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林
難治性消化潰瘍,即經常規治療無效的消化性潰瘍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且患者治愈后復發率較高,對其身心均造成嚴重影響[1-2]。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若患者未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將發生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生活節奏加快,消化性潰瘍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已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3-4]本研究對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診的64例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從而探討四聯療法治療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為提高此類患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64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 20例,年齡 27~81歲,平均年齡(49.63±2.47)歲,病程1~24年,平均病程(11.24±1.30)年,疾病類型:胃潰瘍27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復合性潰瘍6例、多發性潰瘍8例。按照患者前來就診序號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單號為研究組、雙號為對照組,每組患者32例。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例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納入與排除標準[5-6](1)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難治性消化潰瘍診斷標準;(2)患者無任何藥物過敏史;(3)患者經臨床檢查可知體內幽門螺桿菌呈陽性;(4)患者無心臟、肝臟、腎臟等身體重要器官氣質性病變;(5)患者無精神類疾病;(6)患者意識清醒,可積極配合本次研究,無昏迷、休克等情況;(7)患者對本次治療所用藥物具有耐受性,可堅持完成本次治療;(8)患者排除處于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等特殊時期;(9)患者于本次治療前1個月內未服用任何抗生素類藥物;(10)患者無活動性出血;(11)患者對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治療方法 研究組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采用四聯療法進行臨床治療,具體治療措施為:將240mg鉍劑、500mg替硝唑、20mg奧美拉唑以及250mg克拉霉素進行聯合治療,每日給藥2次,連續治療7d后改用每日口服1次20mg奧美拉唑治療,連續治療7d,共持續治療14d;對照組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進行三聯療法治療,聯合給予120mg鉍劑、400mg甲硝唑以及250mg阿莫西林,每天給藥2次,連續治療14d為宜。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并對其進行1年有效隨訪,記錄其病情復發情況,給予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7]。
1.2.3 療效判斷標準[8](1)痊愈。患者經上述方法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及陽性體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經胃鏡檢查顯示體內潰瘍及周圍炎癥消失;(2)顯效。患者經上述方法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及陽性體征均發生明顯改善,經胃鏡檢查顯示體內潰瘍消失,但周圍炎癥仍存在;(3)有效。患者經上述方法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及陽性體征均改善,經胃鏡檢查顯示體內潰瘍面積減少程度大于50%,周圍炎癥仍存在;(4)無效。患者經上述方法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及陽性體征均未出現好轉,甚至發生惡化現象,經胃鏡檢查顯示體內潰瘍面積縮小范圍小于50%,甚至出現潰瘍面積增大現象,周圍炎癥仍存在。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人數+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00%。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n)
由表1可知,研究組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高達84.38%,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65.63%,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及復發率 研究組與對照組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隨訪復發率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隨訪復發率對比分析(n)
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8%、隨訪復發率為15.63%,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8.13%、隨訪復發率53.13%,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對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是在較短療程內根除其體內幽門螺桿菌,且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均較低,目前常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9]。研究表明,抗生素聯合應用可達到顯著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目的,但三聯療法治療疾病過程中患者易出現不良反應,如口臭、皮疹、腹瀉、腹痛、惡心等。此外有研究顯示,三聯療法治療效果顯著低于四聯療法[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四聯療法治療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其臨床總有效率84.38%、不良反應發生率9.38%、隨訪復發率15.63 %,均顯著優于使用三聯療法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65.63%、不良反應發生率28.13%、隨訪復發率53.13%,可獲得滿意臨床療效。因此提示四聯療法是治療難治性消化潰瘍的理想方法,與胡伏蓮[11]等研究結果相符。
由此可知,難治性消化潰瘍患者應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可達到滿意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均較低,可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段青峰.蘭索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治療消化潰瘍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8):138.
[2]周曉軍,馮俊巖,孫伯巖,等.中西藥結合治療消化潰瘍的臨床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10):1209-1210.
[3]周琳.奧美拉唑與雷貝拉唑治療難治性消化潰瘍胃鏡下近期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9):1523-1524.
[4]黃向平,林紅華,王麗靜,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消化潰瘍伴焦慮抑郁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24-26.
[5]丁秀香.奧美拉唑、五倍子粉治療難治性消化潰瘍42例[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61.
[6]張嘉剛.四聯療法治療難治性消化潰瘍的臨床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9):4091-4092.
[7]任少敏.奧美拉唑與蘭索拉唑配合抗生素對酒精型消化潰瘍的療效[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5):60.
[8]劉和開,余偉.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療酒精型消化潰瘍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2):173.
[9]徐小冬.三聯療法結合中藥治療Hp感染相關性消化潰瘍的效果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2,8(3):88-89.
[10]羅玉紅,張圣武.論消化潰瘍的藥物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2010,19(9):110-111.
[11]胡伏蓮.以菌制菌——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抑制作用的探討[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29):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