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峰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的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穩定。國有企業信訪工作處理得當,將有效的將一些問題在萌芽狀態予以解決,有利于國有企業及時發現員工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減少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的發生,維護企業和諧穩定發展。反之,國有企業信訪工作處理不當,不但企業穩定不能保證,而且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勢必受到影響,最終損害的是企業的形象和職工的根本利益。本文就信訪者自身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對這些問題的處置對策。
一、當前國有企業存在的信訪突出問題
近年來,在國際國內大的經濟環境影響下,國有企業普遍面臨外需萎縮、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職工收入增速放緩,部分國有企業職工收入甚至出現逆增長。在這種局面下,國有企業職工子女就業問題、崗位調整問題、工資待遇問題、房改以及工傷(職業病)認定及待遇、困難救助等關乎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在信訪事項中所占比例凸顯,而且越級訪、集體訪、重復訪持續增加,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解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
二、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以上原因信訪突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各級黨政機關特別是信訪部門的原因外,信訪者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等靠思想和平均思想較為嚴重。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工資福利制度改革,是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舉措。但部分職工家屬對新的改革措施心理上不適應,甚至有抵制情緒,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難題不是積極想辦法、想點子,而是找單位領導擺困難、講條件,企圖搞特殊化,單位不予解決,就直接找上級部門“告御狀”。
2、法制意識淡漠,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背景下,全社會大力提倡“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但部分企業職工仍缺乏學習主動性,空閑時間寧可酗酒打牌、游山玩水也不學習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法律知識。《工傷保險條例》已頒布十年有余,但很多職工對其仍是一無所知,導致工傷一旦發生,職工家屬想當然的提出不切實際的訴求,而不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部分人員在訴求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甚至采取干擾企業生產經營的過激行為。
3、信訪觀念出現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訪人抓住領導不放,抱著領導好說話、說了算數的心態,明知不應解決的問題,也許能在領導那里開開綠燈,一旦上方寶劍到手,讓相關部門部門吃不了兜著走;二是信訪人濫用信訪權利,相當一部分信訪人明知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就是不依法依規辦事,認為找領導來的快,成本少,實惠多,有許多問題的解決也確實如此,從而誤導了信訪人;
4、信訪行為過于偏激。信訪人擺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無論是找領導還是信訪部門,只要沒有達到目的就死纏亂打,尋著領導吵,抓住信訪干部罵,更有甚者動手動腳,以死相威脅,纏訪、重復訪、越級訪不斷升級,如果企業為及早解決對其作出妥協,客觀上又為躍躍欲試的鬧訪人、纏訪人壯了膽。
三、處置以上問題的對策分析
1.加強對員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要結合“六五”普法活動,創新宣傳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局域網和宣傳專欄,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深入普及《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與員工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員工充分利用法律捍衛自身權益。
2.企業相關部門要強化教育疏導作用。企業各級工會、宣傳、企業文化、信息管理部門要精心策劃,廣泛深入宣傳黨和國家有關社會治理理念、法律法規知識,將法制宣傳與廣大職工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熱點、焦點問題相結合,積極引導內退、工傷、工病亡家屬等群體學法用法,掌握政策,解決具體問題,有效引導員工有序合理地表達利益訴求,努力營造全體員工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3.借鑒法院“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信訪處置中引入“兼職信訪調解員”。“人民陪審員”社會普通成員的特殊身份,在參與法庭審理時,他們以普通民眾的良知去判斷事實,更能反映社會的普遍正義,更符合社會對法律的期待,其中立性和親和力使他們出面與當事人進行釋法說理,更有利于價值溝通。企業信訪部門也可以借鑒他們的做法,在員工中建立“兼職信訪調解員”,參與信訪問題處理,當信訪者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時,他們站在員工的角度,對信訪者更有說服力。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信訪工作是維系企業與職工情感的橋梁和紐帶。做好信訪工作,不僅可以了解實情、傾聽呼聲,還能解決矛盾、滿足合理訴求,從而維護企業和諧穩定的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