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業心理狀況與對策研究
冉艷恩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運用調查問卷、文獻資料、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方法,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業心理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農村中青年體育教師在對待職業崗位的認識上存在偏差;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愿意付出自己的真摯情感,但在工作中積極性和創新能力不足;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心理的意志還是比較薄弱。針對農村體育教師存在的職業心理,提出了加強對中青年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養;對農村體育教師建立情感發展和外在榮譽驅使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提高他們的工作待遇,建立優秀體育教師選拔機制等建議。
農村;中小學校; 體育教師; 職業心理
當前我國有1 200萬中小學教師,擔負著超過2億青少年兒童的教育重任。近年來國內關于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受損檢出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職業倦怠、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突出[1-2]。農村工作的中小學教師人數占整個中小學教師人數的近79.5%,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起城市教師更不容樂觀[3],而作為農村教師隊伍的組成部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他們的職業心理狀況更是容易被人們忽略,無論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或是學術研究者都沒有給與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其在農村工作中長期的職業心理問題更是困擾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
1.1 研究對象
采取隨機調研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電子郵件為輔,選取河南省新密市、上蔡縣、尉氏縣、孟津縣、輝縣、滑縣等不同地區45個縣鎮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共計1 500名為調研對象,樣本遍布河南省各個地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
圍繞課題研究需要,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并研讀了與本研究內容相關文獻106篇,密切相關文獻8篇。
1.2.2 問卷調查
設計調查問卷,并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測,問卷信度為以r=0.83,Plt;0.01水平,通過實地調研(含電子郵件)共發放問卷1 500份,回收1 253份,回收率為83.53%,其中有效問卷1 122份,有效率為89.55%,能夠滿足本研究需要。
1.2.3 數理統計
對獲得的數據資料用spss12.5進行統計處理。
2.1 教師的職業心理概述
職業心理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的認識、情感、意志等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或個性特征[4]。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心理就是對所從事的農村體育教學工作的認識、情感、意志,這也是本課題所研究的主要三個方面的內容,因為這三個因素存在內在的相互作用關系。如果體育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認識是正面的、積極的,那么他就會在喜愛本職工作,在工作中愿意投入更多的感情,意志力也愈加堅定。如果認識是負面的、消極的,那么的他的情感就會在工作中懈怠、厭煩,進而對長期從事農村體育教育工作的意志力產生動搖。它們的心理相互作用過程可以用以下關系表述:

2.2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在1 122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中,女教師282人,占25.13%;男教師840人,占74.87%。在走訪中也發現農村體育教師性別比例差距較大,特別是小學,絕大部為男教師,女教師較少,中學情況稍微好一些;在年齡結構上,青年教師教師576人占51.34%,中年222人占19.79%,老教師324人占28.88%;在學歷結構方面,大專以上的774人占68.98%,其中老教師學歷層次較低,有一部分還是民辦教師轉正,所以農村中小體育教師隊伍在性別、年齡、學歷結構上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這將是困擾農村中小學長期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農村體育教師對職業崗位的認識度調查
表1統計分析了各個年齡階段農村體育教師對待自己所從事崗位的認識態度,很感興趣和感興趣的占總人數38.59%,認為一般的31.28%,不太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占30.12%,在對待農村體育教師這個職業上感興趣的人數還不到總人數的一半,總體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中青年體育教師不滿意度高達到23.17%,這里面所暴露出來的職業心理確實需要我們教育相關部門的引起高達重視。而老年教師在對待自己的職業崗位方面情況較好,反應他們扎根農村教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高尚情懷[5]。

表1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對職業崗位的心理認識度調查(n=1 122)
2.4 對待職業崗位的心理情感度調查
在對農村體育教師職業心理情感感受方面,調查問卷的設計從在教學過程中是否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積極鉆研教研教法、自我價值的實現、適合自己的專長、教學中有創新性思維等5個方面檢驗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感情和精力的投入[6]。統計結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占84.05%,第二位的是適合自己的專長占62.66%,而專研教研教法排在第三占24.6%,后兩位分別是自我價值實現和教學中有創新性思維,僅占16.58%和8.11%;排在前兩位的是作為體育教師的外在表現值得肯定,而作為教師職業情感內在表現的后面三個因子說明了農村體育教師在平時工作時積極性不足,工作中感情和精力投入的不夠。
2.5 對待職業崗位的心理意志力調查
在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對待崗位心理意志力的調研中,通過研究體育教師再擇業傾向考查其職業心理意志力。由表2可以看出,青年教師在擇業方面傾向于公務員和國營企業員工,而對當前的農村體育教師工作喜歡的還不到青年教師人數的兩成。中年教師在選擇上基本上與青年教師一致。老年教師表現出對穩定的職業崗位心態,超過半數以上的老教師喜歡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老教師如何在中青年教師的培養上發揮傳、幫、帶作用,做好農村體育教學工作的接力棒是學校領導要思考的問題。

