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蘊
摘要:即興伴奏是高校音樂專業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即興伴奏能力的掌握,對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長期以來,在這門教學中,卻仍存有很多不足之處,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對當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普通高校 即興伴奏教學 思考和建議
一、普通高校即興伴奏教學的存在問題
鋼琴即興伴奏是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利用鋼琴為一段主旋律選配和聲、音型等,從而使主旋律更加豐富和動聽。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十分實用的鋼琴演奏技能,所以在高校音樂專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現實中,特別是一些普通高校中,即興伴奏教學卻存有很多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教學目標上。作為普通院校來說,其在教學中,既有即興伴奏教學共性的一面,也有作為普通高校個性的一面,可謂是共性和個性兼具,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卻沒有體現出這一特點,在目標定位上比較模糊。其次是在教學內容上。因為國家教育部門尚沒有制定過教學大綱,也沒有推出過權威的教材,所以普通高校即興伴奏教學在教材使用上是較為混亂的,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再次是在教學方法上。多數學校的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沒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使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了影響。最后是在教學實踐方面。多數學生都在琴房內的練習中演奏的較為熟練,但是一到了公開的伴奏中,就會出現緊張等狀況,從而使演奏質量大打折扣,實踐能力較之現實需要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二、對普通高校即興伴奏教學的思考和建議
(一)教學目標方面
目標是方向的引領,對于整個教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向作用。作為普通高校即興伴奏教學來說,其教學目標的樹立要參考兩個方面。一個是學校的性質和類型,一個是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學校的性質和類型看,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等專業院校,培養的是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師范類院校則主要培養的是中小學的音樂教師,而普通類院校則定位為一種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具有較為豐富和扎實的理論和實踐能力,而在難度上則沒有必要做太高的要求。從當代社會的實際需要來看,伴隨著文化藝術的整體發展,即興伴奏更加廣泛的出現于各類文化活動中,特別是普通院校音樂院系畢業的學生,將來的就業面十分廣泛,所以即興伴奏更成為了他們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結合這兩個特點來看,普通高校即興伴奏人才的培養,應該做出如下定位,即要求學生掌握較為扎實的即興伴奏能力,能夠隨時隨地的滿足實際需要。其中的重點是“扎實”和“隨時隨地”,“扎實”意味著學生伴奏能力要較為熟練,達到夠用的要求即可,而不是朝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隨時隨地”則意味著學生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對目標有了明確認識之后,所有行為都應該圍繞著目標的實現而展開。
(二)教學內容方面
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文中提到,當下普通高校即興伴奏教學中,尚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學校自行選擇,雖然有著極大的靈活性,但是在具體的選擇過程中,也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實用性原則。即興伴奏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要求教材一定要突出這一個特點。通俗的說就是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能夠獲得哪些方面的提升,這種實用性特征越突出,學生所獲得的技能也就越扎實、越豐富。其次是適宜性原則。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今后從事的多是基層的音樂工作,所以教材應該是難易適中的,如果難度過大,一方面是會造成各種沒有必要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畏難情緒。所以在難度設置上應該以滿足實際需要為準則。最后是民族性原則。縱觀當下各種教材,西方音樂曲目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一方面,如果各種即興伴奏針對的都是西方曲目,顯然是片面的,因為現實音樂實踐中,很多都需要為民族音樂進行伴奏;另一方面,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是每一個音樂學習者的責任和義務,加大民族音樂在教材中的比例,則是一種具體的體現。所以說,在教材選擇上,理應將上述三點作為基本的原則,從而使教學的發展方向得到充分的保證。
(三)教學方法方面
傳統的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學方式是較為單一的,一般都是教師先進行示范,然后由學生進行練習,再由教師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看似是一個有條不紊的過程,實際上學生是非常被動的,他們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從激發,久而久之,就會對這種單純的技術訓練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如果能夠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對話式教學法,就尤其適用于即興伴奏教學中。因為這門教學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課,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是非對錯之分,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更應該在一種坦誠的交流中來進行。而對話式教學法就是這樣一種教學法,其主張師生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通過積極的對話來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來說,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都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老師做各種積極的交流,比如當學生演奏完之后,教師可以先不忙著評價,而是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為什么要這樣演奏,其特色在哪里,獲得了怎樣的音樂效果等。這就給了學生以表明自己看法和感受的機會,讓他們獲得了一種被重實感,而教師針對于此的講解和輔導,也更加具有針對性。又比如分層教學法。因為學生之前的鋼琴基礎各不相同,所以如果采用統一教學的模式,則勢必會出現“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進行層次劃分,然后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出不同的培養方案,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而且通過這種層次劃分,還從客觀上營造出了一個比、學、趕、幫、超的藝術氛圍,通過定期的考核,學生層次劃分是會產生積極變化的,也從客觀上起到一種敦促的作用。所以說,通過教學方法的革新,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使教學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四)教學實踐方面
之所以進行即興伴奏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展示出這種技能,充分滿足現實的實際需要。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多數學生都在課下的練習中十分熟練,但是一到了公開演奏中,水平的發揮就會大打折扣,這顯然是實踐經歷的缺乏所致。所以應該對該環節有充分的重視。作為學校來說,應該努力完善各種實踐場地和設施,如音樂廳等,并保證其正常的運行,為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要和當地的一些文化事業單位展開良好的合作,使其成為校外的實踐基地,滿足這些單位的用人需要,獲得一個雙贏的結果。作為教師來說,也要將實踐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每一個教師都帶多名學生,對此就可以多開展一些內部的演奏會、演奏比賽等,并將所有的工作完全放手給學生做,從活動的策劃到具體的組織,從彩排到正式演出等等,全部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只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幫助。一次活動下來,不僅使學生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等。這種實踐活動越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越強,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伴隨著高等教育事業和鋼琴事業的雙雙發展,即興伴奏的重要性和價值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認同,而努力提升普通高校即興伴奏的教學質量,也成為了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需要廣大鋼琴教師對此有充分的重視,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對當下的教學進行全面的審視,及時做出調整和完善,使學生真正的學有所長和學以致用。本文也正是從這一目的出發,提出了相應的思考和建議,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用,給更多的老師以啟示和借鑒,為即興伴奏教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費承鏗.鋼琴即興伴奏的理論與實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3).
[2]王得盛.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J].音樂天地,2003,(10).
[3]郭愛萍.如何提高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04).
[4]張慧,周冬梅.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