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慧娣
現在的中學生生活在一個喧嘩浮躁的時代,他們面臨著太多的誘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樣熱鬧,一個純凈的心靈世界,一種對書香氣息的天然熱愛,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一個生命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會怎樣變遷,不管科技怎樣進步,不管教育怎樣改革,我們都必須讓中學生在人生記憶力最佳的時期,誦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讓文化經典占據他們的心靈,用閱讀豐富中學生的生活,積淀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他們的閱讀從一起步,直抵經典。
一、激發中學生閱讀的興趣
中學生中對文化經典“很有興趣”的學生所占比例很小,許多學生手中捧著的不是經典讀本,卻是卡通漫畫、通俗故事、流行雜志等。讀書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誦讀經典活動,把每一個中學生吸引進來,讓他們真心悅納書籍,與書籍成為好朋友,享受讀書之樂。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我讀好書我快樂”主題活動、“讀書心得”發布會等中學生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
二、加強閱讀指導,提高閱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也就是說,既要讓中學生“好讀書”,還要讓中學生“求甚解”,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這一切,必須靠教師給予方法上的指導。首先是讀什么書的問題。書籍浩如煙海,要讓中學生選擇有價值的書;其次,充分利用語文課或閱讀課,指導中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第三,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自讀能力,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強調看準字形,查準字音。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分組開展查字典比賽活動、朗讀比賽活動等。在開展活動中,訓練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中學生的朗讀興趣。
三、要營造家庭讀書的濃厚氛圍
家庭對書籍的認識,直接影響著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試想,家長整天搓麻、打牌,看娛樂性電視節目,經常舉行飲酒聚會活動,學生又怎會靜下心來讀書呢?生活中聽到家長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作業做完了嗎?”很少有人問“你讀書了嗎?背誦了多少古詩?”因此,家長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家長還要陪著孩子讀書,在讀書后,要引導孩子講一講,想一想:講故事梗概,想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作品都積淀著豐富而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在傳授語言文字知識、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月亮上的足跡》使中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的奧妙與偉大,《安塞腰鼓》向中學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濟南的冬天》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壯麗大好河山。此外,學習詩文可以讓中學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厚與仁慈,感受杜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強烈的愛國思想。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開展“和古詩文交朋友”活動,增加傳統文化的積淀,吸收經典營養
為激發中學生誦讀的興趣,我們開展了“和古詩文交朋友”活動,在開發方案中為中學生開列了書目,使中學生的閱讀有的放矢。策略如下:
(1)每日一頌:要求中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誦讀一首古典詩,或是語文課前積累交流一句自己喜歡的座右銘。
(2)每周一文:每周寫一張以古詩文為內容的書法習作,讀一篇經典文言散文或是寫一段閱讀心得體會。
(3)每月一談:每月下旬舉行一次班級古詩文學習沙龍,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或是舉行一次古詩文競賽活動(“千古美文”朗讀比賽、古詩文名句填空比賽、詩詞短劇表演賽、書寫座右銘比賽、古詩文知識比賽等)。
(4)每學期一展示:每學期舉辦一次成果展(優秀古詩文摘錄筆記、名聯書法薈萃、古詩文研究優秀小論文展、詩詞短劇匯報表演等),評比一次班級“讀經小先生”。
開展“和古詩文交朋友”活動,旨在增加中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淀,培養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通過誦讀,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將其外化為良好道德,豐富學識,“博于學問,明于睿思,篤于務實,志于成人”。
2.設立“親近經典”讀書角
在圖書角向中學生推薦《弟子規》《論語》《孟子》《詩經》《禮儀》《孝經》以及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等經典篇章,通過晨讀或讀書交流會讓中學生接受原汁原味的經典熏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經典文章,感受祖國博大的傳統文化。
3.開展“尋訪家鄉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
鄂倫春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為豐富中學生對鄂倫春民族文化的了解,筆者在教學中組織中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尋訪家鄉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考察阿里河嘎仙洞(鮮卑文化遺跡)的歷史遺跡;二是考察鄂倫春的歷史名人和遺跡;三是考察鄂倫春名字的由來;四是考察鄂倫春民族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五是訪問鄂倫春民族的民間藝人,了解傳統的皮質衣物及樹皮器皿的手工制作工藝。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的途徑傳承傳統文化,能使學生領悟到生活的品質、人生的理想和對社會的責任,提高學生接人待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注意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學生一定會在祖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