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林+周柳月
摘 要:積極推進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是軍隊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本文從積極推進“三進入”工作全面開展、有效促使“三進入”工作良性循環和切實保障“三進入”工作深入持久三個方面對推進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工作的認識、方法、手段、途徑和制度等問題作了粗淺探討。
關鍵詞:習主席;講話;“三進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著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圍繞強軍興軍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深刻闡述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豐富發展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是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科學指南。軍隊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積極推進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員思想,把學員培育成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的合格人才,是軍隊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更是教學工作面臨的重大實踐課題。院校只有提高認識,積極行動,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改革創新“三進入”工作的有效途徑、手段和方法,才能確保“三進入”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
一、全員參與,分工協作,積極推進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工作全面開展
當前,全黨全軍上下掀起了學習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的熱潮。軍隊院校也要把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作為第一位的政治任務和“黨委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樹立“一盤棋”思想,以戰略眼光推進“三進入”工作全面開展,使之真正成為統領全面建設的“綱”、貫穿辦學育人的“魂”和促進學員全面發展的“本”。
(一)發揮黨委機關主導作用。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不僅僅只是政治理論教研室的事,它涉及到一個院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領導和機關。院校要從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部隊建設事業興旺發達的高度來認識“三進入”的極端重要性,牢固確立抓理論武裝就是抓方向、抓根本、抓人才質量的觀念。要下大力解決好制約“三進入”的突出矛盾,加強科學統籌,加強力量投向,加大保障力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主官親自過問、政治機關牽頭負責、教學科研部門密切配合、各級齊抓共管的格局,切實把創新理論滲透到每個系統、每個崗位、每項工作。
(二)強化政治教員的主角意識。政治教員是“三進入”工作的“主角”,他們躬身實踐,是講話精神的最好宣傳,也是做好“三進入”工作的內在要求。政治教員只有對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真信、真學、真教、真用,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學用一致、知行統一的高尚人格去影響和教育學員,才能使學員聽得進、學得透、悟得深,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取行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必須嚴格按照“政治過硬、功底扎實、技能精湛、師德高尚”的標準,強化他們的政治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政治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始終保持政治教員隊伍專業理論上的高素質、政治思想上的高標準和教學能力上的高水平,確保“三尺講臺無雜音”。
(三)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當代軍校學員追求真理、關注現實,民主參與意識較強,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與自我教育能力。在學習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時,要注重搞好教與學的互動,讓學員自覺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集體座談、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形式,梳理出學員中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真正找準學員的思想“扣子”,確立教學互動的“靶子”。在此基礎上,變單向灌輸轉變為雙向互動,以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為牽引,廣泛運用案例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采取教員與學員“互換角色”的方式,通過問題大家擺、思路自己理、是非大家辯、道理大家講、答案大家找,在師生民主平等的交流碰撞中實現教學相長,深化對講話精神的理解把握。
二、三位一體,同步推動,有效促進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工作良性循環
“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員思想”三者有機統一,三位一體,密不可分,只有同步推進,環環相扣,才能促使“三進入”工作良性循環,相反,任何一環脫節,就會影響“三進入”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實際效果。
(一)系統進教材,夯實講話精神“三進入”的理論根基
教材是教學之本,是教員授課和學員學習的主要依據。要遴選一批教授、專家,成立“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學習研究小組”,在學好、學深、學透講話精神的基礎上,對教學體系的構建、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進行專門研究,集中智慧編寫教材和完善教案。要堅持“一科為主、多科滲透”的原則,以《習近平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為教學重點,同時,還要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等其它教學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相互滲透,融會貫通,形成科學嚴謹的政治理論課教學新體系。 要打破按部就班的教材編寫辦法,從教材立項、計劃審批到審定出版,開設“綠色通道”,做到特事特辦,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及時入教材、適時上講臺、系統進課堂。要針對新時期官兵的興趣特點和思想實際,用通俗化、形象化的語言編寫出官兵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輔助教材,防止照抄照搬、呆板說教,增強理論教材的準確性、可讀性、針對性。要積極建設電子教材,借助“政治理論學習系統”,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重大理論、重要文獻及時搬上網絡空間,方便學員自主學習。
