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振華 卜秀麗 王功國 王均動
【摘要】 目的 探討經椎弓根傷椎植骨與傷椎置釘及單純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臨床效果差異。方法 1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隨機抽樣方法分為A、B和C三組, 每組60例, 分別采用單純短節段固定, 傷椎置釘及椎弓根傷椎植骨治療;比較三組患者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手術前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日本整形外科學腰椎疾患治療成績(JOA)評分等。結果 B、C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顯著優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C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C兩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均顯著優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C兩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單純短節段和經椎弓根傷椎植骨短節段固定治療, 傷椎置釘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手術具有操作簡便, 微創等優點, 有助于改善固定穩定程度, 避免術后矯正角度過度丟失, 并提高腰椎活動功能。
【關鍵詞】 經椎弓根傷椎植骨;傷椎置釘;短節段固定;胸腰段骨折
胸腰段骨折臨床常規采用后路切開內固定治療[1], 但手術方式較多, 不同術式間治療效果存在爭議, 國內相關報道較少。本次研究選取胸腰段骨折患者180例, 分別采用單純短節段固定, 傷椎置釘及椎弓根傷椎植骨治療, 比較三組患者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手術前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等, 探討不同術式用于胸腰段骨折臨床療效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180例, 以隨機抽樣方法分為A、B和C三組, 每組60例;入選患者均為單一椎體骨折, 無明顯神經損傷表現。A組男43例, 女17例, 年齡25~63歲, 平均年齡(35.12±6.74)歲, 接受手術平均時間(37.44±5.86)h;B組男45例, 女15例, 年齡24~ 64歲, 平均年齡(35.40±6.78)歲, 接受手術平均時間(37.52±5.89)h ;C組男46例, 女14例, 年齡23~ 65歲, 平均年齡(35.41±6.81)歲, 接受手術平均時間(37.52±5.96)h;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影像學輔助定位下行后路切開內固定治療;A組患者采用跨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 在損傷椎體鄰位椎體處行撐開復位;B組患者采用傷椎置釘內固定治療, 首先放置椎弓根螺釘于損傷椎體上下位鄰近椎體, 再于骨折部位放置, 以該處支撐擴大復位;C組患者則采用經椎弓根傷椎植骨內固定, 即撐開復位損傷椎體鄰位椎體后, 給予損傷椎體人工植骨[1, 2]。
1. 3 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②傷椎前緣高度比計算公式為傷椎前緣高度與上鄰位椎體前緣高度和下鄰位椎體前緣高度總和平均數比值[2];③Cobb矢狀面角度計算為損傷椎體上下位椎體終板垂直延長線交角[3];④術后腰椎功能評價依據《日本整形外科學腰椎疾患治療成績評分表》[4], 包括上、下肢運動功能及進食等。
1. 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分析軟件分別采用Epidata3.02和 SPSS16.0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學方法采用SNK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A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68.12±33.74)min, (425.46±41.60)ml;B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31.07±28.19)min, (345.61±27.15)ml;C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26.86±26.82)min, (337.14±26.84)ml;B、C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顯著優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C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 2 三組患者手術前后傷椎前緣高度比和腰椎疾患療效評分比較 A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分別為(86.84±9.35)%, (11.49±1.55)°, (26.84±5.35)分;B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分別為(92.26±10.77)%, (4.26±0.67)°, (29.26±5.77)分;C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分別為(90.15±9.26)%, (5.75±0.74)°, (29.15±4.56)分;B、C兩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均顯著優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C兩組患者術后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矢狀面角度及JOA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3 討論
傳統胸腰段骨折一般行單純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 主要治療機制為放置椎弓根螺釘于損傷椎體鄰位椎體, 行縱向撐開復位, 同時依靠周圍韌帶夾固作用來恢復椎體原有高度、外形[5, 6]。研究顯示, 單純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具有手術耗時少, 術中創傷小, 適用于手術創傷耐受性較低者[7]。但近年來有關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預后差, 矯正丟失率高的報道增多[8, 9], 臨床應用受限。而經椎弓根傷椎植骨短節段內固定術式在單純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式上發展而來, 有助于降低術后矯正丟失風險, 但考慮到植骨不充分或骨折不愈等問題, 其遠期再行內固定治療率約為30%~40%[10]。而傷椎置釘短節段內固定術與其他兩種術式相比優勢明顯, 通過置入三根螺釘, 一方面可顯著降低或避免內固定治療可能誘發的懸掛效應, 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增強損傷椎體固定效果, 促進脊柱原有椎體序列恢復, 減少內固定治療存在的交界震動效應[11, 12]。
綜上所述, 相較于單純短節段和經椎弓根傷椎植骨短節段固定治療, 傷椎置釘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具有手術操作簡便, 微創等優點, 有助于改善固定穩定程度, 避免術后矯正角度過度丟失, 并提高腰椎活動功能。
參考文獻
[1] 劉濤.后路減壓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碎裂性骨折35例.西部醫學, 2011, 23 (8):1477.
[2] 謝學義, 李金生, 吉趙勇, 等.后路短節段固定結合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段骨折.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2, 14(4):357-359.
