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國家越來越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新型的課堂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渠道。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因此,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薄笆谌艘贼~”指的是灌輸書本知識,而“授人以漁”則是指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傳統的物理實驗課過分強調枯燥系統知識的傳授,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精神,因此,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是必要的。要實現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為了實現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教師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由傳統的“填鴨式”轉變為探究式自主學習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師要善于就地取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做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時,筆者用紅漆把試管內壁染成紅色,實驗效果非常明顯。再如:用氣球演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也可用氣球裝水當做“雞蛋”,做“瓶吞雞蛋”實驗,此“雞蛋”從集氣瓶取出時,只要把水倒出即可,可連續使用多次。這些實驗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創造、實驗的新穎設計,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教師要善于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體現課堂的民主性
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形成和睦的師生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高漲的學習情緒以及競爭的學習機制,已成為現代教育理論的新要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礎上的師生關系,才最利于教學相長。
3.教師要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以成績為單一標準的現狀,制訂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不但要評價結果,更要重視過程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可以是提出的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獨特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有的學生愛提問題,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大膽提問。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庇械膶W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強,教師就可以表揚他思維獨特,有創新意識。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學生愛思考、愛動手、愛實驗,因而更熱愛物理學習,為創新能力培養增磚添瓦。
4.教師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要針對學生所需要的器材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研究磁現象實驗時,準備的實驗材料種類有鐵釘、鋼釘、鋁塊、泡沫、塑料、硬幣、小刀、鉛筆、橡皮等,準備的實驗材料種類越多,學生興趣越高,更有利于學生總結規律,提升對材料的處理、分析能力,為創新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二、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探究重點強調的是“探究”,而不是驗證。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動手、動腦,相互交流合作,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技能,才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通過實驗和討論發現并提出問題。
例如:在學習滑輪知識時,讓學生猜想定滑輪的特點和使用好處,從力、距離、力的方向等方面猜想,雖然用時較多,但小組成員積極合作并完成了探究,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意識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同時也為動滑輪、滑輪組的探究奠定基礎。
2.鼓勵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小實驗、小制作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完成課本上的小實驗,培養學生的發明創造能力。例如:制作水果電池。學生利用蘋果、西紅柿、菠蘿等做成水果電池,用實驗驗證小燈泡是否發光,結果大失所望。很多學生對這一現象提出了猜測:是不是電線的問題?是不是接觸不好?是不是燈泡出了問題?是不是制作的電池有問題?當實驗現象與所預想結果不一致時,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并能提出很多合理的質疑,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對上述實驗提出質疑和作出不同解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并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學生經過實驗,仍沒能找到合理解釋。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測量水果電池有無電壓。有的學生檢測電壓為0.5V,有的學生檢測的只有0.4V,也有的為0.6V。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看燈泡的額定電壓,這時學生恍然大悟:不是電線、電燈的問題,也不是水果電池沒有電,而是電壓太低不能使燈泡發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解決了問題,也培養了創造能力。
3.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現象,并用實驗方法去偽存真
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培養學生形成尊重事實的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觀,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F在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的大型互動求證節目《是真的嗎》,收視率非常高,主要通過專家采訪、真相調查、現場驗證、專業實驗等方式求證事實真相,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總之,在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是兩個主體,教師更多的起到引導作用,要盡力去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激發靈感的火花,點亮火把,照亮道路。
參考文獻:
[1]安忠,劉炳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趙凱華.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J].物理教學探討,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