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李前
編者按:
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2014年9月16~19日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行。2014年是中國—東盟合作“鉆石十年”、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開局之年,本屆博覽會在此背景下舉辦,意義重大。在第11屆博覽會即將舉辦之際,本刊專訪了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長鄭軍健先生。
:中國每年舉辦7000多個展會。中國—東盟博覽會與其他展會有什么不同?它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鄭軍健: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04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提前一年突破1000億美元目標,2007年提前三年突破2000億美元目標,2013年達到創紀錄的4436億美元。為什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增長這么快?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從2004年起,由中國和東盟10國政府和東盟秘書處共同主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10屆,成效顯著。
博覽會伴隨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而生,服務于中國—東盟自貿區而成長,搭建了將政治外交、經貿、人文融為一體的全方位合作新平臺,見證和助推了中國—東盟合作的“黃金十年”,成為國家層面直接主辦、具有特殊國際影響力、每年一屆的國家級重點展會。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成為中國—東盟共同合作的公認平臺。10屆博覽會共有52位國家領導人、2040位部長級貴賓出席。每屆展會圍繞雙方戰略合作重點,舉辦領導人會談、部長級磋商、主題國活動、政商高端對話以及系列經貿、人文交流活動,形成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得到各方面的廣泛認可。
二是成為中國—東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有效載體。將降稅、市場準入、減少壁壘、跨境結算等政策措施傳導給企業,幫助更多商家分享到自貿區帶來的商機。10屆共有40萬名客商參會,催生了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中馬“兩國雙園”等合作平臺。
三是成為中國—東盟深化多領域合作的重要牽引。10年來,展會圍繞交通、科技、海關、質檢、金融、環保、文化、減貧、婦女、青年等,舉辦一系列會議論壇,展示了104個“魅力之城”,形成了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技術轉移中心、企業家聯合會、青年聯誼會、教育培訓中心等合作機制。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當前中國和東盟間的熱點話題。中國—東盟博覽會將如何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鄭軍健:廣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東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早在2000多年前,從廣西合浦等地始發,貫穿東南亞、連接亞非歐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把中國精美的瓷器、茶葉連同璀璨的華夏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由此拉開了中國與東南亞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序幕。
習近平主席2013年出訪東盟國家時,提出了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必將為中國—東盟全面深化合作找到新的契合點、更多的利益共贏點和經濟增長點。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內容是“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它所涵蓋的政治外交、貿易、投資、基礎設施、服務及人文等內容和功能,目前博覽會都有。今后,博覽會按照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要求,對博覽會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全面整合。為此,我們提出了博覽會升級版的三個目標,也是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
一是全方位合作的能力更強。博覽會創新的模式和優勢是把政治外交與經貿、人文相結合起來,升級版的博覽會要進一步創新,繼續提升這一與眾不同的優勢和特色,更好地以政促經,以經促政,政經結合,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機制和政治上的保障。
二是服務的領域和區域更廣。博覽會要拓展合作領域,不但要從以貿易為主拓展為不斷挖掘貿易新的增長點,而且要推動經貿合作由簡單商品貿易向更高級的相互投資轉變。同時,博覽會要結合現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即10+6)談判進程,將服務區域從10+1向10+6拓展。特別是這另外5個國家(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都是海洋國家,海港、海運、海洋經濟基礎好,可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拓展更大的空間和市場。
三是綜合服務功能更完善。根據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求,將供應鏈、產業鏈通過展會價值鏈深度融合,優化組合各種服務功能,提供更配套的綜合服務,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參與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籌備工作與往年相比有何不同?
鄭軍健: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2014年9月16~19日舉辦,是承上啟下、邁向更高水平的新起點,意義非同尋常。首先,習近平主席2013年出訪東盟國家時,提出了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將引領我們通過博覽會深化與東盟的合作。其次,2014年是中國—東盟合作“鉆石十年”的開局之年,中國與東盟將共同打造自貿區升級版。最后,2014年博覽會被列“國家層面舉辦的重點涉外論壇和展會”,是唯一既有展覽又有會議的國家一類展會。因此,2014年博覽會籌備工作的特點是三個“新”。
一是突出新主題。本屆博覽會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我們將在開幕大會主題演講、展覽設置、項目合作、會議論壇、宣傳報道等各方面突出這一主題,積極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在重點合作領域推出先行項目、實現早期收獲。
二是創造新服務。本屆博覽會著眼于自貿區升級版,會期不僅展示交易各國商品,而且在信息服務、金融支撐、交通物流、法律合作、通關便利化等方面加強配套服務。首次舉辦中國—東盟電子商務論壇,舉辦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中國—東盟商事法律研討會等,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三是拓展新空間。本屆博覽會從服務“10+1”合作向服務“10+6”RCEP合作拓展,第一次推出特邀貴賓國機制,澳大利亞已確認擔任2014年特邀貴賓國并組團參會。此外,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將成為博覽會的支持單位,也將進一步深化中國—東盟區域合作與全球價值鏈的融合。
2014年的主題國是新加坡,將舉辦一系列主題國活動。目前,博覽會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各國參展參會企業一如既往地踴躍報名。