(二)生動進課堂,占領講話精神“三進入”的主陣地
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是黨在軍隊院校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三進入”的主陣地。抓好了政治理論課教學,就抓住了“三進入”的“牛鼻子”。在教學內容上,授課教員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認真研讀、反復領悟,切實把講話精神吃透吃準,要建立健全集體備課、教學研討、教學觀摩等制度,凝聚集體智慧,把握授課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可采取主題思想主講、知識要點串講、疑難問題輔講的“一課三講”和互動式、啟發式、案例式、研討式的教學方法,使抽象理論通俗易懂,把大道理講透,小道理講實,難道理講清,歪道理駁倒,讓學員易于接受、主動接受、樂于接受。在考核上,內容要具有時代性,除考查學員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外,還要結合講話精神考查學員分析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剖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可實行閉卷、開卷相結合,平時作業與課終考試綜合評定相結合的辦法,使學員逐步走出聽、記、背、考的學習路子,注重在理解和運用上下功夫。
(三) 扎實進思想,找準講話精神“三進入”的落腳點
進入教材、進入課堂是基礎性工作,進入學員思想才是“三進入”的核心和根本目標,同時也是“三進入”的最大難點。要把課堂教學與學員思想實際縮短為“零距離”。只有用理論之“矢”射學員思想問題之“的”,才能使教學不僅成為傳播講話精神的主渠道、主陣地,而且還能成為解決學員實際思想問題的重要途徑。要把部分課余時間變為分析解決學員思想問題的“黃金期”。教員要利用一部分課余時間深入學員隊,通過談心、交友等形式,了解學員所思所想以及實際困難,主動靠上去為他們解疑釋惑,破解理論難題。要讓第二課堂成為理論與實踐結合溝通的“橋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及實踐課后的總結反思,有效拓展學員的視野與活動空間,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認知能力。
三、多法并舉,融合滲透,切實保障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三進入”工作深入持久
青年學員興趣廣泛、涉獵廣博、思想敏銳活躍,他們已不僅僅滿足于傳統灌輸式的授課方法,對空洞說教不感興趣,甚至排斥反感。對此,要堅持課上課下的無縫對接,在創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豐富活動上使長勁,在拓展途徑上作文章,努力使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一要堅持活動牽引,注重靈活進入。廣泛開展知識競賽和演講辯論活動,提升學員學習的興趣,激勵學員自覺追求先進理論,堅定理想信念。可采取分組對抗辯論、專家理論答疑、焦點現場評析等形式,使學員從活生生的事例中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但是推進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科學指南,也是個人成長進步的“航標”。要認真梳理學員關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及時開展“理論熱點大家議、思想困惑大家解”等活動,通過解社會熱點、釋時代焦點、答學員難點,以學員身邊事詮釋講話精神精神,拉直學員的“問號”,消除學員的疑慮。
二要抓好實踐體驗,注重有效進入。理論只有與實踐完美結合,才能不斷拓展學員“知”的廣度、挖掘學員“信”的深度、強化學員“行”的力度。要把課堂教學向課外拓展,向社會延伸,使學員對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在實踐中找到 “注腳”,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廣泛開辟社會實踐課堂,把院校教學和部隊實踐捆在一起抓,逐步形成參觀見學、社會調查、實習鍛煉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建立功能互補的實踐教學基地,讓學員邁出院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和部隊大課堂,到生動實踐中去“淬火”,到特殊崗位上去鍛煉,到特殊環境中去體驗,帶著疑難問題到現實中找答案,帶著學習成果到實踐中求驗證,在理論與現實、課堂與戰場的對接中深化理解、堅定信仰。
三要借力文化建設,注重全面進入。要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進入”的整體布局,努力把校園環境的“宜人”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校園文化“軟環境”與基礎設施“硬環境”同步規劃、一并建設,使學員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陶情礪志。要在營區顯著位置、訓練場宿舍、餐廳等,將反映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內容,制成標語牌、燈箱、宣傳畫廣泛懸掛張貼,努力營造濃厚氛圍。同時充分運用榮譽室、文化長廊、宣傳櫥窗、橫幅標語、黑板報和學習園地等陣地,運用征文比賽、文藝創作和演出等載體,大力開展讀優秀作品、唱優秀歌曲、看優秀影視片活動,讓官兵在學習、訓練、生活的時候不經意間受到鼓舞和感染,讓官兵在休閑娛樂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堅定信念,激勵斗志。要充分發揮信息網絡的交互功能,開通“教授在線”、知識博客,開發學科網站、網絡課程和網絡教材,開展網上學習、網上交流、網上答疑和網上辯論,不斷拓寬“三進入”的渠道和空間。
四要建立健全機制,注重持久進入。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入”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把建立和健全相關機制作為求得長效的有力保障,堅持不懈地鞏固。入伍教育、理論學習、主題活動、黨團生活等都要把習主席重要講話作為必修課,切實在籌劃、檢查和落實中突出出來。要把習主席重要講話轉化為規范官兵行為的準則,檢查工作要作為重要內容,評價單位建設要把官兵的精神面貌、行為規范作為衡量標準。結合半年和年終工作考評,基層“雙爭”評比等活動,把“三進入”要求變成硬指標,在各項評比中突顯出來。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志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宣揚和表彰,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作者簡介: 董紅林, 武警警官學院科研部學報編輯部講師,中校;周柳月,武警警官學院政法系副教授,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