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薇
摘 要:本文結合計算機培訓經驗,就企業職工計算機培訓有效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企業;職工計算機培訓;策略
舉辦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是現今企業員工培訓的關鍵構成部分。21世紀是信息化社會,如圖像、語言、文字等所有信息幾乎能應用計算機進行傳遞、交流。計算機應用已經在社會各行各業得到較好的普及,為商務活動、企業管理、工業設計都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手段與工具。“無紙化辦公”、“網上辦公”等形式。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公文質量與公文處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對企業員工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樣有效提高企業員工計算機操作技能,是每一個企業管理人員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對企業職工計算機培訓給予充分重視,建設好硬件與軟件環境,從物質方面與政策方面給予企業職工計算機培訓支持
從2006年至今,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結構逐漸完善,各行業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高,相應的工藝裝備水平也將大幅上升。為使新投入生產項目的效用得以充分發揮,企業需要擁有一支熟悉新型生產技術尤其是計算機先進技術的生產工作團隊。所以,企業管理階層應當將眼光看得更遠,首先充分重視員工計算機培訓相關工作,投入更多資源,為培訓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配備,其次在政策擬定方面也對員工計算培訓工作給予一定的傾斜,比如擬定某些激勵員工取得計算機相關證書的政策等等。
二、為更好滿足社會需求,盡可能將培訓職能拓寬
現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社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員工培訓職能也應當隨著形式的變化而進行相對應的革新。員工培訓職能不能僅僅拘泥于簡單的技能培訓,而應當結合社會的發展,滿足員工培訓的社會化需求。比如,為更好地適應現今培訓市場上普遍的“取證熱”需求與企業員工自身對提高就業能力、增加就業方式的需求,企業相關機構應當革新傳統的培訓理念,滿足社會需求,與社會培訓市場相對接,在恰當的實際組織企業內的適應企業自身需求的、類型多樣化的計算機資格考點。讓企業員工通過培訓不僅可以學有所用,更可以學有所得,適應員工多種參加培訓的目的。
三、進一步明晰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的目標,提高培訓內容的實用性與新穎程度
廣大企業員工是計算機培訓的對象,很大一部分企業員工對計算機相關知識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電腦,他們文化程度也有著較大區別。員工參加計算機培訓的為了能將學到的計算機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之中。所以將培訓目標設置為通過培訓提高企業員工認識,讓員工認識到電腦是當今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應用型工具計算機,并讓員工們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按照此突出應用,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的培訓目標,聯系企業進一步發展需要與員工自身對電腦相關證書的需求,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工作九應當將實用二字重點突出來。現今計算機初級基礎培訓應當為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電腦基礎,網絡基礎,MicrosoftExcel工作表與MicrosoftWord文檔等辦公軟件、WINDOWS基礎操作等方面的知識。
電腦基礎又包括計算機構成與計算機原理、計算機病毒、鍵盤操作等知識;網絡基礎包括參加培訓的員工掌握在INTERNET社會之中怎樣利用網絡服務自身實際生活與工作;WINDOWS基礎操作包括磁盤操作知識介紹、電腦軟件安裝與卸載、電腦文檔管理等;通過計算機培訓,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可以熟悉簡單、實用的電腦知識與技能,通過培訓考試的企業員工最后還能獲得省內普遍認可的相關資格證書。
四、應用有效的計算機培訓教學策略,科學制定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的課時比例
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相關課程基本都是有著較強實踐操作性的培訓課程。如今培訓所選擇的應用軟件均是基于Windows用戶圖形界面,需要講解任務欄、對話框、窗口、圖標等Windows基本知識與電腦基本操作方式,僅僅利用黑板加粉筆的傳統培訓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培訓的需求。所以在實踐培訓過程中需要應用現代化的培訓方式,才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音信息同步演示與傳播、聲頻、音頻等教學功能,又或者是應用投影儀加電腦的邊演示、邊講解的教學方式。受培訓對象直接獲得的是各式各樣的屏幕信息,對提高培訓效率與培訓效果有極大的幫助。通過培訓實踐表明只有應用現代化的培訓方式才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培訓任務。
