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亦華
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是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訓練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從理論方面分析,一個人的解題能力與邏輯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從內容方面分析,解題能力說的是對應用題、文字題等廣范圍的題型的處理能力.從中學生解題的行為實際方面分析,他們的解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能養成較好的思維習慣,解題常常比較盲目;存在較強的任務觀點,解題思路不清;解題馬虎草率,漏洞百出.心理學研究表明,智力的關鍵是思維能力.從素質教育觀點來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思維能力并發展智力.學生的解題能力要有所提高,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智力,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文就來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研究怎樣解題,掌握解題套路
1.控制,也就是在解題過程中,對如何入手,如何修正等做出基本計劃和安排.語言與思維是緊密聯系的,語言能夠促進思維的發展,反之,有縝密的邏輯思維,又會使一個人的語言有良好的發展.這看著好像是對解題比較重視,但是實質是忽略了解題能力的培養.由于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在解題時只能靠機械的記憶,不能靈活運用知識,這與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很不相符的.
2.監察,也就是監視和考察.從學生解題的實際表現來分析,學生在解題時出錯,大多是因為沒有細致、周密的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導致的.尤其是當作業比較多的時候更是如此.
3.預見,也就是在解題的整個過程,展望問題的前景.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為了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強化訓練,要求學生在寫作業時在作業本上將分析思路圖寫出來,或者是把線段圖畫出來.學生完成這項工作的難度是很大的,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學生又不能有足夠的耐心,因此收效不大.
4.調節,也就是根據監察的結果,對問題重新表述總結,以使其變得更加熟悉,更易于接近目標.筆者覺得應對課堂教學中的“說題訓練”進行強化,應用“順逆說”與“辯論說”等幾種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解題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提高.
5.評價,也就是以“理解性”和“發展性”標準來認識自己解題的收獲,自覺對問題的本質進行重新解剖,反思自己發現解題念頭的經歷,提取解決問題的關鍵,總結解題過程的經驗和教訓,反思解題過程的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從思維策略的高度對解題過程進行總結,從其中概括出一般性規律,概括出點點滴滴的新經驗、新見解、新體會、新想法,以及對問題進行推廣、升華,尋找新的解法、最佳的解法,對解題過程或表述予以簡單化、明了化.評價應該貫穿始終,隨時進行評價,而不僅僅是在解題后.
二、多向探索,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屬于創造性思維.它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實際的知識水平,對某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方位去進行思考,從而能夠創造性地對問題加以解決,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比較他們的不同,打破思維定式,促進學生新思維的迸發.
三、聯系對比,使學生解題的準確率得到提升
聯系對比主要有兩種:1.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對比;2.聯系正誤進行對比.
有了比較之后才會有鑒別,學生解題出現錯誤,一般是由于認識不清楚、感知比較模糊、理解比較膚淺、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進行鑒別,都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有利,能夠促進學生解題思維的發展.
對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式還有很多,不管我們選擇的是哪種,最關鍵的就是思維的訓練.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較好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自己的體驗中提煉和總結自己在解題中的經驗和體會,形成有自己風格的解題方法.
(特約編輯安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