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磊
摘要:本文介紹了河南合唱藝術的發展現狀,并對河南合唱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合唱 河南 發展
一、河南合唱藝術發展現狀
(一)合唱曲目日漸豐富
改革開放之前,幾乎找不到具有河南音樂特色的合唱作品。但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河南當地優秀的作曲家以河南特有的音樂風格創作了很多新作品。例如陳家海先生和石夫先生所作《木蘭辭》,還有河南歌舞劇院周虹先生根據民間器樂曲《百鳥朝鳳》改編的合唱。還有朱敬修的合唱版《誰說女子不如男》,根據河南民歌所改編的《摘棉花》和《月奶奶,黃巴巴》等,都有相當的河南音樂藝術特點
(二)合唱團體越來越多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和文化藝術事業的高速發展。中國公共合唱藝術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河南當地的合唱團也開始大量的增加。河南各個高校音樂學院、歌舞團、合唱協會都組建了自己的專業合唱團體。地方各廠礦單位,各事業單位也紛紛組建自己的企業合唱團。這就使得合唱藝術在省內各個角落扎根生長。也使得更多的群眾參加到這一音樂藝術當中。
(三)合唱指揮的專業層次有明顯的提高
一支合唱隊,最重要的團隊的靈魂是指揮。一個成熟優秀的合唱指揮,必須經過專業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指揮能力,提高對作品內容的分析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把握演唱作品的風格和特點。這一點也得到了省內各高校的認可和重視。如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鄭大西亞斯國際學院等高校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合唱指揮專業。有些學院更是設置了合唱指揮研究生課程。這就使得有合唱指揮發展方向的學生有了更系統的學習場所,也有了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理論支持。
二、河南合唱藝術發展的不足
(一)優秀作品不夠
雖然近年來河南在合唱作品的創作方面不斷的進取和提高,但真正膾炙人口和深入人心的合唱作品還是鳳毛麟角。一些作品難度過大,只適合于經過長期訓練的專業合唱團演唱。群眾根基不夠深厚。還有一些作品由于作曲家很少能夠進入合唱團實踐和體會,根據獨唱的演唱經驗創作合唱曲目。造成了和聲不是十分的和諧。四個聲部之間交織在一起,無法發揮各個音區的最佳音色,無法表現出音樂該有的精華。
(二)各地合唱團發展不均衡
經過作者對基層的實地考察發現,較為正規和專業程度高的合唱團多集中于大中城市,以及各地的高等院校中。在周邊小型城市和縣鄉一級的城鎮中幾乎沒有專業的合唱團。當有比賽或者合唱任務時,多為從員工或者政府部門公務員中臨時抽調。由于沒有經過專業音樂和合唱方法的訓練,他們的音準不夠好,基本不識譜,對合唱中聲音的協調與均衡概念不足,往往認為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誰的聲音大誰的就是好。故大中城市與周邊村鎮在合唱資源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三)指揮師資仍顯不足
雖然河南省內的一些高等院校紛紛開設合唱指揮專業,大力培養合唱指揮人才音樂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但是仍然是為數不多的幾所,每年培養出來的專業指揮人才也不多,滿足不了合唱藝術在省內飛速發展的速度。。而且這些從高等院校畢業的優秀的指揮人才,首先考慮的是進入演出團體,或者想留在大中城市發展。因為合唱資源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他們感覺在地方無法施展自己所學。專業能力一般的指揮,又由于實踐機會少,對作品把握的能力,和駕馭一支合唱隊的能力有限,無法更好的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區。這導致了最基層的合唱指揮嚴重不足,地域之間合唱發展不均衡。
三、河南合唱藝術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師資力量與提高訓練的規范化
合唱要發展,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專業的指揮人才。有了他們,才能對合唱性的聲音、正確的歌唱狀態、正確的和聲位置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規范和嚴謹的訓練。由于現有的專業指揮數量少,更需要河南的文化政府部門或音協等文化組織,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提高的空間。如開展大型的合唱講座,大師課培訓,到其他專業院校進修等。更好的提高他們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藝術修養。
