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巧
[內容摘要]完美的課堂是我們教師不渝的追求,在探尋完美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擦亮火花,點燃精彩。精彩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碰撞的舞臺,課堂上有笑聲,有思索,有收獲,而要取得這樣的效果就要求教師通過展現歷史細節,層層剝開歷史的面紗,活躍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細節;歷史;課堂
一、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傳統的導入都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大部分問題都無需動腦筋思考,僅需學生背出一些知識點即可,這對于學生來講毫無興趣可言。精彩的課堂需要一個巧妙的切入,在課堂伊始就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必修1第三單元《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為例,以前上課的時候,我都是通過單元的引言來導入。從教師的角度講,這種導入有助于學生全面地把握單元結構知識,建立起全局觀念,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后來我修改了導入,結合時政要聞,通過展現英國政壇的兩名重要女性的生活細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時值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逝世,因此,我的導入就從她開始,我先展示一幅撒切爾夫人葬禮的圖片,給學生講解“鐵娘子”生前的主要事跡,展現她在英國政治生活中的風采。第二幅圖片是關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參加撒切爾夫人葬禮的圖片。這兩位英國政壇的女性有她們各自的職責,從她們的職責分配中我們也能夠發現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某些特點。于是,我對學生說:“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帶著大家回到歷史中去,去了解英國最初確立君主立憲制時的情況,以及英國國王和首相在國家政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通過學生熟悉的兩位政治女性的圖片及事跡切入本課,學生感覺到歷史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圖片展示的時候,學生們紛紛交流和討論與此有關的自己熟悉的事情,積極性很高。看著他們神采飛揚的樣子,我對自己說,這節課的導入是有效的。
二、細節——引導學生的思考
一個精彩的課堂必須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否則教學就是失敗的。初中的歷史知識比較簡單,主要是史實的呈現,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應該通過史實深入了解歷史,這就需要教師關注細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曾經的課堂,在講《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時候,我按照書本中的順序,給學生逐一講解,沒有一條清晰的線索,自己都覺得比較枯燥,而且學生也聽得云里霧里,只了解知識的表層。后來我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思路,讓學生通過英國王權的變遷來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及發展。我選擇了幾位有代表性的國王,如查理一世、瑪麗二世、喬治一世、威廉四世,以他們生活的細節為線索講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及完善的過程。查理一世在位時代表英國進入君主專制時代,“他公然破壞英國的政治傳統,不經議會批準擅自征稅,對拒不納稅者或派遣士兵入住其戶,或不經法律程序即行逮捕”。瑪麗二世在位時代表英國進入君主立憲時代,瑪麗在登陸英國時,“她與丈夫簽署了權利法案,兩人共同統治英格蘭,……在獨立行政期間,瑪麗活躍于英國國教會,以奮勉于政務和強大果決著稱。盡管威廉擁有大部分權力,但除了軍事,在英國眾多事務上主要還要依靠她來處理。”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雖然英國國王受到《權利法案》的限制,但依然享有一定的權力。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書本中提到的“英國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喬治一世在位時是英國責任內閣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國王行政權力的剝奪時期。通過對國王生活細節的揣摩,學生能感受到國家權力的轉移,從而認識到制度的變遷。
三、細節——升華學生的情感
在傳統教學中更多的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有什么樣的情感體驗,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細節,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長期君主制的傳統使英國的政治制度獨具特色,英國國王的生活備受人們的關注,以維多利亞女王為例,“凡屬議會通過的議案,女王總是毫無例外地簽署,使之盡快成為法律。內閣和行政部門呈報的文件,包括外交部的公文,她也是同樣處置”,“她到倫敦皇家學院出席新學院的開學典禮,還到南肯星頓參加了當地博物館的開館儀式,…… 還專門訪問了設在倫敦的幾家育嬰所”,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活,她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既不干預國家的政治,但同時又參與到政治中去。給學生這樣的材料進行分析,學生很容易得出,在君主立憲制日益發展的情況下,英國女王已經逐漸淡出政治生活,在決策中已經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
總的來說,細節決定成敗,精彩的瞬間構成精彩的課堂,歷史細節的呈現讓歷史不再遙遠,不再枯燥,而變得栩栩如生。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用心經營和設計,用細節去點亮課堂,用細節使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J].人民出版社,1999,第309頁.
[2]齊世榮.近代卷《世界史》[J].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9頁.
[3]郭家宏,劉金源.《英國睿智女王——維多利亞傳》[J].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2頁.
[4]郭家宏,劉金源.《英國睿智女王——維多利亞傳》[J].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0頁.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