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寓瑊
環保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具備一定的環保意識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工農業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一次性筷條和飯盒依然隨處可見,白色污染有增無減,滾滾黑煙遮住了藍天,水電資源的浪費觸目驚心,水資源被有害的工業廢水污染……環保教育迫在眉睫。為此,今年國家提出了“城鄉清潔工程”,它覆蓋全國各地,是一項全民行動的環保大戰。環保已經是當今社會的首要課題,環保教育應從孩子抓起、從課堂抓起。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是每位化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根據化學科的內容和特點,筆者認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環保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根據教學內容滲透環保教育
初中化學教材內容為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很多。那么,如何把這些內容和環保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呢?在教學過程中涉及環保知識時,教師要適時、適當地滲透環保教育,同時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多收集、積累環保信息和先進的環保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環保材料自然滲透到教學中,這樣既能使化學教學生動有趣,又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講到CO、CO2、酸雨、金屬的冶煉、煤、石油、塑料等內容時,應及時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環境污染將會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在教學中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引用一些實例,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拓寬視野。如,教學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一氧化碳是大氣污染物之一,它極易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中毒,嚴重者雙目失明,甚至致人死亡。又如,講到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應重點介紹有機物的燃燒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溫室效應,由于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的溫度升高,氣溫變暖,水的蒸發速度加快,造成旱、澇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再如,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我國水資源相對貧乏,工業三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水的嚴重污染。向學生介紹國家環保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意義,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
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穿插環保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積極穿插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化學實驗中,涉及的很多藥品都是有害、有毒物質,對人體有危害,對環境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學生做實驗接觸到這些有毒的物質時,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規范操作,嚴格控制試劑用量,對廢棄物不能亂拋亂倒,要及時回收,學會妥善處理。通過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實驗裝置,獲取最佳實驗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教育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讓他們感到自己可以戰勝污染,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往往會污染教室、實驗室的空氣,直接影響師生的健康。我們可將實驗過程中多余的一氧化碳氣體點燃,使其轉變成無毒的二氧化碳,再用堿液吸收二氧化硫,以消除或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在實驗過程中,注重環保問題,不僅可以大大減少環境污染,而且還能使學生長期受到環境保護教育。
三、在課外活動中強化環保教育
環保教育光靠課堂講授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強化環保教育。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世界有關組織和我國設定了許多環保紀念日,如3月12日的“植樹節”、5月31的“世界無煙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等,這些活動都是很好的環保教育實踐活動,能營造“人人宣傳環保,人人參與環保”的氛圍,讓每個學生真正動起來,動口、動手、動腦,展開保護身邊環境的實際行動,從而在活動中強化環保教育。在課外活動中,引導學生收集環保材料,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報道的環境保護題材。學校要多開展以環保教育為主題的講座、升旗儀式、黑板報、宣傳欄等活動來強化環保教育。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和節約能源,敢于制止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考察學校周邊的廠礦、企業并調查附近水環境等,使學生了解周圍環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對策,在考察中進行環保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實踐活動,如在學校、鎮上、村里,制作廢電池回收箱并呼吁大家收集廢電池;樹立“不能隨手亂扔垃圾”“請將垃圾分類丟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倡議牌。通過這些活動強化環保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總之,環境污染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環境的好壞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只有全人類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人人愛護環境,人人保護環境,才能創建美好的生活環境。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