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簫 黎一葦 何剛
一、前言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其中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動手操作從實驗中獲得。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于才剛剛系統地接觸生物學的初中生來說,更應從生物學的實驗特性讓他們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體驗和了解生物知識。
所謂表現性評價,是指教師在學生完成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技能和學習成果進行的實際考查。美國國會技術評價辦公室在1992年對表現性評價提出了一個概括性的定義:“它是要求學生創造出答案或產品以展示其知識或技能的測驗。”[3]有的學者又將其稱為“真實性評定”(Authentic Assessment)。[4]
在認真閱讀研究有關表現性評價資料的基礎上,我們對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觀察植物細胞”一節進行了表現性評價教學實踐,通過與傳統實驗教學相對比,希望從中分析總結出既適合實際教學又具有課堂操作性的評價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
(一)方法
各選取3個常規教學班分別采取同構異教法進行教學:實驗班級采用表現性評價量規表指導教學,對照班級采用傳統常規實驗教學。最后使用昆明市2008年初中畢業生物實驗操作測試評分細則對各班進行教學檢測。實驗中所獲數據使用SPSS軟件統計分析。
(二)設計制定表現性評價量規表(Rubric)
1.教學內容分析
表現性評價量規表是評價的基本工具。設計表現性評價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充分理解本節教學內容。通過制作臨時裝片,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思維。“觀察植物細胞”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主要包括:(1)顯微鏡的正確操作使用;(2)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以及各部分的相應功能。
2.設計表現性評價量規表(Rubric)
在認真總結本節相關知識點和重難點的基礎上,考慮到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自主設計表現性評價量表。
(三)教學評價檢測方法
利用改進后的昆明市2008年初中畢業生物實驗操作測試評分細則對各班進行教學檢測,采用教師評測方式。
三、結果
(一)量規評價結果
縱觀整個評價量規表,分析發現互評分較高于自評分,說明采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學生有較好的自律性和自省能力,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學生能潛意識地提高自身的關注程度,集中注意力操作實驗,這是傳統實驗教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
(二)教學評價結果
為了切實得出使用表現性評價方式指導生物實驗教學效果和傳統實驗教學效果的不同,我們設置了3個實驗班(應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和3個普通班(傳統實驗教學)在相同教學時間的基礎上同時完成同一實驗任務,從完成實驗的效果來評價兩種教學法的優劣。
經統計發現,應用表現性評價指導實驗教學的實驗班實驗總分普遍高于傳統教學的普通班,且P=0.000<0.001,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因此,從總分來看在實驗中融入表現性評價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指導實驗教學。
此外,我們還對實驗班和普通班完成實驗的時間進行了記錄和比較,如下表所示。
統計分析結果得出,在完成實驗時間上兩者差異性不大,P=0.336,無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實驗班由于應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對每一實驗步驟都做出了相應的規范要求,而普通班僅憑借教師一次演示操作后便由學生自行完成實驗,缺乏規范性。因此,從完成時間上差異性不大,但實驗效果卻明顯不同。
四、分析與討論
(一)以評價作為活動指導,提高實驗教學的時效性
在本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班和普通班最終教學的效果比較發現,利用表現性評價方式進行教學的實驗班級獨立完成教學任務的時間比起利用傳統實驗教學方式的普通班級平均縮短2~3min。
從本次實驗結果可看出,在初中生物實驗中應用表現性評價指導教學可大大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因為通過表現性評價表,教師制定的評價標準和運用標準評價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順利進行實驗,表現性評價表起到“導教”“導學”的功能。同時,根據“目標驅動”,在評價表的作用驅動下,小組成員為了得到高分,獲得好的評價,會集中注意力,增加小組成員的互動性,共同承擔實驗,快速“實現”或者“完成”評價。因此評價表的應用能有效地輔助教師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時效性。并能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使實驗教學既關注學生的實驗過程,也不忽視學生的實驗結果
由于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關鍵性知識和步驟設置了具體評分細則,所以實驗班每項掌握情況普遍高于普通班。尤其是學生容易忽視的環節,比如怎樣規范取材、如何減少氣泡生成以及如何浸染標本等。由于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示范,一帶而過,學生印象模糊,而表現性評價由于每一步都設置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印象相對深刻。例如,從取材環節得分情況來看,該項滿分3分實驗班均能得到,但普通班卻大多由于取材過大而被扣掉一分,甚至取成外表皮而被扣掉3分。
(三)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思維和科學創新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
傳統的實驗教學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完成一遍,即完成實驗即可。而如果利用表現性評價指導實驗教學,就本項實驗能從感官上呈現學生實際觀察到的洋蔥內表皮細胞結構,以便教師更好地評價學生掌握該部分知識的情況。同時讓學生將所觀察到的現象(本實驗是以畫圖形式)記錄下來,以培養學生科學記錄的良好習慣。
(四)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通過對初中生物實驗“觀察植物細胞”一節應用表現性評價量表指導實驗教學的效果分析發現,在初中生物實驗中融入表現性評價量表指導教學能顯著提高實驗教學的時效性,并且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促進了學生正確學習態度的建立,能較好地在教學中融合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維目標,真正使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得以實現。但是要使表現性評價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還須謹慎設計好評價表,因為任何一種評價方法,都會有自身的缺陷,表現性評價也不例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調整評價要素的權重和位置,使量規具有更好的教學指導性。
參考文獻
[1]greenworld.什么是量規[J/OL] .2005-5-9 .
[2] Greg K Fitch. A Rubric for Assessing a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he Light Microscope[J].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Reston: Apr 2007. Vol. 69, Iss. 4; p. 211.
[3]王小明. 表現性評價: 一種高級學習的評價方法[J]. 全球教育展望, 2003, 32 (11): 47-51.
[4]Wiggins, G. A true test: 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J].Phi Delta Kappa, 1989, 20(3): 703-713.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