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是面向企業員工的教育,培訓課程絕大多數都是應用軟件(如MicrosoftExcel工作表、MicrosoftWord文檔等系統軟件),關于這些應用軟件的培訓均是有著較強實踐特點的操作性課程。在培訓過程中,我們需要將上機實踐與理論講解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既不能只進行理論講解不進行上機實踐,也不能只進行上機實踐不進行理論講解,上機實踐與理論講解二者不能不分畛域。理論講解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將邏輯理順,掌握基本原理;又能總結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犯的錯誤。但是電腦相關應用知識,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操作,才可以切實將它們掌握好,所以企業計算機培訓教學更應當注重上機操作。通過多年的計算機培訓經驗,筆者認為理論講解與上機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設置為1:2或1:1較為恰當。這種比例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在上機操作中加深知識點理解程度,讓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更緊密結合在一起。
五、取長補短,按照培訓內容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培訓方式,突出“精講多練”
通常計算機培訓相關課程,理論講解與上機實踐都是在多媒體培訓教室中進行。結合此種實際情況,培訓時不應當采取“滿堂灌”的培訓方式,因為假設采取“滿堂灌”這種方式,理論講解方面肯定會占用太多培訓實踐,培訓對象會感覺培訓枯燥乏味,不利于知識的記憶,而當培訓對象進行上機操作的時候依然會與沒培訓之前一樣無從下手,將培訓教師絮絮叨叨講解的知識統統玩得一干二凈,培訓效果十分不好。應用“理論講解→上機操作→再理論講解→再上機操作”精講多練的培訓方式,不僅便于培訓教師掌握好培訓的節奏與培訓的重難點,又有助于培訓對象提高對知識點的感性與理性的認識,經多年培訓經驗證明這種精講多練的培訓方式在培訓效果方面較有保障。由于及時進行上機實踐,可以十分容易把握與鞏固對剛獲得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此外,通常多媒體培訓教室在自由板書方面較為欠缺,培訓教師較難進行自由發揮、不利于幫助培訓對象理順知識點的邏輯思路。為了攻克多媒體培訓教室的這個缺點,培訓教師在正式培訓之前應當將培訓內容的課件制作好,才可以確保培訓效果。
假設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在條件方面較為欠缺,培訓課程也能將上機操作課程與理論操作課程二者分開進行。應用此種教學方式,教師更容易將計算機相關原理講清楚,并理清邏輯,然而培訓對象很多時候會出現相關理論似乎掌握了,到上機實踐就不懂得怎樣操作,理論講解與上機實踐出現脫節的現象。為了更好地解決好這個問題,在進行理論講解之時通常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激發培訓對象思考,找到相關問題;第二步多舉生動例子,同時進行演示操作,必要的時候利用提問的方式讓讓培訓對象自己來進行動手操作;第三步進行總結歸納,在理論講解之時要注意及時解決培訓對象上機操作時所反饋回來的問題。
六、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應用多種形式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
企業員工計算及培訓的實施者為計算機教師,計算機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需要計算機教師不斷地進行知識結構的更新,進而可以更好地適應各類計算機培訓的需求。第一教師要通過自身不斷努力,不斷地實踐、學習,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提高培訓教學水平與自身素質;第二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相關機構也應當組織開展教師進修活動,讓計算機培訓教師多參加各類培訓進修活動,提升其業務水平。與此同時相關機構也需要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開展教學教研活動,例如開展計算機培訓課件制作大賽,鼓勵計算機教師多動手制作教學課件。
七、結束語
與其他項目與專業培訓不同,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是一種有著較強操作性的、新興的技能培訓。怎樣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確保企業員工計算機培訓的成效,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企業員工提供更多發展技能,需要每一位計算機培訓教師不斷地摸索與研究,在教學策略、方法、內容、管理等方面,不斷革新與改進。
參考文獻:
[1]武少華.淺談虛擬計算機在計算機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0(1).
[2]彭麗.談企業員工的計算機培訓[J].石油教育,2008(6).
[3]李娜.沈陽先鋒計算機工程有限公司員工培訓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