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昀


9月1日,是中國大多數中小學開學的日子。這一天,國內各家媒體總少不了要報道和孩子有關的新聞,關注異地入學、異地高考、鄉村教育等等問題。然而,今年9月1日,歐美媒體大量報道的,卻是個很另類的新聞:帶著5歲患兒逃跑的英國夫婦,在西班牙被抓住啦!
乍一看這句話,也許會有各種猜測:孩子是拐騙來的?這對夫婦是不是背了什么大案要案?跑路還帶著患病的孩子一起?
而案件的真相,或許很值得我們思考一下。
跨國通緝
事情的開端,是今年8月29日的一張通緝令。
確切地說,是英國皇家檢察署簽發的一張“歐洲通緝令”(EAWs)。上了這種通緝令的人,只要是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被發現,就會被當地警方立即逮捕并通知英國方面,實質就是一種跨國追捕。
那么,是怎樣作奸犯科的重罪,才會被跨國通緝呢?
答案有點匪夷所思:一對父母,因為將自己患病的兒子擅自帶出醫院,并可能逃往其他國家。具體而言,被通緝的是布雷特·金和納格梅·金夫婦,帶走的是他們的兒子阿什亞。阿什亞今年5歲,是金夫婦的親生兒子。不久之前,他被確診為患有腦癌,入住南安普敦綜合醫院接受治療。
9月28日,在沒有獲得主治醫生許可的情況下,阿什亞的父母帶著他偷偷跑出了醫院,不知所蹤。院方查找無果,隨即報警。
別誤會,不是告他們拖欠住院費,而是說他們很可能會危及阿什亞的生命安全。院方的理由很充足:阿什亞的病情此刻已經惡化,無法自主飲食。因此,必須用一根胃管,加上特殊的流質食品來喂養。然而,這種胃管技術要求很高,不但要有專門設備,還必須是受過訓練的人來操作,否則一不小心把食物送到氣管里,很快就會造成窒息死亡。這對夫妻并非醫護專業人員,自己能搞定嘛?
當地警方查找無果,就將案情上報,于是,女王陛下的所有警察都盯住了這對夫婦,但依然沒有下落,估計是跑到國外去了。他們只好求助皇家檢控署,才發出了那張跨國通緝令。
沒那么糟糕?
不但歐洲各國的執法部門都收到了消息,很多媒體也密集地報道了此事,讓金夫婦和他們的兒子突然間變得家喻戶曉,算是真正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果然,僅三天后的9月1日,當他們下榻西班牙馬達加一處賓館時,早已聽聞此事的賓館服務員迅速報警,夫妻倆隨即被警方控制。
然而,金夫婦卻坦然地回答說,他們并沒有像報道說的那么不堪,也不是想綁架、遺棄自己的孩子,而是要給阿什亞更好的治療。他們說,腦癌這種疾病相當兇險,而阿什亞年紀又小,預后很不樂觀。于是,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金夫婦提出給孩子試試質子束治療(一種放療方法,用一束高能的質子,精確轟擊腦子里的腫瘤組織并將其殺死)。但院方則認為,這種療法對阿什亞并無好處,堅持不肯給他使用。
雙方于是就僵持住了……而金夫婦遂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阿什亞帶出醫院,去法國、去西班牙找別的醫生給他做質子束治療。
同時,他們也認為,將阿什亞帶出醫院,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險。他們已經訂購了特殊食品,而胃管喂養所需要的設備,也已經通過車上的電源來運轉。警方找來兩位兒科專家進行了評估,確認阿什亞從醫院出來之后狀態正常,并無眼前的生命危險。
據此,英國皇家檢控署方面采信了金夫婦的辯解,決定撤銷通緝令并通知了西班牙方面,兩人隨即獲釋。看來,這不過是虛驚一場,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氣了。
監護權的邊界
阿什亞的案子,只是一場誤會,司法機關最終還是尊重了其父母的選擇,沒有干預治療方案。然而,從英國警方的大動干戈上,不難看出歐洲國家對于兒童權益問題的重視程度。
任何正常國家,都會保護、尊重父母的監護權。然而,和其他任何權力一樣,父母的監護權也是有邊界的。一旦父母越界,沒有盡到監護責任,或者是故意侵害到兒童利益,各國立法者就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究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公權力才需要介入家庭問題,干預甚至接管孩子的撫育過程?
毫無疑問,這個門檻不能定得太低,否則,作為社會最小細胞的家庭,同時也是每個人的小小城堡,就很容易被公權力所侵入,喪失應有的私密性與安全感。然而,如果將門檻抬得過高的話,又會放縱一部分兒童的權益遭受侵害,特別是當侵害發生得相對隱蔽又看似“情有可原”的情況下。
比如,本案中的阿什亞,倘若其父母因為不愿承擔醫藥費,或者是認為“反正也治不好”,真的就逃出醫院、回家消極等死,算不算是對阿什亞正當權益的侵害呢?腦癌的死亡率很高,如果換成是先天智力障礙、小兒麻痹癥等不會很快致死的疾病,患兒的父母又是否有權作出放棄治療的決定?
恐怕并不容易回答。
目前,各國對這條邊界線的規定不盡一致,但基本上都將孩子的生命健康權作為最后的底線;其中,又以歐盟國家與美國最為敏感。一旦父母疏于照管,足以威脅到其生命安全,無論損害是否真的發生,公權力都會立即介入。
比如,美國今年曾出過一個案子:一名單親媽媽失業已久,好不容易得到一個面試機會。然而,她找不到親戚朋友幫忙看孩子,也沒有錢來雇臨時的保姆(美國的人工相當貴),就決定冒險一次,帶著4歲的女兒一起去了。在公司樓下,她看到女兒已經睡著,就將其放在后排座椅上,將車子停在路邊鎖好,跑上樓去面試了。
20分鐘后,當她高興地走回來時,女兒已經被抱了出來,車旁邊還站著幾個警察。警方認為,她將幼童單獨留在汽車里,是將其置于危險境地,遂將其逮捕。考慮到國內外多次發生過小孩在車內熱死、被偷車賊偷走并殺害的案例,警方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既然疏于照管都可能坐牢,就更不用說主動毆打、虐待兒童的問題了。比如,一位美國媽媽給兩歲的寶寶嘗了一點自己的啤酒,就被服務生舉報“虐待兒童”而遭逮捕。雖然這樣的法律也可能神經過敏、誤傷善良的父母,但考慮到幼童處于絕對弱勢,又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規定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毋庸諱言,對于兒童權益的保護,必定是以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作為基礎的。沒有足夠的經濟資源,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兒童權益期待過高也是不現實的。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沖到了世界前列,民生與社會保障上的投入也逐年提高。因此,作者認為,我國已經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是時候提高我們的兒童福利保障水平了。
同時,還要考慮到各國習俗不同的特點,不能以歐美的法規直接套用到國內。比如,國內一些家長給嬰兒拍攝的滿月照,在國外可能會被視為“兒童色情作品”而誤傷;電影《刮痧》中的劇情也是有類似案件作為原型的。
因此,或許我們的立法機關,應該認真考慮修訂兒童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借鑒他國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讓我們的孩子能夠享受到世界一流的呵護與保障。(作者系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