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雯靜
上海福喜提供快餐品牌過期肉類事件再一次讓已千倉百孔的食品安全問題雪上加霜。今天我們吃什么、怎么吃這個問題無疑又成了許多人思考的所在,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倡導享用好、清潔、公平的食物,提倡“吃當季食材”、享受食物帶來的6個M:MEAL(美味的佳肴)、MENU(精致的菜單)、MUSIC(醉人的音樂)、MANNER (周到的禮儀)、MOOD(高雅的氛圍)、MEETING(愉悅的面談),他們稱自己的飲食標準為慢食主義。本刊特約撰稿人特此采訪臺灣慢食協會理事長羅秀玉,請她暢談慢食理念和慢生活方式。
1986年,意大利發生了兩件事。
其一,在羅馬的城市心臟西班牙廣場,開設了一家麥當勞分店。其二,帶甲醇的廉價葡萄酒導致了19人死亡,數百人中毒。
就像在法國得到的“禮遇”一樣,麥當勞的到來遭到了抵制。但是,一位叫做Carlo Petrini的意大利人卻認為,這種抗議完全無用。“我們不寄望于與這些跨國大公司正面交鋒。”他在一次采訪中這樣說。于是,他和他的同事們由此展開了一項喚醒人們對于傳統飲食習慣的覺醒以抗衡速食主義的運動——慢食主義運動。而廉價酒事件,則讓這些慢食者們將這項運動由愛好和激情轉化為了一種更深層次的責任。
在Carlo Petrini的理念里,“每個人都有權利享用好、清潔、公平的食物。”好,代表高品質食材擁有的可口口味;清潔,意味著食材生產和運輸中保持完全自然;而公平則表示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合理的交易價格和處理方式。
慢食主義運動,不僅是一種“吃”的方式的革命式回歸,也是一種類似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人們參與了這項運動,正式成立于2006年4月7日的中國臺灣慢食協會,顯然已經走在了前面。臺灣慢食協會特別在人文、休閑、教育與健康飲食這個方向,強調在感官、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全方位的教育訓練做全方位的推廣,以奠定人們優質專業的健康人生。
即使如此,在接受采訪時,臺灣慢食協會理事長羅秀玉女士,仍不諱言“臺灣慢食主義運動推廣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民眾接受度不高,“慢食”二字引起歧義,皆是問題。“人們認為慢食就是慢慢吃,”羅秀玉理事長回憶起一次推廣活動時說道,“當我要邀請支持者來參與的時候,一句話就打倒了,我吃飯很快不要找我,就這樣無法說下去。”慢食“回歸”,前路依舊漫長。
像貴州的傳統飲食
問:慢食主義特別強調食材,在臺灣,慢食主義者如何選擇適宜的食材?
羅秀玉:慢食主義不斷在強調食材的來源:“好、干凈與公平”,臺灣慢食食材選擇,我個人通常會選擇傳統市場賣的食材比較符合好、干凈與公平。因為傳統市場的食材會注重食物的安全和賣當季的在地食材,也比較安全并能吃到當季的食材。
問:慢食主義還提倡在什么季節,吃什么食物。是否在溫室養殖大行其道的現在,會有點難實現?
羅秀玉:文明科技發達帶來快速與破壞,21世紀的年代大多數的人,已經不清楚什么季節會生產出什么食物。快餐店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新新人類接受食物只要香甜好吃就好,根本不會在意季節性蔬果或食物。理論來說:溫室里不管是養殖或種植的,確實很難達到所謂的季節食物,科技先進一年四季的食材、食物,不管什么時間點都可以吃得到你想吃的,現在會做到實在是很難實現。
問:慢食主義是否在某些地方與中國傳統飲食習慣有相似性?
羅秀玉:慢食主義像貴州的傳統飲食,跟50年代的臺灣的飲食很相似,氣候和環境的因素,所以只能種出當季的時令食材。
問:在你看來,如何算得一個真正的慢食主義者?
羅秀玉:我個人來說:要當個慢食主義者確實不簡單,因為你無法確定食物的來源是否真有機還是冒牌的有機,而我是比較另類的那一型。因為,小時候家里有種過蔬菜和腌制一整年可以吃的食物,所以就比較清楚四季食物的安全性,就可以放心地享受食用食物的快樂。
問:慢食主義運動創始人Carlo Petrini認為食物是定義人類個性的基本要素,因為人所吃的東西一直都是文化的產物。這方面,你有切身體會嗎?
