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輝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早期診斷宮頸病變對防治宮頸癌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比較LEEP患者術后病理與術前肉眼活檢病理結果,探討活檢與LEEP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婦科行宮頸環形電切術的10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宮頸活組織病理檢查。年齡23~62歲,平均(40.1±7.7)歲。其中54例為體檢或者其他疾病需婦科手術術前檢查;36例有接觸性出血病史;17例有白帶異常病史。
1.2 方法
1.2.1 LEEP手術指征 (1)活檢病理顯示≥CINⅡ病變;(2)活檢病理顯示≤CINⅠ病變,但細胞學結果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活檢病理顯示≤CINⅠ病變,細胞學結果為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或HPV高危亞型陽性者根據患者意愿行LEEP手術;(4)活檢病理顯示≤CINⅠ病變,患者有反復接觸性出血病史,HPV高危亞型持續陽性。
1.2.2 宮頸活組織檢查方法 于非月經期,窺器暴露宮頸,拭凈宮頸表面分泌物作初步觀察。在肉眼可疑病灶取數塊組織;若肉眼未發現可疑病變部位,則按傳統的固定4點法在轉化區3、6、9、12點作活組織檢查,分瓶10%甲醛液固定送病理檢查。
1.2.3 LEEP操作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消毒宮頸,用碘液標識出移行區,2%利多卡因5ml于宮頸間質部行局部浸潤麻醉。根據病變性質及范圍選用相應型號的環行電極,采用高頻電波刀于碘不著色區域的外緣0.5cm處行電極切割,從左至右或從上至下緩慢均勻連續移動電極切割組織,同樣于病變邊緣外0.5cm處提出電極,切除深度0.6~1.5cm。若病變范圍小,則可一次性將全部移行區病變組織切除;若病變范圍大,則需多次切割。手術標本經標記定位浸入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檢查。
1.2.4 組織病理診斷標準 (1)CINⅠ:上皮下1/3層細胞核增大,核質比例略增大,核染色稍加深,核分裂相少,細胞極性保存完整;(2)CINⅡ:上皮下1/3~2/3層細胞核明顯增大,核質比例增大,核深染,核分裂相較多,細胞數量明顯增多,細胞極性尚存;(3)CINⅢ:病變細胞幾乎或全部占據上皮全層,細胞核異常增大核質比例明顯增大,核形不規則,染色較深,核分裂相增多,細胞擁擠,排列紊亂,無極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宮頸活檢結果與LEEP病理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宮頸活檢結果與LEEP病理結果比較
由表1可見,活檢結果與LEEP結果的完全符合率為37.38%(40/107),相差1個級別的符合率為57.94%(62/107)。
按活檢或者LEEP兩者中病理結果為高級病變的診斷為最后診斷,可見活檢與最后診斷符合78例,占72.90%,診斷不足29例,占27.10%;LEEP病理結果診斷符合84例,占78.50%,診斷不足23例,占21.50%。兩者診斷符合率差別無明顯統計學意義(χ2=0.915,P=0.33) 。
在CIN II及以下病變的病例中活檢和最后診斷的符合率達80.00%(40/50);LEEP結果與最后診斷的符合率48.72%(19/39),兩者差別有統計學意義(χ2=9.595,P=0.02)。在CIN III以上病變的病例中活檢和最后診斷的符合率只有66.67%(38/57),漏診率達 33.33%(19/57);LEEP結果與最后診斷的符合率達 94.34%(50/53),漏診率只有 5.66%(3/53),差別有統計學意義(χ2=13.145,P=0.00)。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有年輕化的趨勢。宮頸的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發展為宮頸癌大約需要5~15年,使干預和治療成為可能,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
宮頸活組織檢查是確診宮頸病變的最可靠方法[2]。而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發現在宮頸低級別病變(CIN I-CIN II)中,肉眼活檢的診斷準確性較大,而在高級別病變中活檢的漏診率較高,本研究中在CIN III以上病例中活檢和最后診斷的符合率只有66.67%,漏診率達33.33%。實際上,CIN為多點病變,分級變異性較大,活檢通常采取4~5個點,難以覆蓋全宮頸,未必能取到最嚴重病灶,特別是微小浸潤癌的診斷,更不能以點活檢為依據。我們的結果顯示,宮頸活檢病理為CIN III的38例患者中14例LEEP術后為原位癌,3例為浸潤癌,占44.74%?;顧z結果為原位癌的8例患者中有2例LEEP結果為浸潤癌,占25.00%。13例宮頸浸潤癌患者有2例術前活檢病理為CIN II、3例為CIN III、2例為原位癌,占53.85%。這些結果說明肉眼活檢診斷宮頸病變可能漏診高級別病變患者。
LEEP兼具診斷和治療的雙重價值, 這是活檢無法取代的[3]。LEEP切除宮頸的異常病變部位能夠達到一定的深度,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度,尤其是高級別病變,本研究中在CIN III以上病變中LEEP結果與最后診斷的符合率高達94.34%,與文獻報告一致[4]。對于低級別患者LEEP術后較活檢診斷符合率低考慮為兩種情況:(1)肉眼準確鉗取局灶性病變組織,故LEEP術后級別降低;(2)病理醫師因為經驗和主觀判斷導致病理的誤診,Stoler等[5]對初次診斷為CINⅠ的組織標本再次被病理學專家復核,結果仍被診斷為CINⅠ占43%,非CIN者占41%,CINⅡ~Ⅲ占13%;(3)不排除CIN逆轉,部分患者并非活檢當月行LEEP術,國內外文獻報道CINⅠ、Ⅱ患者約55%~60%的患者病灶消失[6]。
總之,宮頸活組織檢查是確診宮頸病變的最可靠方法,但單獨的活檢診斷宮頸病變尤其是高級別病變的準確性不夠理想,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聯合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是輔助診斷CIN的有效方法,但單獨的陰道鏡下活檢診斷CIN的準確性仍不夠理想[7]。肉眼活檢或陰道鏡下活檢均不能替代LEEP,雖然LEEP相對肉眼活檢、陰道鏡檢查而言手術創傷較大、費用較高,我們不提倡對所有宮頸病變患者直接行LEEP,但對有適應證者在初次治療時可用LEEP一次完成診斷和治療,也就是目前有些學者提出的“see-and-treat”診治方案[8-9],以避免二次手術和過度治療,減輕患者的痛苦和負擔。
[1]田葵珍.宮頸癌的早期診治及其預防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2,1(7):77-78.
[2]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1-268.
[3]齊巖.LEEP刀治療宮頸癌前病變120例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藥,2011,18(19):76-77.
[4]張敦蘭,陽艷,周麗敏.陰道鏡活檢與LEEP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符合率評價[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2,23(2):123-124.
[5]Stoler MH,Schiffman M.Inter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of cervical cytologic and histologic interpretations:realistic estimates from the ASCUSLSIL triage study[J].JAMA,2001,285:1500-1505.
[6]Rouzier R.Management of CINⅠ[J].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08,37(1):114-120.
[7]羅春芳,張純,王暉,等.陰道鏡圖像、陰道鏡直視下活檢和LEEP對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價值的比較[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9):538-541.
[8]Lennart Kjellberg,Bj?rn Tavelin.‘See and treat’ regime by LEEP conisation is a safe and time saving procedure among women with cytologica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J].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2007,86:1140-1144.
[9]常玉梅,蔣旭東,鄭娜,等.宮頸癌前病變研究進展[J].河北醫藥,2010,32(9):1136-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