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熒
摘 要:遺產稅屬于最古老的稅收形式,曾經被世界上許多的國家所采用。伴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廣大人們迫切希望縮小貧富差距,所以完善稅制的征收越來越有必要。但由于目前相關時機不成熟我國存在著開征遺產稅的難度。但這并沒有代表我國遺產稅不能開征。只要在遺產銳制度設計上能充分考慮國情,避免由于基本條件不成熟而產生的問題,近期開征遺產稅也許能更好地促進某些制度的完善。本文通過借鑒國際上各主要國家開征遺產稅的經驗教訓,探討利弊,對我國遺產稅立法中征管模式、納稅人、征稅對象、起征點、稅率等問題進行探討,并且具體分析了我國遺產稅開征的條件,提出了遺產稅的相關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遺產稅;可行性;經濟研究
一、遺產稅概況
(一)什么是遺產稅。遺產稅是對繼承人繼承去世者所剩下的財產而征收的稅,一般認為,它是對緩解貧富差距有一定作用。它的交稅對象是遺產的繼承人與受贈人,而征稅對象則是財產所有人逝世后所遺留的所有財富,在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過的此稅,當然也有的國家和地區,為了達到吸引投資、吸引資金流入等目的而特意不設或者后來廢止該稅的。
(二)遺產稅的種類。可分為以下幾類:有總遺產稅,分遺產稅和總分遺產稅。其中,總遺產稅,征稅對象是財產人去世后所遺留下的財產總份額,它的起征點,一般來說是累進稅率,無需考慮繼承雙方關系的親近與否和繼承者的自身情況;分遺產稅,是在不同的繼承份額分別分給不同繼承人后,根據繼承財產的多少以及與去世者關系的親近程度來征稅,是累進稅率;總分遺產稅,也被叫做混合遺產稅,即前面兩種稅同時使用,具有相互補充的作用。
(三)中國遺產稅現狀。目前并沒有開征。我國曾經在1940年7月,遺產稅被開始實行過。在新中國成立后時期,在1950年,遺產稅曾被擬作為稅收來征收,但,由于當時的條件不成熟,便沒有開征。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在1996年得到了全國人大的批準,它提出了“逐步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
在2009年的兩會上,陳光標,在做訪談節目的時候說自己將向向兩會提交議案,倡導向高收入群體征收遺產稅。
在2012年的兩會上,朱繼民先生,提出研究開征遺產稅的議題。他表示,中國現階段遺產稅立法的基礎是堅實的。首先,征稅對象已經有了即收入很高的群體,因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了;其次,由于收入懸殊在不斷的增大,大量財富的所有者將其生前的資產留給下一輩,使子女在競爭中處于優先地位,有的甚至無需競爭。他提出,可以實行總遺產稅制,將遺產與贈與稅放到征收范圍,防止納稅人將房產轉讓之前逃避稅款。確定遺產稅的門檻,以確定一個合理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家庭財富的變化動態調整,稅率為累進。
2012,年中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十八次會議上,代表們再次提出遺產稅賬單的考慮,并調核預采集點。由省,自治區制定,直轄市并通過總結和繼承稅征收辦法,最后介紹中國的情況之后,終于逐步難入立法。
2013年3月,關于《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的中期成果發布會由北京師范大學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舉辦。該項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現征收遺產稅的條件基本已經實現了。
二、開征遺產稅的國際經驗借鑒
(一)世界上三種遺產稅模式選擇。目前,遺產稅主要有這么幾種被部分國家所開征:第一個以美國為代表國的稱為“總遺產稅和贈與稅”,稅收制度是“先稅后分”,也就是以資產所有人去世后留下的總資產減去要扣稅的名目為課稅對象。根據那時的市場價來測定的總的地產或財產價值。英國運用了總遺產稅比例,而不是單一的一套贈與稅。二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分遺產稅”實施的國家,它的特色是“先分后稅”,先是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而后按照個人情況來課稅。因為它考慮到了人在內,在稅率的設計上重視他們自己的經濟狀況以及支付能力,充分考慮了繼承人的經濟形勢和承受能力的因素,但因為計算和征管非常的復雜,使得漏征現象易滋生。第三種是代表國家為意大利的“總分遺產稅制”,它具有“先稅后分再稅”的特色,也就是先對被繼承人去世時留下的所有遺產征一次稅,然后再對分配給每個繼承人的財產達到起征點時候征稅。這個形式的遺產稅事實上就是比例稅和超額累進稅的一種混合。分遺產稅與總遺產稅聯合起來,只不過在總遺產稅階段既可以選擇超額累進稅率也能夠選擇比例稅率。
(二)啟示。縱觀上述三種主要的遺產稅制,我們可以看出無論何種稅制都是有利有弊的,沒有哪種稅制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無可挑剔的,所以我們在考慮我們國家應該制定什么樣的遺產稅制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情況入手,全面審視,多作參考和調研才一能制定真正有意義能施行的遺產稅制。
在經濟日益增長和社會不斷進步的中國,社會成員對社會公平的要求的實現越來越強烈,不僅要求社會地位的平等,更加要求經濟的平等,所以開征遺產稅也是我國現在熱門的話題,黨中央也不只一次把遺產稅提到重要的會議上研究。現在我們在討論發達國家在這方便的得失,也是對我國以后開征此稅的借鑒。這是有必要的。
三、遺產稅開征的可行性經濟研究
(一)我國遺產稅開征的可行性。遺產稅具有增加政府收入和調節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和個人所得稅一樣同屬于政府對縮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方法。從遺產稅概念上來說,它是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征收的,所以個人遺留的財產送給被人或者留給后輩,必須要依法納稅的。
