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一門學科有了興趣,才會想著把它學好。下面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
一、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很多教師的眼里,物理這門課的地位是和語文、數學、英語這樣的主課沒法比的,它只是一門副科,所以很多時候教師并沒有對物理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是不對的。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處于被動的狀態,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只管講解完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并沒有注意到學生是否聽進去,是否聽懂。而我們的教學目的是教師講的內容是否有利于學生接受、有利于學生發展,所以說在現代教學中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他們自覺學習、自主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接觸生活,接觸自然,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所用到的物理知識,并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發言說明。
二、充分利用實驗教學,讓學生參與進來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規律公式都是通過實驗總結歸納出來的,而課本上的這些理論知識很多是抽象難懂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實驗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具體可以在課堂上精心演示一些教材中的實驗,用這些實驗導入新課,讓學生帶著疑問和興趣認真聽教師講新課。比如,在教學《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時,可以準備好實驗儀器,在課堂上做這個實驗,使學生認真觀察,理解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首先讓學生分清彈簧的長度、原長、伸長長度;然后通過改變鉤碼的個數,測出彈簧總長度和所受拉力的多組對應值,填入表中,并算出對應的彈簧的伸長量;此后讓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坐標,并在坐標中描點,根據點的分布畫出彈力隨伸長量而變化的圖像。也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實驗,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把握學生心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人不論大小,都喜歡聽別人的夸獎,而不是批評。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積極引導,多表揚鼓勵,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一旦一個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被激發,他學習物理時思維就會打開,會嘗試著自己解決很多問題,而一旦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則學習會更加賣勁。教師就是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舉動,盡量創設好的學習情境,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探究學習。比如,教學《加速度》時,可以先設幾個問題,如你們都知道速度的概念及計算公式嗎?知道加速度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嗎?知道加速度是反應什么物理量的特征的嗎?等等。學生思考后,拿出實驗儀器、設備做實驗,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并讓學生對之前提出的問題再思考,分析探究。若學生能主動探究出結論,則應給予表揚鼓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張春陽.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自主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應用[J]. 生物技術世界, 2013(5).
[2] 韓文君.解決當前高中學生物理學習焦慮策略探討[J]. 山西青年, 2013(8).
[3] 郭繼松.激發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思考[J]. 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8).
(責任編輯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