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良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為了使學生愿學、樂學,我在多年的小學語文課改實踐中就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以下體驗。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前奏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與學生做一做輕松愉悅的互動,帶領他們唱唱歌、背背詩,使學生從課間活動的狀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意愿和老師做朋友嗎?”“請你告訴老師你的名字好嗎?”“你的愛好是什么?”等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授好課作好情感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能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扼殺了教師的親切感。那樣的話,學生還愿意和教師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教師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外來的壓力迫使學生去做。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追求知識,首先自己就要有這種情緒,用歡悅的情緒感染學生。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創設懸念,營造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方面,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