有了專業的老師,在平常的訓練當中,就要嚴格的對合唱性的聲音、合唱的概念進行把關。逐步建立起合唱隊員們對和聲融合的意識,對美的聲音具有辨別能力。另外也要用統一的要求和技術來訓練。更加注意的是對音準和節奏的訓練,這是一支隊伍歌唱之本,音準節奏不好,任何合唱隊是無法完一首作品的。同時,還要對聲音的共鳴,如何進行集體的呼吸,如何進入整齊的起拍和結束進行一系列的訓練。這樣,在合唱時才能是每一位個體具有獨立的音準概念,不至于跟其他聲部跑調。
(二)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質文明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國家的發展不光需要經濟建設和物質發展,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全面素質,加強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具有門檻低,群眾參與度高,思想凝聚力強,文化傳播面寬等眾多優勢。如果僅僅依靠群眾自發組織,難免由于場地、師資、設備等各方面客觀積極性低,水平參差不齊,各地發展無序切不均衡。因此群眾合唱想要更好的發展,必須得到各地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多方從人力、物力、財力、場地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另外,組織大型的比賽以及各地合唱團體的交流活動,都需要政府部門牽頭組織和一些經濟投入。另外,也可以在各級合唱團建立良好的組織機構。高級別的合唱團隊可以由政府牽頭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各地方合唱團也可以組成自己的協會或小組,完善獎勵競爭機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平時能夠更加有效的組織各合唱隊的排練,在遇到大型演出活動或交流活動時也能夠有序的組織各隊參賽,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三)增加合唱交流的平臺
任何的藝術形式都不能閉門造車,對于合唱藝術來說,對外交流尤為重要。現今,高水平的聲樂比賽越來越多,各地組織的音樂會以及交流活動也越來越頻繁。隨著改革開放更加深入,一些優秀的外國合唱團體和作品也慢慢引進到了國內。對于這一發展態勢,各地政府文化部門可以加強交流活動的展開,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大型賽事。請進來送出去,吸收各地優秀合唱團對的寶貴經驗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引為我用,增強自身能力。例如哈爾濱每年暑期都舉辦哈夏音樂會、合唱比賽、聲樂比賽,讓全國各地的選手赴哈爾濱交流學習,即帶動了哈爾濱當地文化事業的蓬勃開展,又宣傳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同時還增加了游客的到來。可以說是借助文化事業達到文化宣傳和經濟雙豐收的典范。這些都可以作為河南省推動合唱等公共文化事業的參考。
四、河南合唱藝術發展的方向
(一)面向大眾
一門藝術的好壞,關鍵要看他在人民群眾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有沒有大眾來參與其中,符不符合群眾的利益和品味。這就要求合唱藝術從創作,到表演形式必須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去,反應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人和事,充分與當地文化藝術特點相結合,扎根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這樣才能在群眾中經久不衰。
(二)理論化、專業化
在群眾合唱藝術的更新發展下,河南合唱藝術必須要走專業化是的道路。通過專業化人才的不斷培養和引進,使眾多的合唱團提摒棄原來根深蒂固的老觀念,老思想。以為大聲齊唱,添加許多動作是真正美的合唱。樹立他們對正確合唱聲音的認識,對旋律性線條的充分演繹,對和聲織體的充分了解,以及對發聲位置及狀態的科學掌握,從而推動整個合唱事業向更加專業的正確方向發展。
(三)多元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音樂藝術形式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媒介深入到各個階層和角落。人們聽到的,看到的比原來成幾何數量的增加,人們的視野更遠,思維也更加開放。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更加的開放。作曲家對音樂的創作也不再受到地域、文化等條條框框的限制和制約,更加的隨心所欲。我省合唱藝術的發展,也應該抓住這一歷史世紀,充分吸收各個藝術門類的特色,借鑒各地方的音樂特點,引入現代音樂的創作手法,不斷向前發展,豐富自身的創作能力,得到多元化的發展,順應人們日益增強的對公共文化藝術事業的渴望。
基金項目:
本文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科研項目《合唱藝術在公共文化藝術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及省內發展現狀研究》 課題,項目編號:2013KYY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