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玲
作為人體重要發音器官—舌,當其過短時將會嚴重限制前部的自由活動,進而造成器質性結構性障礙,嚴重影響兒童的語音發育能力。目前臨床上常常使用矯正手術和語音康復同時治療[1],效果顯著。為觀察兒童舌系帶過短矯正術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兒童舌系帶過短患者,對其進行矯正手術治療,觀察患者手術治療后康復程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兒童舌系帶過短患兒,均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有準則。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齡范圍在1.5~7歲,平均年齡為(4.5±2.5)歲。依據患兒舌系過短程度分類:在充分張口前提下,患者舌尖無法達到上腭(I度);在充分張口前提下,患者舌尖只能夠咬合平面或者是略高一點(II度)[2];在充分張口前提下,患者舌尖無法上舉(III度);Ⅰ、Ⅱ、Ⅲ度病例數分別為 33、50、15 例。依據外觀特征,舌系帶分為薄膜形和粗厚形兩類,其中薄膜形57例,粗厚形41例。兩組上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患兒進行矯正手術治療,具體操作包括以下幾點:(1)如患兒年齡較小且屬于薄膜型舌系帶過短時,此時可以將舌系帶挑起并用剪刀將細帶剪開(到根部),操作結束后進行壓迫止血。(2)如患兒屬于粗厚型時,可以對患者進行舌系帶過短延長矯正手術治療:①靜脈全身麻醉后消毒,或消毒后行舌系帶兩側區域局部麻醉;②通過舌系帶舌尖附著處(以縫線方式);③用剪刀將舌系帶中央處剪開(到根部),剪開方向必須和口底平行;④將患兒切口進行對位縫合(縱向),7d后拆線。⑤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必須細心操作,以免造成根部血管損傷。(3)手術后7d,患兒半流質進食,同時保持患兒口腔清潔。
1.3 療效判斷[3]顯效:患者舌尖能夠輕易達到口外,形態呈弧狀,發音完全正常且吐詞清晰。有效:患者舌尖活動范圍得到擴大,部份患者舌尖能夠達到上腭,發音基本清晰正常。無效:治療后,患者舌尖活動范圍和發音與治療前相比,沒有本質上變化,甚至還出現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數據經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1 98例不同程度患兒療效情況 98例患兒中Ⅰ、Ⅱ、Ⅲ度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4.8%、94.0%、100.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98例不同程度患兒療效對比[n(%)]
2.2 98例不同外觀特征患兒療效情況 薄膜型與粗厚型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8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2。

表2 98例不同外觀特征患兒療效對比[n(%)]
舌系帶矯正手術具有創傷性,因此在對患兒進行手術時,必須細心操作和精確縫合,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創傷性,加快傷口愈合程度。從年齡角度:傳統認為應該在1~2歲幼兒期對舌系帶過短癥患兒進行手術矯正治療,但本次結果顯示,學齡前完成舌系帶矯正手術比較合適。這是因患兒處于1~2歲時,由于其配合度差,增加了治療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將會降低手術縫合的精確性;2歲以后學齡前前兒童,其配合度較好,手術的成功率也會相應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當患兒年齡超過4歲后,患兒已經具備了發音能力,此時檢查發現患者存在舌系帶過短,且影響發音的情況下可以施行矯正治療,同時在術后對患兒進行發音功能訓練。具體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幾點:(1)舌靈活度訓練:對患者主要采用視、聽以及動等舌體功能訓練,此外為了能夠增加舌體肌肉強度,患者家屬必須時刻指導患者進行伸舌、彈舌等活動,每天3次,每次時間控制在10min。(2)發音準確訓練:要求患兒舌部在口腔中保持上舉,然后指導其舌部進行滑動訓練(從硬腭到軟腭)[4],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患者將氣流送出,發出正常的音節。另外,使患者上牙和下唇之間充分接觸,與此同時還必須做吹起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將較難的音節正確發出。
舌系帶主要被分為薄膜型和粗厚型,因此,常規剪(切)開、縫合的方法不受設備條件的影響,更容易被廣泛采用[5]。本次研究發現,若對患兒不縫合將會導致后期創面難以愈合,而且個別患兒術后還會遺留有嚴重的瘢痕組織影響到舌體的自由活動[6]。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必須對剪開創面(舌系帶)進行縫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一方面降低手術創傷性和局部感染概率,另一方面加快舌系帶傷口愈合和降低后期瘢痕增生出現粘連概率。另外,為了美觀及更好的恢復舌頭的靈活度,可以采用可吸收縫線進行縫合,省掉術后進行拆線造成的二次損傷,有利于患兒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7]。
本次觀察發現:98例患兒中Ⅰ、Ⅱ、Ⅲ度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4.8%、94.0%、100.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不同病癥程度的舌系帶矯正術后療效無顯著差異。薄膜型與粗厚型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80.5%,組間差異具顯著性(P<0.01),由此可見,薄膜型舌系帶矯正手術后療效比粗厚型更為突出。
綜上所述,兒童舌系帶過短會對兒童發音造成障礙,因此及時對兒童進行矯正手術治療和語音訓練將能夠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何孔炎,鄭健鴻,李建成,等.386例嬰幼兒舌系帶過短矯正術的臨床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09,25(2):195-197.
[2]李小杰.舌系帶矯正治療舌系帶過短125例臨床體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8):858-860.
[3]喬靜.兒童舌系帶過短矯形術的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21.
[4]韋靖,王小杰,李紅輝,等.舌系帶過短4170例兒童在門診矯正術的體會[J].廣西醫學,2009,31(11):1614-1616.
[5]李小杰.舌系帶矯正治療舌系帶過短125例臨床體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8):858-860.
[6]George D, Bhat SS, Hegde SK.Oral findings in newborn children in and around Mangalore, Karnataka State,India[J].Med Princ Pract,2008,17(5):385-389.
[7]李鵬.兒童舌系帶過短72例矯治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1,40(8):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