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杰
遠撐前滾翻是水平四技巧——滾翻平衡類教材,學生通過該教材的學習,有利于發展身體的平衡、協調、靈敏及柔韌等素質,學會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這一教學內容在整個滾翻教材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是滾翻平衡類教材“前滾翻”的延伸和“魚躍前滾翻”學習的基礎,本教材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克服學習魚躍前滾翻過程中“魚躍、前撐”的懼怕心理,為魚躍前滾翻的學習打下基礎。
2014年11月20日,筆者做為浙江師范大學組織的“浙江省百人千場”送教下鄉活動上課教師代表中的一員,執教了水平四七年級《遠撐前滾翻》一課,經專家指導、點評,結合個人的觀點與各位探討進行遠撐前滾翻教學時的一些思考。
一、對遠撐前滾翻教學單元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制訂的思考
根據本課程設計思路中關于“目標統領內容”和“課時目標設置應具有可操作和可觀測的”的目標設置原則,通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制訂本課時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了解遠撐前滾翻的動作要點(蹬、撐、屈、團、翻、蹲、立),明白雙腳蹬地和兩臂前伸是遠撐的關鍵。
2、技能目標:在學生熟練前滾翻的基礎上,有60%的學生能夠完成較遠距離(50cm以上)的遠撐前滾翻,40%的學生能夠完成較近距離(30cm以上)的遠撐前滾翻;學生通過練習提高身體的平衡、協調性和力量素質。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互幫互助的優秀品質。
思考與建議:
課時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均應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開展。在制訂課時教學目標時,首先應對學情進行分析,如了解七年級學生對前滾翻的技術的掌握程度、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年齡特點及學習的共同特征等。其次制訂的目標應做到具體、可操作、可觀測。如本課技能目標的設定中提及的“60%的學生與40%的學生”的界限分類,遠撐的距離設定“遠撐距離是50cm還是30cm”;情感目標設定中“互幫互學”是不是在教學過程能呈現等。
二、對課堂教學準備活動有效性的思考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水平,學生進行準備活動后應以良好的狀態參加體育課堂學習。準備活動不光要注重學生生理方面的準備,也要注重心理方面的準備,做到“熱身”又“熱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本課準備活動,以奔跑類游戲“喊數抱團”開場,重點組織學生進行韻律徒手操、輔助活動(頭部運動、肩部運動、腹背運動、下蹲運動、抱膝滾翻、俯撐蹬地提臀)的練習。后根據學生人數和場地布置情況,報數后進行分組。
思考與建議:
準備活動的設計不能以教師的“喜好”為設計理由,在保證學生的肢體關節活動,心、生理狀態得到充分調動外,還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安排與主教材教學內容相關的輔助練習,為學習主教材作準備。如本課準備活動中安排的抱膝滾翻、俯撐蹬地提臀等練習為學生學習遠撐前滾翻時的“滾翻、遠撐”作準備。設計喊數抱團游戲能在特定天氣條件下有效地起到熱身作用,同時進行合理的分組,避免隊伍的過度、過多調動,提高課的有效性。
三、對單元教學和課時內容設計及教學時間安排的思考
要正確定位單元教學與課時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每課時的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教學手段達成課時教學目標,避免單元教學課時化的現象,在傳授學生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體育能力。本課為遠撐前滾翻教學單元的第一課時,技能目標設定為在學生熟練前滾翻的基礎上,去嘗試初級的遠撐前滾翻練習。因此本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重點復習學生之前應掌握的前滾翻練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熟練掌握前滾翻技術。