表2 農村體育教師對待工作崗位心理意志力的調查(n=1 122)
2.6 影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2.6.1 工作負擔重,心理壓力大
廣大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由于特定的工作環境,其職業心理常常面臨來自社會外界的各種考驗。特別是在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中,體育教師既要適應新課改,又要開發校本研究,既要上好每周不低于16節的體育課,又要帶隊訓練,做好課外活動輔導工作,同時也要面對由于運動傷害帶來的家長投訴,特別是在一些農村的教學點,有些體育教師更是身兼幾本課。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付出的多,得到的回報遠比城市教師少的多,特別是他們所處的工作環境,缺乏社會的關注,日益被邊緣化,導致他們的心理在面對本職工作的認識上產生了動搖,這種現象特別是在中青年體育教師身上更明顯。
2.6.2 經濟地位低下,生活壓力大
近幾年,隨著工資制度改革的不斷調整,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工作普遍得到了調高,但大部分教師的實際所得工資在2 000~3 000元之間。有的農村體育教師一家幾口人擠在學校分配的一間宿舍,除應對家里的開支外,還有面對新課程培訓、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技術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報紙征訂等等種類繁多,且大多是帶強制性的行政收費項目,對于沒有其它經濟收入的農村教師而言,無疑需要承受很大的經濟負擔。調查顯示,越是年齡大的老教師,職業心理壓力越大。中青年教師由于自身的開銷比較大,基本上也是“月光族”,很難滿足其精神文化生活。有學者研究,農村教師幸福生活指數遠低于城市教師的幸福指數[7]。
2.6.3 情感生活匱乏,心理落差大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不同的是,城市教師下班以后還可以有許多地方供自己調整身心的休閑項目,而農村體育教師下班后可能還要留在學校。擁擠的辦公場所,簡陋的住宿環境,艱苦的飲食條件和枯燥乏味的業余生活,這些都會對他們的職業心理產生影響。對于教師情感生活的匱乏,心理上的失落感,教育主管部門的關注和投入仍須改進。因為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年輕的體育教師不愿到農村來工作,有的沒工作幾年就設法調到縣城或者轉行。農村中小學校留不住人才,致使學校在體育人才結構、年齡結構上極不合理。目前,河南省農村學校平均3所學校才有一名體育老師,而這一名體育教師也有可能是自學轉崗或其他課的老師兼職[8]。
2.6.4 考評機制不健全,職業危機大
現在農村教師也實施了績效考核制度,這種制度不但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評先與晉級,甚至有的學校實行末位淘汰。雖然這種考核是對教師工作的全面考評,會促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在考評指標體系的權重分配上,仍然體現了以分數和班級排名為依據的硬性標準。這種以文化課為主的考評體系,基本上把體育課作為副課排除在外。另外,在工作中的其他方面,與主課老師相比,體育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先晉級、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也都受到一定的歧視。這種職業的危機心理極大的動搖了農村中青年體育老師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心理意志力。
3.1 農村中青年體育教師在對待職業崗位的認識上還存在心理偏差,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觀,這種心理的形成基于個人考慮的因素較多。建議加強對中青年體育教師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幫助他們樹立愛崗敬業、扎根農村基層教育的高尚道德情懷,提高對自己所從事工作意義的認識,自覺抵制經濟大潮下的負面影響。
3.2 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夠投入足夠的工作熱情,對學生愿意付出自己的真摯情感,但工作中的主動積極性和創新能力還有所欠缺。學校管理者應建立情感投入、外在利益與榮譽驅使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既要考慮職稱評審、評先晉級等外部因素,也考慮滿足職業情感中所需要的榮譽感、成就感,豐富工作之余的精神文化生活,為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心態的良性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3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業心理發展還是比較薄弱的環節,老教師應該發揮榜樣的作用,在中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中積極開展傳、幫、帶。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在年輕體育教師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精力,防止他們被邊緣化,切實可行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和經濟上遇到的困難,提高他們的工作待遇,建立優秀體育教師選拔機制;在對他們的教育培養上,既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使他們愿意扎根農村,奉獻青春年華,實現人生價值。
[1]周濟.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談新中國60年教育改革發展成就[N],中國教育報,2009-09-12.
[2]姜德斌,張道新,李作佳,等.中小學教師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6(3):255.
[3]馬海燕.中國中小學教師人數已超千萬縣鎮以下約占8成[EB/OL].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edu/2507709.shtml,2010-07-21.
[4]向陽生涯.中國職業規劃師(CCDM)認證培訓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38.
[5]尹志華,毛麗紅,汪曉贊,等.中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學習評價中的心理障礙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13(1):79-83.
[6]袁廣鋒.4項個人心理因素對中學體育教師教學知識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251-256.
[7]熊偉,李明虎.提升農村中學教師幸福指數的實踐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37).
[8]潘志賢,楊強.3校1名體育教師 河南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奇缺[N].中國青年報,2008-10-07.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AN Yan-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occupation among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most teachers throw themselves in teaching but their work enthusiasm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the occupation mentality is still weak.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ccupation menta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trengthen the young teachers' ideological, political, and occupational mo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stablish a combined incentive mechanism with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honor drive; improve their work treatment and establish selection mechanism.
rural are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E teachers; occupation psychology
2014-03-12
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編號:142400410173)。
冉艷恩(1979- ),男,河南鄭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A
1009-9840(2014)06-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