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帥
在化學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實驗演示,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有效性。下面談談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效開展演示實驗教學。
一、演示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使用時機
1.在課程導入時使用演示實驗。課程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故事導入、回憶舊知識導入、生活實踐導入等。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演示實驗導入是一種有效的導入方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以蘇教版用pH試紙測酸堿度的教學為例,筆者曾經在所教的班級進行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以此來導入當天的課程。上課一開始我向學生邊展示演示實驗器材邊陳述:“這節課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小節目——變色龍游戲。”我取出事先用白紙制作好的一朵白色紙花,隨后將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個空瓶子,讓學生開始數數,數了不到十下,這朵白花居然變成了紅色。這個小魔術頓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開始猜測這花是用什么做的,紛紛議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通過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并促使他們帶著問題開始對新知識的探知。
2.在教學重難點處設置演示實驗。高中化學知識是從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抽象形成的,是一種高于生活的抽象知識,學生在知識的獲取中會遇到困難。而演示實驗則通過具體、客觀的實驗現象,簡化化學知識,促進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質和作用”的教學中,關于硫的氧化性和氯的氧化性的比較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無法通過抽象的文字來了解硫的氧化性比氯強,氧化性強又表現在什么方面。針對這個教學難點,教師可通過實驗演示硫和鐵、銅的反應與氯和鐵、銅的反應,讓學生觀察兩組反應的差異以及反應生成物的差別,在此基礎上比較化學方程式生成物中的金屬元素的化合價,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知識點。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使用演示實驗的注意事項
1.創設教學情境,增加實驗求知的興趣。高中的化學課程設計中有大量的化學實驗。在進行化學實驗的講解時,教師會有一些困擾,就是有些實驗無法在教室這樣有限的空間內成,這樣學生就沒有辦法真正看到實驗的效果。筆者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發現案例式的教學法對高中的化學實驗課有著很好的補充作用。例如,在進行金屬離子化合性的實驗時,我就借用了案例式教學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我校的化學教學資源來完成這一課時。首先,我在PPT上給學生呈現了幾個經典的化學事故的案例,比如震驚全國的烏江化工爆炸案、長江金屬桶危機等,這樣的化學事故場面很震撼,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充分了解化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一定要認真對待。在PPT課件的放映中,我邊放邊對化學現象進行解釋,比如水面的白色煙霧是什么,為什么救援人員不能直接將有化學物質的桶拉出來,是什么在與水化合后釋放大量的熱量,等等。
2.注重演示實驗的過程性和整體性。傳統的教學是把傳授知識當作教學的首要任務,把教學的難點當成一種障礙。教師在教學中,不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注重知識的時效性。以蘇教版教材中乙醛與銀氨溶液的反應為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教師先向硝酸銀溶液中加入氨水,然后產生白色沉淀,生成了氫氧化銀沉淀;教師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呈現在黑板上,繼續進行實驗的下一步,然后繼續滴加氨水,沉淀溶解,之后呈現離子反應方程式,講解這個實驗的反應過程。這個實驗充分地體現了化學知識的趣味性,但是一些教師覺得不進行實驗,直接展示化學方程式,就可以進行教學工作了,學生只要知道反應過程和反應結果就好,完全忽視過程的重要性。這是不對的,教師應注重演示實驗的過程性和整體性。
3.要以理解教材內容為目的。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是圍繞教材內容展開的,是為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而設置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常出現演示實驗和教學內容分離的現象,首先表現為:教師在教完所有教學內容后才用演示實驗進行證明,這樣的演示實驗顯然不能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其次表現為:演示實驗變成一種表演,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實驗活動所營造的愉快氣氛中,沒有關注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而教學內容的學習還是以機械學習為主。演示實驗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主要是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建構,為學生的學習搭建支架,因此演示實驗要以促進學生理解教材為目的。換句話說,教師在演示實驗開展前,要為學生設置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觀察實驗,在實驗觀察中要為學生提供觀察的視角,讓學生將關鍵的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展開分析,并在分析實驗的過程中逐步滲透新的知識,促進學生借助直觀實驗理解抽象的化學知識。
綜上所述,演示實驗為課程的導入和化學知識重難點的突破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開展演示實驗,注重演示實驗的過程性和整體性,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化學知識,理解化學知識。
(責任編輯羅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