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小偷反腐”,不是新近才有,但近期似乎相當集中。
8月,陜西房云云和湖南唐水燕兩名女賊因盜竊2名合肥廳官百多萬元未被追究,輿論大嘩。本月初,河南正陽縣委書記趙興華被盜100多萬元,又為媒體奉獻熱點。此事激起的媒體興奮未及消散,大連兩名局長各被盜百多萬元,又被曝光。
被同一伙人侵財的大連兩官員是財政局長李圣君、食藥監局長徐立新。李圣君被盜巨額財物未報案,徐立新被搶巨額財物還被綁架妻子,只得報案,才致犯罪團伙落網。報道說,網上曾有兩局長被盜財物的信息,但帖子已無法找到。這隱約表明不欲此情為人所知的,不止官員本人。現在,事情又熱鬧起來了,當地紀委表示已對二人立案調查。
河南駐馬店王勝利盜竊團伙不僅暴露了一堆官員被盜后不報案的怪狀,還引發了官員紛紛要求縮減被盜金額的熱潮:正陽縣委書記被盜100余萬,改為6000多元;西平縣委張某被盜90萬,改為3萬元;平輿縣委王某被盜30多萬,改為300元;唐河縣委劉某被盜20萬并金條、玉石等大量物品,改為被盜11萬元、金磚13萬余元。爭向小偷說“失竊少”的情景,完全可用以撰寫新時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或《官場現形記》。
近些年的“小偷反腐”史,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委實不少。山西焦煤集團頭號人物白培中家中被劫,報案300萬元,傳言數千萬元,查證1078萬元(僅84萬余元財物涉及違紀)。這大概是官員被竊中最撲朔迷離的一起,白培中當時僅被免職、留黨察看一年。現有報道說,白培中案是引發山西政商貪腐系列案連鎖反應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而且“兩名涉案劫匪被帶至北京接受問話”。
小偷偷官,原本是小偷拿準被偷官員不敢報案,安全系數高,現在是被捉后官員還要為小偷減輕罪行。可想而知,小偷對貪官之操行有了新的了解,對其人格有了更多的鄙視。這種做法,甚至還妨礙了小偷自首立功,所以小偷也不時表示不滿。天下之大,物之相生,真是奇妙。
在“小偷反腐”的狂歡之后,媒體評論不斷告誡人們,指望小偷反腐既不靠譜也不正義。誠然,誠然。只是,人們何曾認為過“小偷反腐”有終極意義上的正義可言,最多不過是以為相比于“盜官”的行為,“官劫”更加不正義、危害更加大罷了。
很少有人會相信“小偷反腐”有“替天行道”的意義,只是官員因腐敗被小偷準確拿捏,“不敢報案”成為小偷下手的軟處,在人們痛恨“竊鉤者”但尤其痛恨“竊國者”的心理下,大家從“小偷反腐”中看到腐敗官員的狼狽,并以之一哂,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
至于指望“小偷反腐”不靠譜,更應屬射箭無靶。沒有人認為反腐可以指靠小偷,相反正是因為人們深知小偷不可以成為反腐的指望,而貪官卻經常要由小偷、情婦等不可指靠的角色來舉發,人們見此反諷材料而佯作娛樂,不過表達了對正常反腐渠道的不滿意而已。與其說人們是在指望小偷反腐,不如說人們是在以無奈的方式催促反腐機制的有效作為。
“小偷反腐”之類的狂歡后面,人們其實在提出嚴肅的問題:“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表現在哪里?貪官之“自斃”,靠“多行不義”而不是“伸手必被捉”,本已不是好現象,而又至于“多行不義”還不會“自斃”,非得在“多行不義”之后再輔之以靠不住的小偷和情婦來偶然帶出,這就是更加可悲的事情。
誤讀了“小偷反腐”、“情婦反腐”引起的熱烈反應,就像人們真的在寄希望于小偷和情婦,而不知人們其實是對反腐機制的無奈、譏刺、戲謔和倒逼,板板正經地教育人們“反腐不能靠小偷”,實在是隔靴掻癢、言不及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