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婉珊 徐德樂 黃蔚
早產兒是指胎齡在足28周、37足周之前出生的活產嬰兒。早產兒的各個系統發育并不成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成活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早產兒尤其極低出生體重兒由于宮內的營養不足,出生后生活能力較差,吞咽不協調,較易發生喂養不耐受癥狀,且容易因喂養不當而發生各種并發癥,因而宮外生長遲緩已經成為早產兒普遍存在的問題。本課題對早產兒使用3種不同的喂養方式,分析不同的喂養方式對其生長發育的影響,尋找到早產兒最佳的喂養方式,達到降低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的目的。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1日-2013年1月30日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收治的106例(男61例,女55例)早產兒患者,胎齡32~36周,體重1.2~2.3kg。將其隨機分成3組:(1)自吮奶組35例患者;(2)胃管間歇鼻飼組35例患者;(3)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36例患者。三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將106例早產兒隨機分為三組,分別采用不同喂養方法:(1)自吮奶組(35例患者):予奶瓶喂食;(2)胃管間歇鼻飼組(35例患者):經鼻胃管喂食;(3)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36例患者):經胃管喂食,但給予微泵緩慢滴入,約持續2h,間歇2h后再喂食。能量攝入不足部分三組均采用部分靜脈營養,觀察其喂養耐受性、恢復出生體重時間、達到足量喂養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1)喂養時間:根據個體及耐受情況不同,于生后1~24h內開始喂養,每日漸增加奶量,直到吸吮吞咽情況良好,開始足量經口喂養。(2)開始奶量2ml/(kg·次),每日增加的奶量應根據個體不同情況而定,由 2~10ml/(kg·d)。(3)根據早產兒出現腹脹、嘔吐等情況可適當予以禁食一次及減小奶量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喂養方式各指標比較 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的各個指標優于自吮奶組;自吮奶組的各個指標優于胃管間歇鼻飼組(見表1)。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與自吮奶組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與胃管間歇鼻飼組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自吮奶組與胃管間歇鼻飼組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三組喂養方式各指標比較()

表1 三組喂養方式各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喂養不耐受[n(%)]發生并發癥(n)自吮奶組 35 7(20) 9±2.3 8.6±2.1 4胃管間歇鼻飼組 35 13(37.1) 11±2.1 10.4±2.3 8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 36 3(8.3) 7±2 6.1±1.8 1恢復出生體重時間(d)達到足量喂養時間(d)
隨著新生兒急救及監護技術的不斷進步,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存活率已得到了顯著提高。由于早產兒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吞咽功能不協調,易發生喂養不耐受等,影響能量攝入而引起宮外發育遲緩。宮外發育遲緩不僅關系到早產兒近期體格發育和并發癥的問題,還影響到其遠期預后[1]。對早產兒的早期喂養可以完善其胃腸結構、消化道功能;增加奶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研究顯示,開奶越晚的早產兒發生喂養不耐受的危險性越大,早期經口喂養或微量胃腸道喂養可使胃腸道受刺激而活動增加,促進胃腸道激素的分泌,促進腸動力發生變化,有利于促進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發育和功能成熟[2]。喂養耐受性、恢復出生體重時間、達到足量喂養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指標可以客觀評價各種喂養方式的優劣。總之,在早產兒住院期間營養支持的目標是維持營養和代謝的平衡、達到宮內增長速率,而出院后營養支持的目標是完成追趕性生長[3]。
本課題將早產兒患者隨機分成三組,分別采用不同喂養方法,即(1)自吮奶組;(2)胃管間歇鼻飼組;(3)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旨在尋找到早產兒的最佳喂養方式。本課題結果發現在喂養耐受性方面:自吮奶組有7例發生喂養不耐受,胃管間歇鼻飼組有13例發生喂養不耐受,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只有3例發生喂養不耐受。恢復出生體重時間方面:自吮奶組為(9±2.3)天,胃管間歇鼻飼組為(11±2.1)天,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為(7±2)天。達到足量喂養時間:自吮奶組為(8.6±2.1)天,胃管間歇鼻飼組為(10.4±2.3)天,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為(6.1±1.8)天。自吮奶組并發癥例數為4例,胃管間歇鼻飼組并發癥例數為8例,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僅出現1例并發癥。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與自吮奶組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管間歇持續鼻飼組與胃管間歇鼻飼組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自吮奶組與胃管間歇鼻飼組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胃管間歇持續鼻飼喂養優于自吮奶組,自吮奶喂養又優于胃管間歇鼻飼喂養。
[1]王洪敏,李海英,張萍,等.不同喂養方式對早產兒近期生長發育的影響[J].齊魯醫學雜志,2011,26(5):454-456.
[2]陳善昌,尹莉蓉,馮永萍.不同喂養方式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4):3740-3742.
[3]王丹華.早產兒喂養[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6,21(5):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