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獨特的政治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本質特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的全面深化,國企在肩負責任使命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因此,黨建工作只有緊緊圍繞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性、工會組織的群眾性和共青團組織的特色性,努力形成“黨委發動、支部推動、群團互動、一體聯動”的黨建工作模式,才能不斷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也才能全面提升國有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一、在模式方法層面要由虛到實,企業中心工作是基層黨建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是中心工作,國企雖然定性為國有,但也同樣具有一般企業的基本屬性。處理好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的關系則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處理不當則會相互羈絆、矛盾重重。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抓準方向,找準切入點,融入核心業務,要善于把黨建工作內化為企業文化、外化為發展機制。
黨建工作要從員工需求入手,找準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的契合點。企業發展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即企業經濟效益——經濟目標;企業社會效益——社會目標、社會形象;企業人才效益——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人的全面發展——企業的最高目標。員工發展需求主要包括工資收入、學習成長、價值現實、精神生活、健康娛樂、權益維護、社會參與、個性需要。黨建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找準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的結合點。
即員工的學習成才和企業的長遠目標一致,能夠帶來持久的經濟效益;員工的道德精神需求與企業的社會目標緊密相連,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員工健康豐富的閑暇生活、戀愛婚姻家庭問題的圓滿解決是企業穩定持續發展的基礎;維護員工權益、關照員工需求、關注員工個人價值的實現和企業發展的最高目標相一致。
黨建工作要把握務實、創新原則,樹牢“投入產出”理念。務實就是要堅持重點原則、效益原則和品牌原則,要在頭緒多、范圍廣、資源有限的矛盾中破圍而出,力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以重點帶動一般、以特色謀求發展,重點關注員工需求,在情緒管理、壓力釋放等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本著服務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宗旨來開展,對效益突出的活動要精心策劃,提前安排,認真實施,務求實效;要在突出重點原則的基礎上樹立打造精品、形成特色的思想,從其重點活動中選出既有顯著經濟效益和人才效益,又能突出員工精神風貌的品牌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黨建工作的凝聚力、影響力。
同時,要堅持觀念創新、載體創新和方法創新原則,要克服“就活動而活動”的觀念,在爭取服務企業效益最大化上做文章;要轉變“向八小時以外滲透”的觀念,正確引導員工力爭在八小時以內實現本職工作崗位效能的最大化,把更多的業務時間留給員工自己;要盡可能避免追求規模效應而導致工作和活動流于形式,應把員工工作重心與企業生產經營重心同員工的崗位成長、成才緊密結合起來,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切點來促進企業創新增效、服務職工成長進步;要致力于通過各項活動的設計、規劃和組織,加強黨務工作方法的交流與學習,進一步引導黨務工作者更新工作思維、拓展工作領域,進而培養提高從業人員開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黨務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用個人的人格魅力做實黨建工作。黨務工作崗位是一個要求綜合能力較高的崗位,這需要黨務工作者具有豐富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要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心理學、項目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著力提高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因為只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黨建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也才能更好地發揮獨特作用。
在具備豐富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同時,黨建工作的柔性也決定了黨務工作者還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和樸實的性格。從事黨建工作的人員要得到領導的認可和員工的支持,除了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外,還需要有良好的親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需要有耐心、有愛心,需要身體力行、自律樂觀,要用自身的素養和示范效應去感染帶動員工,用創新工作的本領不斷提升員工的生活體面度和幸福指數。
二、在機制體制層面要由散到聚,做好組織協同是確保黨建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
想要更好地發揮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黨的組織建設是關鍵。一方面,要有一套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正所謂航海遠行靠舵手,優秀的領導猶如經驗豐富的舵手,引領著組織成員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要有一支業務精良的組織隊伍,實現黨組織統領大局必須要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的隊伍,這是把關定向的基礎和保證。
要把“凝聚力工程”和“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組織服務機制。開展“凝聚力工程”建設,就是以尊重人為基本出發點,建立健全了解人、關心人、提高人、規范人、激勵人和依靠人等六個方面的工作制度,達到凝聚人、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的目的。企業黨群組織要發揮各自優勢,在時間和空間上統籌協調起來,在組織活動上要按照“主題鮮明、意境新穎、時地制宜、小型多樣、見縫插針”的要求來開展“凝聚力工程”建設,持之以恒、與時俱進搞好服務。
要與行政工作相互融通,延伸工作手臂,構建“同心多層”工作機制。要努力優化有利于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適應員工需求多樣化的趨勢,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工作實踐等方面,為員工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建立能夠廣泛聯系和覆蓋員工的非正式組織,積極探索和建立適應不同員工需求的各類協會、社團和俱樂部等,并通過這些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促進員工學習成才、創新實踐和溝通交流,幫助員工解決婚戀需求、舒緩工作壓力、滿足業余愛好、陶冶個人情操。
要完善“黨群工作一體化”協同機制,積極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支持工會組織依照法律和工會章程有效地開展工作。要利用工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加強與廣大員工的聯系,做好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讓員工有勁頭、有甜頭、有奔頭,團結并依靠廣大員工,協調企業內部各方面的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不斷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在戰略規劃層面要由形到神,發揮企業文化優勢是黨建凝心聚力的重要途徑
企業文化是伴隨企業發展進步的一種內在文化,既包括以提高企業家和管理者水平為目的的經營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也包括以提高員工思想道德水準為目的的精神文化、娛樂文化和發展愿景,是能夠長期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
企業文化和黨建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又互相聯系、密不可分。從目的來看,兩者都是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服務的。從內容來看,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培育企業精神,激勵員工奮發向上,使企業與員工組成命運共同體,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在市場競爭中共謀發展;黨建工作的內容是對員工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想信念及企業規章制度等教育。企業文化應成為黨建工作的主要載體和重要的實現形式;黨建工作要依托企業文化,做到創新創造、激勵激活,從而為員工管理及生產營銷提供動力、聚集合力。
要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為重點,著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職業經理人是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決定因素。要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按照“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要求,著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的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隊伍,著力增強引領企業科學發展的內驅力。
要以精細化管理為指導,不斷提升企業的戰略管理能力,努力構建以“降本增效”為目標、以“提高績效”為核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的管理體系,把精細化管理思想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使之成為廣大員工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準則,使企業文化轉化為共同發展的原動力。
要以強化執行力為保障,以創新的思維、開放的辦法和靈活的體制機制,把科學發展的要求落實于企業戰略之中。戰略決定命運,執行決定成敗。在戰略實施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真抓實干,大力倡導攻堅克難、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心和高昂的斗志,把提升和鍛造執行力作為企業管理的基本功,使堅強的執行力成為推動企業蓬勃發展的堅實保障。
要以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為法寶,形成企業發展的獨特戰略優勢,使企業發展與黨建工作有機融和,努力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把企業核心價值理念,轉化為全體干部員工的企業語言和精神追求。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制度,堅持用制度規范約束權力、用制度激勵發展、用制度創新動力。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黨群組織的共同努力,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國企黨建工作,就是要以黨組織為核心,以工、青、婦等組織為依托,以“黨、工、青、婦”一體為載體,以引導、監督、維護為要素,旨在實現黨的建設、群團建設和企業發展共建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