[3] 葉啟彬, 邱貴興.脊柱外科新手術.第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1:79.
[4] 黃文哲, 夏玉萍.后路短節段固定結合傷椎固定經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段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22):4488-4489.
[5] 關驊.關注胸腰脊柱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0, 20(9):705-706.
[6] 黃南翔, 劉清毅, 林宏, 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內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西部醫學, 2012, 24(4): 667-669.
[7] 林家鐘, 李亮, 王新家, 等.后路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時行植骨融合的系統評價.循證醫學, 2010, 10(3):218-224.
[8] Dai LY, Jiang LS, Jiang SD. Posterior short-segment fixation with or without fusion for thoracohmbar burst fractures: a five to seven-yea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7): 1033-1041.
[9] 黃平, 王丹, 蔣欣浩, 等.胸腰椎骨折椎弓螺釘內固定失敗的原因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 18(2):799-800.
[10] 譚家昌, 徐鴻育, 楊有猛, 等.傷椎置釘與跨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比較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9, 17(14):1094-1096.
[11] 張建, 劉建, 秦入結, 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釘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療效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1, 13(8):48-50.
[12] 譚磊, 任志富, 張力, 等.經椎弓根撬撥結合脊柱撐開復位器加植骨成形術治療中青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創傷外科雜志, 2010, 12(5):452-453.
[收稿日期:2014-04-29]
綜上所述, 相較于單純短節段和經椎弓根傷椎植骨短節段固定治療, 傷椎置釘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具有手術操作簡便, 微創等優點, 有助于改善固定穩定程度, 避免術后矯正角度過度丟失, 并提高腰椎活動功能。
參考文獻
[1] 劉濤.后路減壓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碎裂性骨折35例.西部醫學, 2011, 23 (8):1477.
[2] 謝學義, 李金生, 吉趙勇, 等.后路短節段固定結合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段骨折.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2, 14(4):357-359.
[3] 葉啟彬, 邱貴興.脊柱外科新手術.第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1:79.
[4] 黃文哲, 夏玉萍.后路短節段固定結合傷椎固定經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段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22):4488-4489.
[5] 關驊.關注胸腰脊柱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0, 20(9):705-706.
[6] 黃南翔, 劉清毅, 林宏, 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內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西部醫學, 2012, 24(4): 667-669.
[7] 林家鐘, 李亮, 王新家, 等.后路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時行植骨融合的系統評價.循證醫學, 2010, 10(3):218-224.
[8] Dai LY, Jiang LS, Jiang SD. Posterior short-segment fixation with or without fusion for thoracohmbar burst fractures: a five to seven-yea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7): 1033-1041.
[9] 黃平, 王丹, 蔣欣浩, 等.胸腰椎骨折椎弓螺釘內固定失敗的原因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 18(2):799-800.
[10] 譚家昌, 徐鴻育, 楊有猛, 等.傷椎置釘與跨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比較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9, 17(14):1094-1096.
[11] 張建, 劉建, 秦入結, 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釘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療效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1, 13(8):48-50.
[12] 譚磊, 任志富, 張力, 等.經椎弓根撬撥結合脊柱撐開復位器加植骨成形術治療中青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創傷外科雜志, 2010, 12(5):452-453.
[收稿日期:2014-04-29]
綜上所述, 相較于單純短節段和經椎弓根傷椎植骨短節段固定治療, 傷椎置釘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具有手術操作簡便, 微創等優點, 有助于改善固定穩定程度, 避免術后矯正角度過度丟失, 并提高腰椎活動功能。
參考文獻
[1] 劉濤.后路減壓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碎裂性骨折35例.西部醫學, 2011, 23 (8):1477.
[2] 謝學義, 李金生, 吉趙勇, 等.后路短節段固定結合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段骨折.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2, 14(4):357-359.
[3] 葉啟彬, 邱貴興.脊柱外科新手術.第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1:79.
[4] 黃文哲, 夏玉萍.后路短節段固定結合傷椎固定經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段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22):4488-4489.
[5] 關驊.關注胸腰脊柱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0, 20(9):705-706.
[6] 黃南翔, 劉清毅, 林宏, 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內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西部醫學, 2012, 24(4): 667-669.
[7] 林家鐘, 李亮, 王新家, 等.后路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時行植骨融合的系統評價.循證醫學, 2010, 10(3):218-224.
[8] Dai LY, Jiang LS, Jiang SD. Posterior short-segment fixation with or without fusion for thoracohmbar burst fractures: a five to seven-yea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7): 1033-1041.
[9] 黃平, 王丹, 蔣欣浩, 等.胸腰椎骨折椎弓螺釘內固定失敗的原因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 18(2):799-800.
[10] 譚家昌, 徐鴻育, 楊有猛, 等.傷椎置釘與跨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比較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9, 17(14):1094-1096.
[11] 張建, 劉建, 秦入結, 等.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釘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療效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1, 13(8):48-50.
[12] 譚磊, 任志富, 張力, 等.經椎弓根撬撥結合脊柱撐開復位器加植骨成形術治療中青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創傷外科雜志, 2010, 12(5):452-453.
[收稿日期:20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