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姝媛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白藥散4g加0.9%氯化鈉注射液保留灌腸治療肛門直腸術后便血的療效及護理。方法2013年1月—2013年7月期間在本科行肛門病術后有便血的患者76例,選用云南白藥散加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緩慢灌入肛門。結果痊愈37例,有效39例,無效0例;結論經過10次治療,患者便血、肛門墜脹癥狀緩解,肛門分泌物減少。
關鍵詞:護理;創面感染;云南白藥散
中圖分類號:R619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4-0082-02
肛腸科術后出血為常見并發癥?;颊叱S斜銜r滴血、手紙帶血,并持續較長時間。主要由于結扎痔核脫落不完全、肛管直腸創面感染、硬化劑注射過于集中造成局部黏膜壞死等。軟組織感染通常是指發生在皮膚、皮下淺筋膜層(皮下脂肪)以及淺表淋巴管和淋巴結的感染,是外科感染的一部分。致病菌多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大腸桿菌等[1]。臨床上常予云南白藥散加氯化鈉注射液保留灌腸。因患者術后肛門疼痛、恐懼灌腸疼痛、肛門局部循環差的原因,往往不能較長時間的保留灌腸液。云南省中醫醫院自2013年1月—2013年7月,采用云南白藥散加0.9%氯化鈉注射液自肛門灌入治療術后感染76例,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中男36例,女39例;年齡22歲~67歲;病程1月~4月;其中內痔12例,混合痔37例,肛周膿腫27例,均行手術治療,術后炎癥13例,占17%。
2感染原因
(1)年老體弱或糖尿病、貧血患者。(2)排便不暢,糞嵌塞堆積創口。
3治療方法及結果
將術后炎癥患者選用云南白藥散加0.9%氯化鈉注射液至肛門灌入,每次量為100mL、每次保留60min,1次/d。結果:經過10次治療,患者腹脹、腹痛術后便血癥狀緩解。
4辨證施治
云南白藥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對痔引起的出血、脫出、疼痛癥狀有一定的療效,如濕熱下注證、脾虛氣陷證、氣滯血瘀證等,臨床治法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補氣攝血為主。
5灌腸注意事項
5.1肛管插管困難原因患者對灌腸有恐懼心理,精神高度緊張,肛門直腸術后肛管狹窄反射性肌肉收縮,從而使肛門括約肌處于收縮狀態。處理:向患者說明保留灌腸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解除其思想顧慮。操作時可選用一次性輸液器(剪去輸液器上過濾器及針頭)連接無針頭的輸液管進行保留灌腸。插管時囑患者深呼吸,以減輕腹壓,使括約肌松弛,插管時自肛門后沿進入。
5.2灌腸液流入不暢原因①操作時選用的一次性輸液器(剪去輸液器上過濾器及針頭)連接無針頭的輸液管,因管子較細容易被粘稠的凡士林油堵塞。②因管子較柔軟,插管后容易在直腸內打折。處理:灌腸前仔細檢查肛管孔有無堵塞,用石蠟油潤滑肛管。插管的深度應在10cm以上。灌腸時若發現灌腸液液面不降,可將肛管向內輕輕推進少許或拉出少許,旋轉一個方向再插入。更換灌腸管。
5.3灌腸液外溢原因①肛門括約肌松弛。②由于肛管的刺激引起痙攣。③肛管插入深度不夠。④灌腸量較大,流速較快。處理:灌腸時臀部應抬高10cm,使液體易于保留,選擇較細肛管,插管深度10~15cm,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灌腸前要將藥液加熱至38℃~41℃。對肛門括約肌松弛者,則紗布環繞壓迫肛門周圍,以阻止藥液外溢。每次灌腸量不超過200mL,流速為60~80滴/min。
5.4出血原因肛管損傷腸黏膜形成創面處理:操作前選用的一次性輸液器(剪去時)應將插入肛門部分剪成鈍角。操作時動作必須嫻熟,輕柔,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
6護理對策
(1)心理疏導:肛周痛覺神經比較豐富和敏感,在手術中已使患者飽受痛苦,如術后創面有炎癥,多使患者表現出緊張不安,故要求護理人員除了具備熟練的無痛處置技能外,還需有足夠的心理護理經驗,以此來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2)飲食護理:術后第1~2天進少量流質飲食,以后逐步過渡到普食,囑患者戒酒,忌食生蔥、姜、蒜以及胡椒,特別是辣椒等食物,葷素搭配,粗糧細糧調劑合適,保持大便通暢[2]。(3)觀察患者有無排便困難:囑患者養成術后排便習慣,即不管有沒有便意每天起床后定時坐便桶排便,以促進大腦皮層定時排便反射。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納肛協助排便。(4)防止感染的擴散:提前做好正常皮膚的清潔;如用碘伏棉球消毒創面以外的皮膚。(5)保持正常體溫:鼓勵患者多飲溫開水或靜脈補液,時刻監測體溫的變化,必要時給予物理降溫或退熱藥。(6)休息與活動:要勞逸結合,不可過度勞累,不可久坐、負重,防止引起術后出血。(7)出院后康復護理:囑患者出院后繼續加強肛門排便功能訓練,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清淡飲食,保持清潔,便后用溫熱水坐浴。
參考文獻: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4-101.
[2]黃洪坤.痔瘡術后出血的處理[J].中國肛腸病雜志,1996,16(3):32.
(收稿日期:2014-0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