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成
摘要:本文簡要說明了當前安溪縣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分析了影響農村土地尤其是茶園有序流轉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村茶園;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4-14-2
土地不僅是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的基本資源,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在土地承包經營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以及農村改革的深化,土地流轉成為盤活土地使用權的新途徑。近年來,農村土地的流轉也越來越頻繁。農村土地流轉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農村土地的有效流轉不僅能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能產生更大效益,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農村土地流轉隨著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合理化、市場化、規范化等特征,但是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 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
本文所提及的土地,主要是指茶園,因為安溪縣是個主產烏龍茶“鐵觀音”的山區農業大縣。全縣總人口1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9萬人,約占92.4%。耕地面積33.5萬畝,茶園面積61萬畝,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125元,其中56%來自茶產業。實踐證明,農村土地的流轉已成為趨勢,一方面,一家一戶的經營,茶園面積少,缺少設備和制茶技術,粗放經營,直接影響經濟效益,茶農不愿意經營茶園而選擇外出務工;另一方面,大的龍頭企業、運作較好的合作社有先進設備和制茶能手,又缺乏足夠的茶園基地面積。通過茶園流轉,既能緩和人地矛盾、實現土地資源優化,又能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為農民創造更高收益,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近幾年安溪縣土地流轉的范圍在不斷擴大,據統計,截止2013年底,安溪縣耕地流轉面積6023畝,只占總面積的1.8%;而茶園流轉面積達12.67萬畝,占茶園總面積的20.77%。在保證土地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采取諸如轉讓、租賃、入股等多種方式進行土地流轉。當前安溪縣農村土地流轉顯現出市場化的特征,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提高;而且土地流轉的價格也更趨合理(500~1000元/年/畝),能夠較好地保證農民的長遠收益,從而促進農村土地更加有效地流轉。
2 農村土地尤其是茶園有序流轉的制約因素
2.1 農戶認識方面的制約
一是有一些農戶有較重的戀土情結和較強的小農經濟意識,他們不愿意長期轉包或轉讓土地的經營權,使得農村茶園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方式占較大的比例,致使農村土地流轉效益低、影響土地流轉進程;二是受取消農業稅政策及國家征地補償的影響,農戶認為土地應抓在自己手里,對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流轉;三是政府宣傳的不到位使得農民對土地流轉認識有誤,農民因怕喪失土地經營權、怕政府政策不穩、怕市場前景不佳而不把土地轉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茶園的流轉進程。
2.2 服務機構、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形式、行為不規范的現象,農村土地流轉的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雖然各鄉(鎮)都已建設了土地流轉服務平臺,但仲裁機構、人員配備多數不到位,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糾紛調解、仲裁等問題還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機制、流轉機構的不健全,使得土地的流轉缺乏規范性和約束力,也制約了土地流轉的發展規模和速度,直接影響農村茶園的有序流轉。
2.3 社會保障機制方面的制約
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全面覆蓋,再加上農村還有相當部分農民不具備其他非農就業技能、非農就業渠道較窄,這些因素加劇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如若土地流轉所帶來的效益不能達到預期,農戶就會放棄土地流轉,也就制約了茶園流轉進程。
2.4 組織作用不明顯、信息和管理服務不完善
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缺少專業人員,土地流轉信息不對稱,農村茶園產業化經營缺少龍頭企業、重點企業的帶動;另外,一些農村合作社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未能發揮帶動作用,合作社內部組織機構不健全、經營管理不規范,合作社在保護茶農權益方面存在不足等也是制約茶園有序流轉的因素。
3 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土地的有序流轉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則有利于開展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集約化的農業經營,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
3.1 廣泛宣傳、提高認識
政府部門、鄉(鎮)、村各級有關機構要做好國家相關政策和《關于茶園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辦法》(安溪縣人民政府)的宣傳和落實工作,讓農民正確、充分認識實行土地有序流轉的必要性、必然性,消除農民的顧慮。通過廣泛地宣傳、提高農民的認識,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改變粗放的經營方式,使廣大的農民群眾積極地參與到土地流轉中,從而有效引導土地有序流轉。
3.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構、服務體系
要有效地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就要將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中,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構及服務體系,盡快建立起一個功能全面、體系完整、服務直接的土地流轉的有形市場。同時,也要將參與到土地流轉中的資信較好的重點龍頭企業、產業大戶等納入到金融信貸部門的重點服務對象中,切實改善農業各項設施,為土地流轉培育需求主體,拓寬農業投入渠道,實現土地流轉的組織化、有序化、市場化的發展。
3.3 加強監管指導、規范土地流轉
要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還需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切實履行監管指導職能,需要從人、財、物三個方面下大力氣,給予足夠的投入和支持,要加強農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的服務職能,促進信息對接和管理服務的完善,特別是要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合同的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實行規范化的管理。在健全的土地流轉服務管理體系下,農戶的利益更加有保證,土地流轉更加規范,那么茶園土地才能更好地實現有序流轉,促進土地流轉工作的有序進行。
3.4 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正確處理各方利益關系
加快土地流轉,要因地制宜,鼓勵農民采取轉包、出租、出讓、入股等多種方式進行,實現土地流轉的多元化;還可以通過典型示范的方式、考察學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的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提高土地效率;同時還要在土地流轉的進程中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探索更多有序流轉的方式。另外,關于土地流轉各方的經濟利益關系也要正確處理,結合當地具體情況,為農戶制定合適的土地流轉經濟補償標準,處理調解好轉出方與轉入方的經濟利益關系,這樣才能避免后續工作中出現矛盾。
3.5 推進合作社規范化運作
土地流轉過程中,有一些是經過合作社將農民組織起來進行生產經營的,要充分考慮農民合作社的作用,要全力推進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要促進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專業化運作,首先需要建設起一支高素質的合作社管理干部隊伍,不斷提高經營管理者的水平,完善和規范合作社的運行機制,真正發揮合作社的基層服務作用,及時為土地流轉的參與方提供相關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性的消極影響。
4 結語
要根據實際情況,順應土地流轉趨勢,做好各項工作,積極加以引導,消除土地流轉進程中的各種障礙,從而推動土地有序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單華.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推進規模經營的幾點建議[J].現代農業,2013,(7): 74-75.
[2] 邵云強.加強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對外經貿, 2013,(10):136-137.
[3] 徐增輝,顏瑩瑩,鄭佳.農村土地流轉與新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3,(11):103.
[4] 武彥麗.淺析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J].經濟研究導刊,2013,(30):22.
[5] 劉暢.實行土地流轉是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J].理論參考,201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