遺產稅能夠防止收入差距過大,調節收入分配,使社會財富更加平均,從而解決不合理的現象的存在,在收入分配上,可以避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收入具有邊際消費作用,這種作用與收入呈現這樣一種關系:當收入增加,邊際消費作用呈遞減趨勢,高收入群體在使用錢時比較隨意,用來滿足真正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少,有一些人甚至錢太多不知道如何去花,而去做壞事。從繼承人說,另一方面,有些人是出世的百萬富翁,億萬富翁,整天無所事事,紙醉金迷,過寄生的生活,沒有一點貢獻的社會群體。因此,社會財富過于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對財產價值的充分利用有不利的影響,會使得這一部分人的創造力和能力迷失,不利于發揮其正確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和市場經濟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國家通過遺產稅,可以使得社會上形成分配的一種良性循環。
征收遺產稅,國家財富管理水平能提高,整個社會的財富也將提高透明度。同時,國家要明確規范財產登記制度,同時應將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得以完善,提高國家制度的管控力和實施力,提高文明水平。
(二)我國遺產稅的開征需解決的問題。(1)做好政策宣傳,強化稅收觀念。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實行時間比較短,民眾對依法納稅的觀念和政策不是很理解,另外中國幾千年來的本位思想,子承父業的觀念深入人心。遺產稅在我國的實行肯定會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在開征遺產稅之前,要把工作前置,進行社會性的政策稅法宣傳,讓開征遺產稅的利好深入每一位公民的,最終使得公民的意識從依法納稅轉化為納稅光榮。(2)完善財產監控制度,降低稅收成本。如何實施監視和對納稅人評估,防止稅收流失,是遺產稅征收的重要環節。第一,我們要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應對個人儲蓄資產發的實名制度進行完善門,強調信用觀念,加強對現金流的管控,個人支票等先進手段。第二,我們要實行實名制的產權,把普通公民放入財產申報登記制度的范圍內,個人財產透明度要增加,加大對隱藏的公共財產排查。第三,建立健全個人財產評估制度機制。(3)完善財產法律法規,明晰個人的財產產權。之所以認真確認個人財產的所有權,因為它是遺產稅征收的首要前提,因為遺產稅是對被繼承人留下的財產來進行征稅的。我國許多法律,雖然有許多保護私有財產的規定,但對財產的繼承,轉讓,贈與行為是不明確的。在開征遺產稅時,要進一步對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更要對遺產稅的范圍進行規范,把家庭中的動產不動產都要列入征收范圍。
(三)政策建議。(1)立法先行,遵循稅收法定主義的原則。國務院法制辦正在研究起草《遺產稅》,將于十二五期末開征。遺產稅的征收將對擴大內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房地產市場具有深遠的影響。國務院批準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化(以后簡稱若干意見)確定開征遺產稅。在全國住房信息聯網系統落成,以及電子貨幣化的演進下,個人財產信基、將被及時準確的掌握,也就是說,遺產稅征收所需的條件己逐步達成。根據中國公布的遺產稅暫行條例2004九月“(草案)”,應征收的遺產包括所有死后財產繼承以及贈與財產出現的第一個去世后的五年。草案還指出,遺產十萬元,50%是遺產稅的最高稅率。(2)稅收設計。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狀況,應該從公平與效率的角度出發,實行高起征額、低比例稅率的遺產稅制。 1) 征納主體。遺產稅歸屬于財產稅的范疇,財產稅類包括了遺產稅,征稅主體應為地方稅務機關。2)征稅對象。被繼承人去世時擁有的所有財產,包括房屋、土地等不動產,以及動產、無形資產、股權等等。3)征稅起點與稅率。我國2013年人均GDP約為6767美元,借鑒國外開征遺產稅設計經驗,對高收入階層征稅,我國遺產稅設計一般應該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100倍,大約400萬。采用簡便易行的比例稅率,符合我國稅率負擔水平,不能高于財產境外轉移成本,設置在10%-20%之間。
參考文獻:
[1]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 (X)1年中國財政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 劉夢巖,馬長海.我國遺產稅開征依據探析[J].經濟師,2005 (5)
[3] 邵培德.美國遺產稅面臨的挑戰[J].涉外稅務,2001(4) .
[4] 劉佐.是征?是減?還是取消?美國遺產稅到底咋回事[N].中國財經報,2006-3-29 (4).
[5] 任仲平.決定現代化命運的重大抉擇——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N].人民日報,2010-3-1(3).
[6] 楊建學、楊斌.論稅法公平、效率價值之非穩定性[J].稅務與經濟,2008 (4).
[7] 王寧郎.關于開征遺產稅的幾點思考[J].中國財政,2009(12).
[8] 馬海濤、王熙.開征遺產稅的經濟分析[J].中國稅務,2008 (9) .
[9] 劉佐.中國開征遺產稅問題的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2001 (7)
[10] 白景明、周雪飛.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及財稅調節政策[J].財經論從,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