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伍
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吳官正所著《閑來筆潭》,閱覽部分章節后立即被其字里行間的質樸、細膩、深邃所吸引,受益匪淺。
吳官正出生貧寒,從小歷經磨難,為改變命運、實現抱負,從小就立志發奮讀書。不管是大學畢業后到工廠做技術員,還是后來身居要職,他始終堅持讀書學習、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愛好讀書的習慣從未改變。這對我們基層領導干部來說,是很好的榜樣。
主政江西期間,他并沒有片面追求“看得見”的政績GDP,而是著重在“看不見”的打基礎利長遠的生態環境上下功夫。主政山東后,他特別重視信訪,批閱三千多封群眾來信,也親自接訪,甚至惹來不少非議。在他心里,群眾利益無小事,正是他這種為民、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民心。
擔任武漢市市長后,吳官正大膽把幾個國企的廠長崗位拿出來向社會招聘,這在八十年代初期可是開風氣之舉。任江西省長后,他指示要在接近福建、廣東的地方大膽開放,建立省內特區,向南方學習。在意識形態依然敏感的八十年代,國家對市場與社會的邊界認識有反復,當傳來中央要整頓經濟秩序時,他依然大力鼓勵贛西特區向廣東和福建學習,加快經濟步伐。一般的政府官員,是沒有如此的膽魄和眼界的。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吳官正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小心謹慎和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動的從容淡定。出身貧寒的他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以后,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干好工作,報答黨和人民的栽培和恩情,而不是抓緊時間營建自己的“安樂窩”,幫助親朋“脫貧致富”。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也應該像他那樣,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秉持“事業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觀念,自覺地在思想上、感情上和生活上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火墻”。
《閑來筆潭》樸實、細膩、生動又發人深省,從書中我了解到了吳官正傳奇正直一生的諸多側面,更悟到了做人、做事、為官的道理。(作者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鎮長)
作者:吳敬璉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摘錄:中國現在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輪改革正在逐步展開。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是一場除舊布新的革命,必然會遭遇來自陳舊意識形態的阻力。
推薦人:
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董志勇
吳敬璉先生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這是他關于“改革”主題的演講文集,全書共分六個部分,分別為“讓歷史照亮未來的道路”、“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世界金融危機”、“轉變增長方式”、“呼吁重啟改革”、“如何重啟改革”、“知識分子與大轉型時代”。 內容系統明晰,深入探討改革議題,綜述重啟改革的歷史意義及重大影響。
吳敬璉先生在書中記錄了知識分子在這個大轉型時代的艱難探索。1840年以來,中國一直處在大轉型的過程中,其間波濤洶涌,百折千回,好幾代中國人為了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知識分子更是將探索中國現代化轉型的道路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懈追求,百折不撓。近年來,吳敬璉先生也寫了一些反映與他們交往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也反思了他自己的人生歷程。
《之江新語》選讀
多讀書 修政德
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為政之道,務于多聞。”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包含了豐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實踐。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廣大黨員干部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我們的血液里,融匯到我們的從政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書架
《李鵬回憶錄》
作者:李 鵬
出版:中國電力出版社
《愛國四章》
作者:梁 衡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觀領袖品黨史》
作者:《黨的文獻》編輯部 著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共中央第一支筆:胡喬木在毛澤東鄧小平身邊的日子》
作者:丁曉平 著
出版:中國青年出版社
《流民圖》(紙本設色局部)
蔣兆和(1904—1986),原名萬綏,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瀘州。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謹,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國人物畫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流民圖》作于1943年,是蔣兆和學貫中西的代表作。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壯,以渾厚有力的筆觸傾泄著對戰爭的憤怒,表達了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藝壇上確立了光榮的地位。
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吳官正所著《閑來筆潭》,閱覽部分章節后立即被其字里行間的質樸、細膩、深邃所吸引,受益匪淺。
吳官正出生貧寒,從小歷經磨難,為改變命運、實現抱負,從小就立志發奮讀書。不管是大學畢業后到工廠做技術員,還是后來身居要職,他始終堅持讀書學習、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愛好讀書的習慣從未改變。這對我們基層領導干部來說,是很好的榜樣。
主政江西期間,他并沒有片面追求“看得見”的政績GDP,而是著重在“看不見”的打基礎利長遠的生態環境上下功夫。主政山東后,他特別重視信訪,批閱三千多封群眾來信,也親自接訪,甚至惹來不少非議。在他心里,群眾利益無小事,正是他這種為民、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民心。
擔任武漢市市長后,吳官正大膽把幾個國企的廠長崗位拿出來向社會招聘,這在八十年代初期可是開風氣之舉。任江西省長后,他指示要在接近福建、廣東的地方大膽開放,建立省內特區,向南方學習。在意識形態依然敏感的八十年代,國家對市場與社會的邊界認識有反復,當傳來中央要整頓經濟秩序時,他依然大力鼓勵贛西特區向廣東和福建學習,加快經濟步伐。一般的政府官員,是沒有如此的膽魄和眼界的。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吳官正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小心謹慎和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動的從容淡定。出身貧寒的他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以后,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干好工作,報答黨和人民的栽培和恩情,而不是抓緊時間營建自己的“安樂窩”,幫助親朋“脫貧致富”。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也應該像他那樣,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秉持“事業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觀念,自覺地在思想上、感情上和生活上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火墻”。
《閑來筆潭》樸實、細膩、生動又發人深省,從書中我了解到了吳官正傳奇正直一生的諸多側面,更悟到了做人、做事、為官的道理。(作者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鎮長)
作者:吳敬璉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摘錄:中國現在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輪改革正在逐步展開。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是一場除舊布新的革命,必然會遭遇來自陳舊意識形態的阻力。
推薦人:
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董志勇