2、根據學生掌握前滾翻技術的情況進行同質分組,對水平高的組提出高一點的要求(遠撐50cm以上前滾翻練習),對水平稍低一點組提出低點要求的練習。
3、設計本課主教材教學總時間為25分鐘,復習前滾翻用時15分鐘,學習遠撐前滾翻用時10分鐘。
思考與建議:
1、針對前后之間縱向水平提升的教材如滾翻類教材,或學習之前有基礎的教材如球類教材等,或同一內容的教材如田徑類教材中的跳遠、跳高等,要做到新舊知識的結合,加強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和整體性,以促進新動作的形成。
2、正確進行單元課時教學內容的安排。如本課教學為遠撐前滾翻教學單元的第一課時。筆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熟練掌握學過的前滾翻教學上,在學生熟練掌握前滾翻的動作后,根據學生的水平狀況進行分組,并提出不同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評價要求。
3、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合理分組、采用分層教學,對各組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使學生均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避免“一刀切”現象和學生吃不飽,吃不了現象的產生。
四、對教學輔助手段使用是否合理的思考
在本節課教學中,筆者通過二個教學輔助手段來提高學生掌握遠撐前滾翻的動作。教學輔助手段一:讓學生用下巴夾學習卡片,糾正學生滾翻時低頭不充分的錯誤動作,用兩膝并攏夾住卡片,糾正前翻時分腿的現象;教學輔助手段二:用小墊子的前后疊加產生的坡度來提高學生前滾翻時的滾翻難度,用折疊豎立的小墊子來提示“遠撐”的動作。
思考與建議:
1、是否所有學生都需要用卡片來輔助糾正動作,提高動作質量?針對部分動作完成質量不高,易產生錯誤動作的學生,利用卡片來糾正,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對部分動作完成質量較高的學生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做這一環節的練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能簡單地為課堂教學手段的設計而設置練習環節。期間還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出現動作錯誤的學生來利用輔助物進行練習,對于動作完成情況較好的學生沒有必要進行此輔助練習。
2、練習者站在高處向下做前滾動作有利于提高滾翻的速度和質量,但在布置場地時要考慮,墊子的擺放可能因為高低不平,學生進行滾翻時引起頸部或背部不適的感覺。
3、厘清學生學會遠撐前滾翻動作最主要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關鍵是學生遠撐時需要越過一定的高度后用手“遠撐”墊子,所以進行“遠撐”教學時除要求學生遠撐距離的同時教師需考慮利用小墊子等的輔助物來增加學生用手越過的高度,這樣會比較合理。
五、對遠撐前滾翻教學時使用保護與幫助方法的思考
保護與幫助方法有利于學生正確完成遠撐前滾翻的動作,但不得法的保護與幫助,可能會對學生產生運動傷害,怎么樣的方法才是合理的呢?課堂呈現:個別學生在教師的講解和提示下能獨立完成“遠撐、滾翻”動作,學生還在相互進行“干擾”的保護與幫助;練習學生在進行滾翻時出現“團身不緊,動作失敗”的現象,擔任保護與幫助的學生束手無策;擔任保護與幫助的學生由于站位不正確,導致保護與幫助失敗。
思考與建議:
1、對掌握不同技能水平的學生采用的保護與幫助的手段應不同,如有些學生能夠不通過保護與幫助就能獨立完成動作,保護與幫助者只需對練習者進行提醒和鼓勵。對練習出現“團身不緊,動作失敗”的學生,保護與幫助者就需給予加速滾翻和助推背部的幫助等等。
2、保護與幫助的學生應注意正確的站位。由于練習者在完成動作過程中有向前位移的過程,保護與幫助者應在練習者的側前方更加合理,同時為讓學生在墊上更好地進行前滾翻練習,保護者應蹲立或單膝跪在墊子上,這樣有利于保護者的手或腳的移動,在最短時間里對練習者起到保護作用。
3、注意練習者需要保護與幫助的部位。前滾翻練習保護時,保護與幫助者應先用一只手按住練習者的后腦勺,有利于練習者低頭,保護練習者的頸部。在練習者準備提臀蹬腿時,另一手去推練習者的臀部,以促使他完成動作。
4、要注意保護與幫助的時機。當練習者提臀蹬腿、前伸支撐、屈臂時,保護的學生應迅速提示練習者低頭,同時用另一只手去推練習者的臀部,促進練習順利完成動作。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實驗中學 315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