業黨建活動陣地建設、黨內統計、黨員發展等工作,出色的工作成績讓她在畢業前就收到了企業遞來的“橄欖枝”,與企業簽定了正式用工合同。
“云巖區委組織部所建立的這個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就業拓寬了渠道,增強了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貴州財經大學投資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治航如是說。
云巖區率先在全省建立大學生黨員專職黨建人才引進機制,加強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與轄區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與貴州財經大學攜手,創建“大學生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踐基地”。通過專業培訓、測試和雙向選擇,從大學生黨員中選派專職黨建指導員進駐非公和社會組織開展指導和就業實習,既加強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又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全新就業渠道。
以加強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在黨建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為目標,云巖區開展了以行業相近為原則的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聯姻”活動。
2013年5月,云巖區市西商會黨委與貴陽黔陽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云巖區田田外語學校黨總支與貴陽春風學校黨支部、云巖區金關鋼材商會黨總支與貴陽集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等6家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分別結成三個“聯姻”對子,在黨建和其他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
活動中,金關鋼材商會黨總支先后幫助貴陽集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完善了黨員發展、“三會一課”等一系列基本制度,使其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化;市西商會黨委以加強會員道德修養,樹立誠信經營意識,利用貴陽黔陽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道德教育基地的優勢,先后與聯姻單位共同舉辦了5期道德講堂,培訓非公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1500余人次。
在云巖區“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這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所產生的輻射和凝聚效應下,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五新創優”、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非公黨建三平臺”、貴州拾禾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店長黨員制”、云巖區市西商會“黨員三帶頭,致富三不忘”、云巖區田田外語學校“三爭三帶三促進”、云巖區金關鋼材商會“四比四創”、貴陽市豐航學校“三心服務”等一批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子品牌先后創建。
目前,以紫林庵、噴水池、大西門、大十字為核心的“非公黨建先鋒圈”,以北京路、大營坡、新添大道和頭橋、三橋、金陽為主線的“非公黨建先鋒帶”,以三馬片區為集群的“非公黨建先鋒群”正逐步形成。非公和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全區非公經濟財政貢獻率達到97%以上,促進區域經濟不斷提升。(陳恩韜系云巖區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責任編輯/岳振)
充實服務內容、構建共同價值、聚合行業資源,為云巖區“黨建同心、發展同行”非公黨建品牌注入強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