羅秀玉:慢食主義運動創始人Carlo Petrini他注重的是食物文化、來源和基因的傳承。因為他知道生產者的小農民的辛勞和付出,最主要是小農愿意堅守上一代所遺留下來的那份文化產物,值得他們的保護和傳承,創始人看到這份真誠理念所以推動了慢食運動,這樣的執著也是我愿意跟隨學習和推廣的因素。
問:慢食主義提倡6個“M”:MEAL(美味的佳肴)、MENU(精致的菜單)、MUSIC(醉人的音樂)、MANNER (周到的禮儀)、MOOD(高雅的氛圍)、MEETING(愉悅的面談) ,除了“食”,對用餐環境,用餐禮儀也有較高要求,除了去餐廳,在生活中人們可以怎樣實現?
羅秀玉:慢食主義提倡這6個M,其實不用到高級的餐廳就能夠享受得到。我一位同學是蔬食美食家,她有一塊不算很高的山地農場,我常會跟著她一起上山去享受山中清涼的度假,山上農場里的每一草一物都可以采來做成美味佳肴,即所稱的當地當令的美味食材。美食家的她隨手一采的野菜材料都可以燒出一桌美食來。烹飪好食物端上桌后,我們兩三個人就坐下在農場的石桌交流對談美味的食物。而山中的云霧隨時會飄過來幫我們造景一起同樂。山里有蟬叫,還有各種鳥類的歌唱聲,大自然的音樂就這樣演奏起來了,傾聽自然的音樂,閑坐在山中云端上享用著美食的樂趣。食材和菜單的每一道菜都是農場里自然生長的野菜,野菜就是我們眼前最健康的美味食物。用餐當中松鼠也成隊而來享用農場主人賜給它們美味食物、而猴子攀爬在大樹上與我們來作伴。這樣的場景在都市里的五星級餐廳用餐是無法實現得到的,而我們卻能在優雅的山上云霧里享用最高級的五星級美食。
問:慢食主義倡導的理念與“樂活”(LOHAS)有沒有聯系?
羅秀玉:慢食主義倡導的理念,目前在亞洲地區還不是很普遍。在樂活這方向是比較多,但是要聯結起來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的容易。
推廣還需時間
問:你是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下投入了慢食主義運動?
羅秀玉:我接觸慢食是在一個偶然和不經意的當中所投入的,這可能跟我的行業有關,因為我是從事網絡信息行業的業務,在偶然的無遠弗屆發現了慢食主義運動,觀望了國際慢食的宗旨理念吸引了我,慢食主義運動很適合在臺灣來做推廣,就一個理念讓我全心投入在慢食運動無法脫逃。
問:臺灣慢食主義運動開展情況如何?
羅秀玉:我的真心話,臺灣慢食主義運動推廣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慢食協會不斷努力地在做推廣,希望能在臺灣推廣展現慢食運動。
問:慢食主義在臺灣民眾接受度如何?
羅秀玉:慢食主義在臺灣的接受度還很低,因為人們認為慢食就是慢慢吃,當我要邀請支持者來參與的時候,一句話就打倒了,我吃飯很快不要找我,就這樣無法說下去。
問:臺灣慢食主義協會有沒有一系列系統的活動進行推廣?成果如何?
羅秀玉:臺灣慢食協會這幾年來總算取得小小的有成果,有部分有國際觀的人士對歐洲國家慢食的響應,也漸漸可以接受并少許的增長加入慢食協會運動。
問:在臺灣開展慢食主義運動,有沒有與臺灣文化相結合,不管從推廣的理念上還是形式上?
羅秀玉:臺灣慢食運動是一個理念很好的推廣,但是要跟臺灣文化結合還真有點難,我們找過,因為慢食協會沒有支持者來的經費,要跟文化結合沒經費是行不通的,要跟政府要經費也不是一般協會就可以要得到的,除非后面有依靠,不然就算我們協會有滿腔的雄壯理念要來結合推廣,難啊!
問:希望通過慢食主義運動推廣怎樣的生活理念?
羅秀玉:臺灣慢食協會希望借由慢食運動來帶動生活理念,盼能夠借由慢食協會活動推廣,提升小農們的永續經營進而能刺激到消費者的支持和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