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英 隋愛娜
乳腺癌作為婦科常見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影響婦女健康,構成醫學一大難題。目前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也被證實比較有效[1]。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手術,對患者身體的完整性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于現代都市愛美女性來說,美觀殘缺尤其是乳房的缺失無疑是對其身體和心理的重大打擊。良好的臨床護理要求迎合患者的這一心理因素,照顧到患者的心理變化,親情護理可實現這一點。親情護理開展與我院乳腺癌手術后護理過程中,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58例女性患者,年齡35~67歲,平均(42±2.0)歲,平均42歲;其中已婚256例,未婚2例,經診斷為乳腺癌。行單純乳房切除術20例,行乳腺癌根治切除術1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術223例。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親情組和對照組,分別為135例、123例。親情組年齡35~60歲,平均(47.6±2.0)歲;對照組年齡40~67歲,平均(53.5±2.0)歲。
對照組按常規護理方法。親情組護理方法如下。
2.1 心理護理 因為術后患者會面對自我身體外表形象的損壞,不能正確面對乳房缺失的問題,覺得失去了女性外表特征,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面對這一問題應成為護理工作開展的焦點和核心。術前護理人員應著重護理旨在打消患者的顧慮,對患者指明方向,明確身體外觀與生命的孰輕孰重。術前術后多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明確患者切身所想,有針對性地鼓勵患者樹立治愈信心,依照患者性格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慰勸導。除要與患者進行直接溝通護理之外,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也十分必要。并非所有患者家屬都掌握有良好的護理常識。一般的家屬都需要護士進行陪床的相關知識培訓指導。另一方面,通過患者親人給與患者心理安慰的效果會事半功倍。在對患者進行主觀心理安慰指導鼓勵的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做好外部環境的布置,避免觸及患者心靈痛點的物、事、語言的出現等。
2.2 術前指導 (1)手術之前的溝通十分必要。護理人員多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心中無顧慮,對手術結果看好。向患者明確治療目的和影響。(2)術前做好整個恢復期間的患者初步恢復方案并告知患者,在需要患者配合時征求患者配合,培養患者除護理人員護理支持外的自我護理,讓患者感到親情的溫暖。(3)由于手術創傷大,術前指導患者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強患者抵抗力,做好身體準備。
2.3 術后護理
2.3.1 手術后要為患者選擇適合患者的臥位。這需要綜合考慮患者麻醉方式等因素。通常為:先平臥后側臥,照顧患側。乳腺手術后,皮下常規放置引流。手術以后患者皮下會引流出量比較大的液體,將維持1~2d。在此期間一方面要保證引流設備的正確安放,一旦出現差錯用立刻安排重置;與此同一時間護理人員應疏導和安撫患者家屬,排除家屬的擔憂,將正確的知識告訴患者家屬,以免患者家屬擔心。
2.3.2 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嚴密關注,多查多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手術麻醉反應會導致患者嘔吐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護理時要做好預防嘔吐導致患者嗆鼻,阻斷呼吸的準備工作。如護理人員應準備好盆,使患者頭偏向一側等。與此同時要保障引流管的通常,多檢查多查看。護理人員對引流出來的液體的基本特征進行嚴密觀察,異常則應盡快告知相關醫生處理。
2.3.3 術后前3d對敷料變化進行嚴密監視,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更換。一般患肢呈功能位放置,即呈90°彎曲,用三角巾固定,限制活動過早保護好傷口。胸帶包扎寬松度應正好適合患者尺寸,防止過緊造成患者的不適,過松導致起不到作用,患者蘇醒時應詢問患者,根據患者要求及時做好調整。對患者輸液要避開患者上肢。體溫觀察:大多數患者體溫在正常范圍,對于體溫不正常患者應及時查找原因,制定對策。
2.4 出院計劃制定 (1)注意休息,堅持鍛煉:鍛煉是要輕度,循序漸進。(2)定期復查:乳腺癌術后要嚴密觀察,堅持到院定期檢查。乳腺癌術后5年之內不能妊娠,妊娠極易導致癌癥復發,對患者健康不利。復查頻率為:術后6個月之內每月復查;6個月~5年內每3~6個月復查1次;5年之外每年1次到院檢查。應教會患者自我檢查乳房的方法,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有乳腺癌復發或轉移的表現。(3)家庭支持:患者基本上均為已婚婦女,患者手術造成的生理改變影響了多數患者的心理和家庭生活。面對患者產生的自卑心理,家庭成員尤其是丈夫一方一定要給與患者精神支持和鼓勵,對于有些愛美女士,丈夫更應該多夸贊妻子,消除患者內心產生的不自信心理狀態。家庭成員對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可以增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信心。護理人員應指導家屬關心理解患者的感受及具體注意事項和方法,使得患者在醫院感受到的親情護理延續到患者出院后的一段時間中。
3.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明顯比親情組嚴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n(%)]
3.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比較 親情組患者滿意度為9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乳腺癌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術后女性性征發生改變,給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壓力,生命質量下降。護士要關心體貼患者,取得患者的配合。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填補患者對乳腺癌知識的空白,樹立患者治療信心和治愈希望。疏導患者心理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和依從性,進一步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術后護理的要點主要在于引流的正確進行,這期間需要護理人員勤觀察、勤報告[4-6]。
總之,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親情護理,主動的關系照顧,心里的安慰給患者提供精神動力;豐富的護理經驗,良好的操作提高患者術后的滿意度;對患者家屬的教育引導提高其自行照顧患者能力,擴大親情護理的范圍,方可發揮親情護理的要旨。同時適時用實例引導患者去戰勝疾病,普及防癌知識,減少疾病復發的危險因素,定期復診,可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護理滿意度。
[1]王淑燕,姚紅.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4):115-116.
[2]武好文.乳腺癌改良根治術86例圍術期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0):85-86.
[3]王海霞,葛永春.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15):2324.
[4]張麗華.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效果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6):9-11.
[5]白春芳.心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康復中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3,19(27):131-132.
[6]譚愛梅,吳月鳳,玉梅,等.康復訓練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