吳敬璉先生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這是他關于“改革”主題的演講文集,全書共分六個部分,分別為“讓歷史照亮未來的道路”、“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世界金融危機”、“轉變增長方式”、“呼吁重啟改革”、“如何重啟改革”、“知識分子與大轉型時代”。 內容系統明晰,深入探討改革議題,綜述重啟改革的歷史意義及重大影響。
吳敬璉先生在書中記錄了知識分子在這個大轉型時代的艱難探索。1840年以來,中國一直處在大轉型的過程中,其間波濤洶涌,百折千回,好幾代中國人為了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知識分子更是將探索中國現代化轉型的道路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懈追求,百折不撓。近年來,吳敬璉先生也寫了一些反映與他們交往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也反思了他自己的人生歷程。
《之江新語》選讀
多讀書 修政德
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為政之道,務于多聞。”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包含了豐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實踐。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廣大黨員干部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我們的血液里,融匯到我們的從政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書架
《李鵬回憶錄》
作者:李 鵬
出版:中國電力出版社
《愛國四章》
作者:梁 衡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觀領袖品黨史》
作者:《黨的文獻》編輯部 著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共中央第一支筆:胡喬木在毛澤東鄧小平身邊的日子》
作者:丁曉平 著
出版:中國青年出版社
《流民圖》(紙本設色局部)
蔣兆和(1904—1986),原名萬綏,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瀘州。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謹,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國人物畫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流民圖》作于1943年,是蔣兆和學貫中西的代表作。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壯,以渾厚有力的筆觸傾泄著對戰爭的憤怒,表達了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藝壇上確立了光榮的地位。
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吳官正所著《閑來筆潭》,閱覽部分章節后立即被其字里行間的質樸、細膩、深邃所吸引,受益匪淺。
吳官正出生貧寒,從小歷經磨難,為改變命運、實現抱負,從小就立志發奮讀書。不管是大學畢業后到工廠做技術員,還是后來身居要職,他始終堅持讀書學習、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愛好讀書的習慣從未改變。這對我們基層領導干部來說,是很好的榜樣。
主政江西期間,他并沒有片面追求“看得見”的政績GDP,而是著重在“看不見”的打基礎利長遠的生態環境上下功夫。主政山東后,他特別重視信訪,批閱三千多封群眾來信,也親自接訪,甚至惹來不少非議。在他心里,群眾利益無小事,正是他這種為民、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民心。
擔任武漢市市長后,吳官正大膽把幾個國企的廠長崗位拿出來向社會招聘,這在八十年代初期可是開風氣之舉。任江西省長后,他指示要在接近福建、廣東的地方大膽開放,建立省內特區,向南方學習。在意識形態依然敏感的八十年代,國家對市場與社會的邊界認識有反復,當傳來中央要整頓經濟秩序時,他依然大力鼓勵贛西特區向廣東和福建學習,加快經濟步伐。一般的政府官員,是沒有如此的膽魄和眼界的。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吳官正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小心謹慎和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動的從容淡定。出身貧寒的他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以后,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干好工作,報答黨和人民的栽培和恩情,而不是抓緊時間營建自己的“安樂窩”,幫助親朋“脫貧致富”。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也應該像他那樣,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秉持“事業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觀念,自覺地在思想上、感情上和生活上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火墻”。
《閑來筆潭》樸實、細膩、生動又發人深省,從書中我了解到了吳官正傳奇正直一生的諸多側面,更悟到了做人、做事、為官的道理。(作者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鎮長)
作者:吳敬璉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摘錄:中國現在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輪改革正在逐步展開。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是一場除舊布新的革命,必然會遭遇來自陳舊意識形態的阻力。
推薦人:
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董志勇
吳敬璉先生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這是他關于“改革”主題的演講文集,全書共分六個部分,分別為“讓歷史照亮未來的道路”、“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世界金融危機”、“轉變增長方式”、“呼吁重啟改革”、“如何重啟改革”、“知識分子與大轉型時代”。 內容系統明晰,深入探討改革議題,綜述重啟改革的歷史意義及重大影響。
吳敬璉先生在書中記錄了知識分子在這個大轉型時代的艱難探索。1840年以來,中國一直處在大轉型的過程中,其間波濤洶涌,百折千回,好幾代中國人為了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知識分子更是將探索中國現代化轉型的道路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懈追求,百折不撓。近年來,吳敬璉先生也寫了一些反映與他們交往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也反思了他自己的人生歷程。
《之江新語》選讀
多讀書 修政德
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為政之道,務于多聞。”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包含了豐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實踐。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廣大黨員干部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我們的血液里,融匯到我們的從政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書架
《李鵬回憶錄》
作者:李 鵬
出版:中國電力出版社
《愛國四章》
作者:梁 衡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觀領袖品黨史》
作者:《黨的文獻》編輯部 著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共中央第一支筆:胡喬木在毛澤東鄧小平身邊的日子》
作者:丁曉平 著
出版:中國青年出版社
《流民圖》(紙本設色局部)
蔣兆和(1904—1986),原名萬綏,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瀘州。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謹,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國人物畫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流民圖》作于1943年,是蔣兆和學貫中西的代表作。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壯,以渾厚有力的筆觸傾泄著對戰爭的憤怒,表達了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藝壇上確立了光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